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真题汇编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苏教版.doc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真题汇编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真题汇编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苏教版.doc(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真题汇编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苏教版 G1 化学反应速率 8.G1[xx北京卷]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8.A [解析] 食品添加剂中添加抗氧化剂,目的是减慢食品被氧化的速率,A项正确;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与反应速率无关,B项错误;着色剂是以食品着色为主要目的,与反应速率无关,C项错误;增稠剂在食品中主要目的是将液体、浆状食品形成特定形态,与反应速率无关,D项错误。 3.F1、F3、G1、G2、H5[xx天津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3.D [解析]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故A项错误;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速率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被腐蚀的速率越大,故B项错误;原电池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就没有电流产生了,故C项错误;在同浓度的盐酸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同,CuS不溶而ZnS可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D项正确。 8.C1、C2、G1、J1、A3[xx浙江卷]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钾、钠、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得的反应速率偏高 C.蒸馏完毕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 D.为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8.B [解析] K、Na、Mg均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A项正确;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中,先将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加热到一定温度(初温相同),混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变浑浊的快慢,B项错误;C项正确;定容过程中向容量瓶加蒸馏水至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D项正确。 27.G1、G2、G5、A4、A2[xx全国卷Ⅱ] 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1 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图0-0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 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催化剂 (2)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3)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反应①、②都是放热反应,反应①、②分别放出515 kJmol-1和353 kJmol-1热量,两反应均符合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焓判据;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降温、减压均能使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催化剂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因此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而非温度、压强。(2)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当投料、压强、浓度等变量不变时,升温能使平衡左移,丙烯腈的产率逐渐减小,读图可知,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温度高于460 ℃时,催化剂活性可能降低,导致丙烯腈产率降低,A项正确;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逐渐变小,B项错误;温度高于460 ℃时,副反应进行程度可能增多,反应①进行程度减少,导致丙烯腈产率降低,C项正确;反应活化能与催化剂有关,与温度、压强、浓度等无关,升高温度,不能使反应活化能改变,D项错误。(3)读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1,因为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由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进料气中氨、氧气、丙烯气体的理论体积之比为1∶1.5∶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氮气约占4/5),则进料气中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1∶∶1=1∶7.5∶1。 五、[xx上海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完成下列填空: 29.G2 G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 ℃升至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29.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解析] 根据题意,温度升高,H2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温度从300 ℃升高到400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α均减小。 G2 化学平衡及勒夏特列原理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标中必须有) 3.F1、F3、G1、G2、H5[xx天津卷]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催化剂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B.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无关 C.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 D.在同浓度的盐酸中,ZnS可溶而CuS不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 3.D [解析] 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故A项错误;金属发生吸氧腐蚀的速率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浓度越大,被腐蚀的速率越大,故B项错误;原电池反应达平衡时,该电池就没有电流产生了,故C项错误;在同浓度的盐酸中,氢离子的浓度相同,CuS不溶而ZnS可溶,说明CuS的溶解度比ZnS的小,D项正确。 10.G2 L2[xx北京卷]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图0-0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10.D [解析] 滴加70%的硫酸,增大了H+的浓度,使平衡 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向左移动,滴加30%的NaOH溶液,中和了H+,H+浓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右移动,因此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A项正确;②中Cr2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被C2H5OH还原,所以颜色变为绿色,B项正确;根据实验①、②可知,在酸性条件下,K2Cr2O7将C2H5OH氧化,根据实验③、④可知,在碱性条件下,Cr2O和C2H5OH没有反应,C项正确;若向④中加入70% H2SO4溶液至过量,Cr2O的氧化性增强, Cr2O被C2H5OH还原,故溶液变为绿色,D项错误。 10.F1 G2[xx上海卷] 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图0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10.A [解析] 根据题意,反应前后有剩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B项正确;反应的方程式为22+,该反应为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必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D项正确;从图中并不能判断反应的热效应,A项错误。 18.G2 J3 D2 D3[xx上海卷] (双选)一定条件下,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 A.过量的氢气与氮气 B.过量的浓盐酸与二氧化锰 C.过量的铜与浓硫酸 D.过量的锌与18 mol/L硫酸 18.AC [解析] 氢气与氮气合成氨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氢气过量,N2仍不能完全反应,A项正确;铜与浓硫酸才能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不断变稀,反应停止,硫酸不能反应完全,C项正确。 