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翻译训练定时规范.doc
《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翻译训练定时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翻译训练定时规范.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翻译训练定时规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无私”就是“没有私心,不偏私”之意。“烛”,名词用作动词,在这里可译为“照耀”。“行”,运行,可联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理解。“得”,能够。“遂”,顺利。最后一个句子在翻译时要注意补出省略的前面的主语。 答案 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参考译文】 上天覆盖万物而不偏私,大地承载万物而不偏私,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1)厚禄:丰厚的俸禄。顾:顾惜。必:肯定。(2)重:加重。毋:不要。 答案 (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 (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 【参考译文】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睿宗即位,调职到太府,兼任通事舍人。景云初年,皇上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劝谏,认为:“正当农事繁忙的季节兴建工程,虽然钱财出自公主,然而用高价雇用平常的劳力,那么农人就舍弃耕作而去受雇,这样本末倒置,恐怕天下将会有受到饥饿的人。”劝谏没有被采纳。韦凑坚持己见,认为“自然万物生长发育,草木昆虫损害太多,不是仁德皇上的本意”。皇上下诏另外详细审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说:“你怎么敢这样呢?”韦凑说:“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朝廷为此而减免的费用数以万计。又升迁担任右卫大将军,唐玄宗对他说:“按照旧例,那些卫大将军与尚书应交替担任,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转任河南尹,封为彭城郡公。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翻译句子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子关键字,辨识句中特殊句式,能直译的直译,不能直译的意译。(1)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2)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 答案 (1)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2)韩文立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疏呈进,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官职。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第二年皇上召见并升迁他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韩文主持国家经济两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绝。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莺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韩文立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疏呈进,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把这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邓训,字平叔,是南阳新野人。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②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注】 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迷吾,部族首领。②县官:此处指汉家朝廷。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要点:“因”“怀”“庶”,句意通顺) (2)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要点:“斗”,使动用法;“内”,通“纳”;“妻子”,古今异义词) (3)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要点:“厚”“为……所”“离”)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是南阳新野人。汉显宗即位,最初任命他为郎中。邓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两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的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于是邓训从他们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贾黯,字直孺,是邓州穰人。黯自以年少遭遇,备位谏官,果于言事。时言者或论事亡状【注】,辄戒励穷诘。黯奏:“谏官、御史,迹既疏远,未尝预闻时政,不免采于传闻,一有失言,而诘难沮辱随之,非所以开广言路。请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执政奏事,听谏官一人随入。” 时帝初即位,王广渊、周孟阳以藩邸之旧,数召对。黯言:“俊义满朝,未有一被召者,独亲近一二旧人,示天下以不广。请如太宗故事,召侍从馆阁之臣,以备顾问。”帝尝从容谓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对:“天下未尝乏人,顾所用如何尔。”退而上五事:一、知人之明,二、养育以渐,三、材不求备,四、以类荐举,五、择取自代。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一》) 【注】 状:状文。 (1)请如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故事,每执政奏事,听谏官一人随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尝从容谓黯曰:“朕欲用人,少可任者。”黯对:“天下未尝乏人,顾所用如何尔。”(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请求像唐太宗任用王珪、魏徵进谏旧例,每当执政上奏言事,任凭谏官一人随时进入。(要点:“如”“用”“故事”“每”“听”) (2)皇帝曾经私下对贾黯说:“我想任用人才,但很少有可以任用的人。”贾黯回答说:“天下从来就不缺少人才,只不过是如何使用罢了。”(要点:“尝”“者”“乏”“顾”“尔”) 【参考译文】 贾黯,字直孺,是邓州穰县人。贾黯以他少年时的遭遇,担任谏官,敢于上书言事。这时进谏者有的论事没有状文,就严厉警告不断地责问。贾黯上奏说:“谏官、御史,既然已被朝廷疏远,不曾参预朝廷政事,不免利用一些传闻,一旦有不符之处,朝廷就对他们加以责难阻挠辱骂,这不是广开言路的办法。请求像唐太宗任用王珪、魏徵进谏旧例,每当执政上奏言事,任凭谏官一人随时进入。” 英宗即位之初,王广渊、周孟阳由于是先朝旧臣,多次被英宗召见问对。贾黯说:“满朝的贤才之臣,没有一个被召见,单独对一两位先朝旧臣表示亲近,这是向天下表示本朝不宏大。请求像太宗过去一样,召见侍从馆阁大臣,来作为顾问。”皇帝曾经私下对贾黯说:“我想任用人才,但很少有可以任用的人。”贾黯回答说:“天下从来就不缺少人才,只不过是如何使用罢了。”退朝后贾黯就五件事给英宗上书:一、了解人才的才智,二、逐步培养人才,三、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四、按条例推举人才,五、有所选择地加以任用。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9分)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解析 正确标点为: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 答案 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易》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解析 D项,“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同僚官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与来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解析 C项,“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错,杜景俭认为上天发出预警,不是因“武则天篡位”,而是武则天的布政施令可能“有亏礼典”。 答案 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 (2)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的罪过啊。 【参考译文】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年轻时考中明经科,多次提拔升迁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被任命为益州司马,诏书还没有到达,他就想处理政事,还鞭打下属官吏来显示威严。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受朝廷之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署还未接到朝廷的任命。何必贪求这几天的俸禄,不等朝廷的旨意,就想处理政事,不也太性急了吗?”房嗣业更加生气。杜景俭又说:“您现在拿着这小小的朝廷诏书,真假还不知晓,就想总揽一州大权,谁敢保证事情无变?扬州的灾祸,不就是这样招致的吗?”于是就呵斥左右令他们各自散去,房嗣业羞容满面只好作罢。不久朝廷任命房嗣业为荆州司马,最终没有遂了房嗣业的心愿,百姓属吏因此说道:“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景俭因此渐渐出名。入朝担任司宾主簿,又转任司刑丞。 天授年间,和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当时人们声称道:“遇到徐有功、杜景俭的犯人就能活下来,遇到来俊臣、侯思止的犯人一定会死去。”(杜景俭)多次升迁担任洛州司马,不久转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曾经因九月宫内梨花开放,拿出一枝向宰臣展示,问道:“这预示着什么吉祥?”众宰臣都回答说:“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唯独杜景俭说:“谨按《洪范五行传》的观点:‘阴阳不互相侵夺秩序,错乱就会有灾祸。’另外《春秋》说:‘冬天没有过分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没有凄冷的寒风,秋天没有久下成灾的雨。’现在已是秋天了,草木枯黄凋落,可是梨树忽然开花,这是阴阳错乱。臣担心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制。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的罪过啊。”于是拜两次谢罪,武则天说:“你是真正的宰相啊。” 延载初年,因为凤阁侍郎周允元上奏弹劾杜景俭与李昭德结党,(杜景俭)被贬为秦州刺史。以后多次升迁做了司刑卿。圣历二年,再次被任命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很多州县都沦陷于贼寇之手。等到事态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把陷落贼寇之手的百姓全都治罪。杜景俭认为他们都是被逼屈从,并非出于本心,请求全都赦免他们。武则天最后听从了杜景俭的建议。一年多后,(杜景俭)转任秋官尚书。后因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亲近者所说的不公开的话获罪,降为司刑少卿,出京担任并州长史。病死在途中,朝廷追赠相州刺史。-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七节 文言翻译训练定时规范 2019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文言文 第七 文言 翻译 训练 定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35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