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周周测08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doc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周周测08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周周测08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周周测08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一、语基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南首条江底下穿隧道的修建工程艰难异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中段的观音湖路段修建尤为关键,一旦渗水,则________。 ②成功的第一步,无疑是要先拥有强烈的愿望,如果缺乏强烈的成功欲望,到最后关头,常常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③高三复习至此,大学已经在望,我们要善始善终,尽心尽力,这时如果无法不遗余力坚持到底,就可能________。 A.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B.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功败垂成 C.前功尽弃 功败垂成 功亏一篑 D.功败垂成 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石墨烯基础研究在受到重视的同时,还要加强石墨烯的应用研究。简单重复国外的应用研究,未来可能会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 B.我们呼吁埃及有关各方摒弃暴力,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恢复法治,这既有利于北非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埃及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智成长至关重要,因此父母不仅要为孩子建构一个形式上的家,更要构建一个充满爱心、信任和尊重的家。 D.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严密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当今中国既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向,又有发展经济的目标。前者要求我们限制甚至消灭资本逻辑,而后者又迫使我们利用甚至发展资本逻辑。这就使我们陷于两难境地。________。既不回到“老路”又不走“邪路”,就是要开辟出既能免受雾霾之苦,又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新路”。 A.如果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B.因为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C.如果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而倘若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D.即使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或者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也都会回到“老路”上去或者会拐入“邪路”。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植物之所以有各种色彩,是由它体内含有的色素决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它含有叶绿素的缘故,可是叶绿素并不是和它的枝芽一起萌动发生的。植物的嫩芽新时就像初生的婴儿,“婴儿”是靠母亲的乳汁喂养大的,②________________,当“婴儿”成长到一定阶段以后,生出了牙齿,就渐渐地有能力“吃”各种食物了,植物的嫩芽也是这样,到一定阶段后,③________________,自己开始能够制造养料,也就不再需要其他部分供应。 5.下面为近年来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阅读方式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在线阅读 电子书阅读 纸质图书阅读 xx年 30.1% 29.0% 3.9% 37.0% xx年 31.4% 31.8% 4.0% 32.8% xx年 32.9% 33.6% 4.1% 29.4% xx年 34.6% 36.1% 4.2% 27.1% (1)请概括出我国国民阅读方式的变化趋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当鱼与熊掌二者不能兼得时,其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描写周瑜当年有美人相伴,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对自己的理想有着执着的追求,并不因此感到后悔,《离骚》中最能表现这一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述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权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绍熙”就是年号。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就能称霸中原;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适逢荒年,他拿出十多万缗钱,代交吉州等地的夏税。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代理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催促,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成均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嘉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等。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教授应试科举文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以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周测08 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 一、 1.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功败垂成: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前功尽弃:以前的成绩全部废弃,指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根据语境,故选C。 2.C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中途易辙,“石墨烯基础研究”无法做“还要加强”的主语,可把“在”放到“石墨烯基础研究”前。B.语序不当,“既有”和“也”后的内容应调换位置。D.搭配不当,“困难”不能“降低”,可删掉“和困难”。 3.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前后语境,此句应当是假设关系。B.是因果关系;C.前后表达顺序颠倒,不能与下一句形式照应;D.是条件关系。 4.示例:①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 ②植物的嫩芽也依靠其体内其他部分供应养料 ③叶绿素产生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①空,前文说植物的色彩由体内的色素决定,后文说因为“它”含有叶绿素,结合后文的“它的枝芽”可知“它”指的是“叶子”。结合前后文,此处可填“叶子是绿色的”之类的内容。第②空,前文将植物嫩芽与婴儿相比,两者有相似性,就像婴儿需要母亲的乳汁一样,“植物嫩芽需要其他器官提供养料”。第③空,到了一定的阶段,婴儿能自己吃食物了,不再需要母亲乳汁的喂养,植物嫩芽到一定阶段后也应该具备了“养活自己”的本领,就是“产生了叶绿素”。 5.(1)网络在线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均呈上升趋势,纸质图书阅读则呈下降趋势。 (2)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传统阅读方式受到冲击,纸质图书出版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本题要求根据图表写结论。这类题目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本题所给图表调查的内容是“我国国民不同阅读方式”,涉及了从xx年到xx年间的数据,通过对“网络在线阅读”“手机在线阅读”“电子书阅读”“纸质图书阅读”四年间数据的比较,可得出前三者呈上升趋势,“纸质图书阅读”呈下降趋势的结论,这一结论表明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考生把这些信息表述清楚即可。 二、 1.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三、 1.D 通过对四个选项的分析,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进行判断。如“今率三年辄补外”中“补外”就是“补以外任”的意思,所以在“外”的后面停顿,排除A、C;“无人在选”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所以在“无人”前停顿;“奈何始以材武择之”中“奈何”引领后面的内容,所以在“奈何”之前停顿,排除B,选择D。 2.C “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把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3.A “就能称霸中原”理解有误。 4.(1)大昌上奏:“六和塔僧寺已经违法置办田产,又将赋税徭役移加给百姓,为什么要答应他们呢!”皇帝中止了命令。(得分点:“置”“移”“寝”)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遵守法令,皇上审察罪犯可以赦免就赦免他。(得分点:“谳狱”“拟”“贷”) 【参考译文】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孝宗登上帝位,提升他为著作佐郎。皇帝刚刚执政,锐意建功立业,问大昌说:“我治国没有长进,怎么办呢?”大昌回答说:“陛下的勤俭超过古代帝王,自从女真与我们互相往来和好,他们知道尊重中原,不可以说没有效果。您只要求贤才纳谏言,修明政事,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又说:“淮上筑城太多,发生紧急情况时什么人可以守卫?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皇帝称赞他说得好。授予他浙东提点刑狱。适逢丰年,酒税超过了规定的数额,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调任江西转运副使,大昌说:“可以兴利除害,实行我的志向了。”适逢荒年,他拿出十多万缗钱,代交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折合为丝织品的夏税。六和塔寺僧自认为镇伏江潮有功,请求皇上下旨把已置办的田产赏赐给他们并仍旧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大昌上奏:“六和塔僧寺已经违法置办田产,又将赋税徭役移加给百姓,为什么要答应他们呢!”皇帝中止了命令。大昌代理刑部侍郎,说:“法律是用来防止犯法的,没有听说纵容罪犯是仁道。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遵守法令,皇上审察罪犯可以赦免就赦免他。这样,就使法律在下面得到伸张,而仁道归于皇上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对。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容部下殴打百姓,大昌于是极力说“从此屯驻戍守州郡,不可以做了”!率逢原因此被治罪削减两官。大昌多次升迁代理吏部尚书。说:“担任宫廷警卫的士兵,祖宗之法不只是用来预备宫中警卫而已,南征北战,禁卫军都曾是先锋。现在一般经过三年就要补以外任。用非所长,即使有征伐之事,也没有人得到选用。为什么刚开始是选择有才略武艺的人,而到最后把他们像平常人一样地抛弃呢?希望将他们留在衙内不要派遣。”离开京城主持泉州政务,汀州逆贼沈师作乱,戍守将领萧统领与沈师作战而死,闽部受到很大震动。漕司发檄文命令统制裴师武讨伐乱军。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大昌亲笔致信催促他说:“事情很急,如果将帅责怪你,你可以拿我的信自己辩解。”这时候,贼兵谋划攻城,先派遣间谍披上铠甲放火作为内应。正赶上裴师武的军队到来,又抓住了间谍,于是贼兵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退休。庆元元年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文简。 5.B 解答断句题时,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有司议输粟例”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排除A、C。“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句意完整,其前后应断开。故排除D,选择B。 6.D “授”一般指授职、任命,不表示官职升迁。 7.A “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强加因果。 8.(1)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列举罪状,加以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的,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得分点:“举劾”“凡”“恶”) (2)当时刑部查办很久而不能判决的案件累积了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商议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得分点:“狱”“按”“当”) 【参考译文】 成遵,南阳穰县人。幼年聪敏颖悟,读书时每日能记忆数千百言。家境贫寒,但成遵勤奋刻苦,不废弃学业。二十岁能作文章。当时南阳地方前辈中没有教授应试科举文的人,成遵准备考科举,因为怕文章不合乎格式而担忧。正好杨惠刚考中进士,来做穰县县尹,成遵于是抄录自己作的几十篇文章去拜见杨惠。杨惠抚摸着文章非常高兴。成遵来到京师,跟从夏镇学习,于是进入官学做国子生。元统元年,成遵考中进士,被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元年,提升为太常博士。不久任监察御史。随从皇帝到上京,用密封的奏章上奏,说天子应当注意日常生活,节制嗜好欲望,以保重圣体,圣体安康那么国家就安定了。言论非常急切,皇帝为之动容并称好。又奏言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这一年,成遵议论时事以及列举罪状,加以弹劾的共七十多项,全是指责抨击当时社会的弊端的,执政的大臣因此憎恨他。三年,由刑部员外郎,出任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为母亲服丧。十年,任中书右司郎中。当时刑部查办很久而不能判决的案件累积了数百起,成遵与同僚们分别审阅,共同商议这些案情的轻重,分别判处相应的罪名,没过多久,就没有遗留的案件了。当时有交纳粮食可以入官府补授官职的法令,有人隐瞒了自己的奸恶罪行而通过交纳粮食获得七品杂流官,被仇家告发。官员议论交纳粮食补授官职的法令,并没有犯罪不授予的条文,成遵说:“卖官鬻爵,已经不是盛世该有的制度,何况又把官职卖给奸淫之人,还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一定要削除给他的敕命,退还他的粮食,并将此写成法令,才行。”中书省官员听从了这一建议。十四年,调任武昌路总管。正逢行省官员率军出征,成遵代理行省事务,于是行省和武昌衙署中,只有成遵一人负责,于是他远设侦察敌情的哨兵,关闭城门,征发百姓当兵,得到五千多人,设置四个万夫长,分配防守四面的城门,因此防御准备得很周到,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得当。贼寇战船在长江中往来游弋,但始终不敢靠近岸边,武昌城赖此得以安宁。十七年,升任中书左丞。当时,太平任丞相,因为某事触犯了皇太子,皇太子对他极为憎恨,认为成遵和参知政事赵中都是太平的党羽。十九年,当权者秉承皇太子暗示的意思,唆使邓子初等人诬告成遵与参知政事赵中等六人都接受了赃物,皇太子命御史台等部门官员共同审讯他们,罗织罪名进行结案,成遵等人最终都被杖责而死,朝廷内外都为他们感到冤屈。二十四年,御史台官员辩明成遵等人全都是被诬陷,皇上下诏并发还原来授予他们的诏书。-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第一轮 复习 周周 08 语基 名句 默写 文言文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38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