32.H1 G2[xx上海卷]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HCO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右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左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合理即给分) 六、[xx上海卷] 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a b 图0 完成下列填空: 33.I2 G2 J4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解析] 乙酸乙酯的制备是一个可逆反应,加入廉价的过量乙醇可以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和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在该反应中,作为催化剂同时还作为吸水剂,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故实际用量较多;若浓硫酸过多,则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容易导致有机物脱水碳化,使产率降低。 28.B1、B3、C3、G2、J2[xx全国卷Ⅱ] 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6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分别取 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4充分振荡、静置,CCl4层显紫色; 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溶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28.(1)防止Fe2+被氧化 (2)2Fe2++Cl2===2Fe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2+ Fe3+ 可逆反应 (5)2Fe2++H2O2+2H+===2Fe3++2H2O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 (1)FeCl2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Cl3,由Fe+2FeCl3===3FeCl2可知,配制亚铁盐溶液时加入少量铁屑能防止Fe2+被氧化。(2)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2氧化为FeCl3,即2Fe2++Cl2===2Fe3++2Cl-。(3)煤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浮在FeCl2溶液上面的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Fe2+与黄色的铁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即3Fe2++2[Fe(CN)6]3-===Fe3[Fe(CN)6]2↓,则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Fe2+;由实验①推断,KI与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含有I2,实验③说明I-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Fe3+;由上述现象推断,Fe3+没有完全还原为Fe2+,即KI与FeCl3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5)H2O2是强氧化剂,能将Fe2+氧化成Fe3+,则有2Fe2++H2O2+2H+===2Fe3++2H2O;一段时间后,Fe3+能将H2O2氧化成O2,离子方程式为2Fe3++H2O2===2Fe2++O2↑+2H+,上述两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O2↑+2H2O,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因而有气泡出现,且溶液变为棕黄色;由于上述反应放热,温度升高,H2O2反应生成水,起到了稀释作用,增大了溶液的pH,这些因素都能使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正向移动,因此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27.D3 D4 F2 G2[xx全国卷Ⅲ]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SO NO c/(molL-1) 8.3510-4 6.8710-6 1.510-4 离子 NO Cl- c/(molL-1) 1.210-5 3.410-3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c如图0-0所示。 图0-0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2SO===2SO+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①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aq)+H2O(l) ΔH1 ClO-(aq)+SO(aq)===SO(aq)+Cl-(aq) ΔH2 CaSO4(s)===Ca2+(aq)+SO(aq) ΔH3 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 27.(1)亚氯酸钠 (2)①4NO+3ClO+4OH-===4NO+2H2O+3Cl- 提高 ②减小 ③大于 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 (3)①减小 ② (4)①形成CaSO4沉淀,促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2的转化率提高 ②ΔH1+ΔH2-ΔH3 [解析] (1)NaClO2中Cl为+3价,其酸根对应含氧酸HClO2为亚氯酸,故其名称为亚氯酸钠。(2)①NaClO2溶液脱硝过程,ClO转化为Cl-,NO主要转化为NO,则有4NO+3ClO+4OH-===4NO+2H2O+3Cl-。增加压强,反应正向进行,NO的转化率提高。②根据脱硫、脱硝反应,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由NaClO2溶液转化为NaCl、NaNO3、Na2SO4的混合溶液,pH减小。③由实验结果可知,SO浓度大于NO浓度,因此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还可能是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3)①由图可知,反应温度升高,SO2和NO的-lgpc都减小,则pc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平衡常数减小。②反应ClO+2SO===2SO+Cl-的平衡常数K=。(4)①Ca(ClO)2替代NaClO2进行烟气脱硫,Ca(ClO)2与SO2反应,生成CaSO4沉淀,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SO2转化率提高。②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一个反应+第二反应-第三个反应,可得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则ΔH=ΔH1+ΔH2-ΔH3。 10.F2、F3、F4、F5、G2[xx天津卷] 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回答下列问题: (1)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但是氢气直接燃烧的能量转换率远低于燃料电池,写出碱性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可用于制备H2O2。 已知:H2(g)+A(l)===B(l) ΔH1 O2(g)+B(l)===A(l)+H2O2(l) ΔH2 其中A、B为有机物,两反应均为自发反应,则H2(g)+O2(g)===H2O2(l)的ΔH________0(填“>”“<”或“=”)。 (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x(s)+yH2(g)MHx+2y(s) ΔH<0达到化学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吸收y mol H2只需1 mol MHx c.若降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d.若向容器内通入少量氢气,则v(放氢)>v(吸氢) (4)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是最具吸引力的制氢途径,其能量转化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2O+2OH-FeO+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FeO,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 图0-0 ①电解一段时间后,c(OH-)降低的区域在_______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 ②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2,任选M、N两点中的一点,分析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任写其中2个) H2+2OH--2e-===2H2O (2)< (3)ac (4)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①阳极室 ②防止Na2FeO4与H2反应使产率降低 ③M点:c(OH-)低,Na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 N点:c(OH-)过高,铁电极上有Fe(OH)3(或Fe2O3)生成,使Na2FeO4产率降低 [解析] (1)氢气相对于汽油等化石能源,其优点有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等。 (2)由反应方程式可看出两反应的ΔS均小于0,又因为两个反应均为自发反应,所以两个反应的焓变ΔH1、ΔH2均小于0,由盖斯定律得ΔH=ΔH1+ΔH2,故ΔH<0。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量不变(只有氢气为气体),故压强不变,a正确;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要吸收y mol氢气,需要的MHx的物质的量要大于1 mol,故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故c正确;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氢气,平衡右移,则v(吸氢)>v(放氢),故d错误。 (4)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其能量转化形式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依据装置及电解原理,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6e-+8OH-===FeO+4H2O,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6H2O+6e-===6OH-+3H2↑,故c(OH-)在阳极区减小,在阴极区增大;由已知条件可知,若不及时排出H2,H2会还原FeO使其浓度减小,产率降低。 28.F1、F2、F3、G2、G4[xx浙江卷] 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 ΔH1=-53.7 kJmol-1 Ⅰ CO2(g)+H2(g)CO(g)+H2O(g) ΔH2 Ⅱ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T(K) 催化剂 CO2转化率(%) 甲醇选择性(%) 543 Cat.1 12.3 42.3 543 Cat.2 10.9 72.7 553 Cat.1 15.3 39.1 553 Cat.2 12.0 71.6 【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醛的百分比 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 kJmol-1和-285.8 kJmol-1 ②H2O(l)===H2O(g) ΔH3=44.0 kJmol-1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ΔH的影响): (1)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的ΔH2=________kJmol-1。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Cat.1 B.使用催化剂Cat.2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分别画出反应Ⅰ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有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 图0-0 (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________极,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 +41.2 (2)CD (3)表中数据表明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Ⅰ的催化能力不同,因而在该时刻下对甲醇选择性有影响 (4) (5)阴 CO2+6H++6e-===CH3OH+H2O [解析] (1)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写出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根据CO、H2的标准燃烧热可得热化学方程式为Ⅲ: CO(g)+O2(g)===CO2(g) ΔH=-283.0 kJmol-1; Ⅳ: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若设H2O(l)===H2O(g) ΔH=+44 kJmol-1为反应Ⅴ,将反应Ⅳ+Ⅴ-Ⅲ可得反应Ⅱ,故ΔH2=-285.8 kJmol-1+44 kJmol-1-(-283 kJmol-1)=+41.2 kJmol-1。(2)根据反应Ⅰ,要提高CO2的转化率,需使得平衡正向移动,而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A、B项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项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物浓度同时增大时,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增大CO2和H2的投料比时,相当于增大了CO2 的用量,CO2的转化率降低,E项错误。(4)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故三条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相同,但是使用催化剂后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Cat.2的催化效果更好,即在图像上表现为Cat.2对应曲线在Cat.1的下方。(5)CO2中C的化合价为+4价,CH3OH中C的化合价为-2价,CO2得电子后生成CH3OH,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所以电极反应式为CO2+6e-+6H+===CH3OH+H2O。 27.G1、G2、G5、A4、A2[xx全国卷Ⅱ] 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3H6(g)+NH3(g)+O2(g)===C3H3N(g)+3H2O(g) ΔH=-515 kJmol-1 ②C3H6(g)+O2(g)===C3H4O(g)+H2O(g) ΔH=-353 kJmol-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图0-0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料气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 降低温度降低压强 催化剂 (2)不是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AC (3)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反应①、②都是放热反应,反应①、②分别放出515 kJmol-1和353 kJmol-1热量,两反应均符合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焓判据;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由勒夏特列原理可知,降温、减压均能使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催化剂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因此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而非温度、压强。(2)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果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当投料、压强、浓度等变量不变时,升温能使平衡左移,丙烯腈的产率逐渐减小,读图可知,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温度高于460 ℃时,催化剂活性可能降低,导致丙烯腈产率降低,A项正确;反应①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使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逐渐变小,B项错误;温度高于460 ℃时,副反应进行程度可能增多,反应①进行程度减少,导致丙烯腈产率降低,C项正确;反应活化能与催化剂有关,与温度、压强、浓度等无关,升高温度,不能使反应活化能改变,D项错误。(3)读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1,因为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由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进料气中氨、氧气、丙烯气体的理论体积之比为1∶1.5∶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氮气约占4/5),则进料气中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比约为1∶∶1=1∶7.5∶1。 五、[xx上海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 完成下列填空: 29.G2 G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若温度从300 ℃升至400 ℃,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29.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解析] 根据题意,温度升高,H2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温度从300 ℃升高到400 ℃,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平衡常数K和平衡转化率α均减小。 G3 速率、平衡图像 10.F1 G3 H1 H2[xx江苏卷]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 图0-0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 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 10.A [解析] 燃烧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图甲中生成物的能量大于反应物的能量,表示的是吸热反应,与叙述不符;酶在特定温度下的催化效果最好,如果温度过高,酶会失去活性,反应速率反而减小,图示与叙述相符;弱电解质电离时,开始时分子变成离子速率最大,而离子变成分子速率最小,当二者速率相等时,则建立了电离平衡,图示与叙述相符;在强酸中滴入强碱,pH不断增大,当接近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图示与叙述相符。 6.G3 G5[xx四川卷] 一定条件下,CH4与H2O(g)发生反应:CH4(g)+H2O(g) CO(g)+3H2(g)。设起始=Z,在恒压下,平衡时CH4的体积分数φ(CH4)与Z和T(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0-0 A.该反应的焓变ΔH>0 B.图中Z的大小为a>3>b C.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混合物中=3 D.温度不变时,图中X点对应的平衡在加压后φ(CH4)减小 6.A [解析] 从图分析,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的体积分数逐渐减小,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的比值越大,则甲烷的体积分数越小,则a<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真题汇编 G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苏教版 2019 2020 年高 化学 一轮 复习 汇编 单元 化学反应 速率 化学平衡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21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