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 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然后设问:质量为 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向心力,什么是向心加速度。能运用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 2.难点:①理解向心力的概念②理解公式a=rw 2 和a=v 2 /r 四、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 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五、教学用具 1.多媒体、录象短片、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弹簧秤,绳子,小球(若干个),圆珠笔杆套 六、教学过程 (一)向心力概念: 复习上节内容,播放几个匀速圆周运动实例的录象短片,引导学生逐一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发现,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轨迹圆心,从而得出向心力的概念,理解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并理解它的方向和作用。 (二)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播放“小孩拿着带绳子的玩具抡圈圈”的画面和“赛车因速度过大而脱离轨道”的片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一定的向心力,否则物体将脱离圆轨道。然后设问:质量为 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周运动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向心力?引出“探究向心力大小”这一研究课题。 2.思维发散,科学猜想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假如你是历史上第一个研究向心力大小的人,猜猜看“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指出科学猜想是研究自然科学的一种广泛应用的思想方法。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加以猜想,总结出:向心力 F可能与m、Ω、r有关系。 3.设疑集思,设计实验 展示思考题:①用什么方法研究向心力 F与m、r、Ω的关系?②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需观察、记录什么?③列出实验原理、所用的器材和具体步骤。 在这环节中,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 4.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经过讨论,决定利用弹簧秤、细绳、圆珠笔杆套、不同质量的带孔小球若干,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在此环节中,学生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像科学家那样兴趣盎然地开始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想边记。教师巡视,注意他们设计是否合理,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做个别辅导。 5.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以组为单位,推举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向心力F确实与m、Ω、r有关,并说明精确的实验可以得出 F=mrΩ 2 . 6.应用练习,指导实践 用投影仪展示分层练习题: ⑴。 要使一个3千克的物体,在半径为2米的周圆上以4m/s的速度运动,需要多大的向心力。 ⑵。 线的一端拴一重物,手执线的另一端,使重物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每分钟转数相等时,线长易断还是线短易断? ⑶。为什么赛车速度过大会脱离轨道? 此环节,教师可因材施教,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讲解。 7.归纳总结,学法指导 教师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课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进行猜想→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指明这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向心加速度 1.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推出公式a=rΩ 2. 2.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a=rΩ 2 及a=v 2 /r.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⑵⑶⑹ 九、板书设计 : 1.向心力 ⑴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总指向圆心,这个力叫做向心力。 实验设计: ⑴器材: ⑵步骤: ⑶装置图: ⑵方向:总指向圆心 ⑶作用:使物体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⑷大小: F=mrΩ 2 =mv 2 /r 2.向心力加速度: ⑴概念: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 . ⑵意义: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⑶大小: a=rΩ 2 =V 2 /r ⑷方向:总是指向圆心。 十、预测评估 1.向心力容易被学生认为是一种新的性质力,所以应引导学生对多个实例进行受力分析,以明确向心力的来源。 2.学生不易正确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新课中应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 3.部分同学实验能力较弱,在探究实验中教师应加强巡回指导。-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 2019-2020年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说课稿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向心力 向心 加速度 说课稿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5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