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课讲述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情况。具体包括: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的管理、“海禁’政策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四个子目的内容 2、解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课可以从两大方面概括。其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即第四目)。明清时期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萌芽在强大的传统经济的压抑下发展缓慢。其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具体包括重农抑商政策、工商业的管理和“海禁’政策(即前三目内容)。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基点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抑商”的具体手段之一就是严格对工商业进行管理,这就致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自明朝开始实行海禁政策,清王朝沿袭这一政策至鸦片战争,这一政策的推行阻碍了中国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使中国组建落后于西方世界。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这些经济政策还严重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所以教材两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因果联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这一关系为线索学习。本课的重点是理解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难点是理解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能说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及标志;掌握其产生的条件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2)能理解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说出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并对这一政策形成正确认识。 (3)能理解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是重农抑商的具体手段;能说出历朝历代严格管理工商业的具体体现。 (4)理解明清 “海禁”政策的含义及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形成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认识。 2、解析: (1)学生要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阅读教材,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积累。本课需要识记的史实主要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及标志;重农抑商政策的首倡及海禁政策的含义等。 (2)在识记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探寻隐藏在历史现象后的本质规律,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 (3)能结合设厂矿的要素理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并明确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发展缓慢是由于我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及“海禁”等政策,致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严重压抑造成的恶果。 (4)能结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认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点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客观的认识推行这一政策的利弊。 (5)能结合学案例题2列出的材料理解中国古代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理解这一政策的推行严重阻碍了中国追赶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使中国组建落后于西方世界,这就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埋下了伏笔。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教情分析:本课内容容量大,头绪多,但各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将从新整合教学内容,先讲授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由此引出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等)。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将前移到课前交给学生自主完成。 2、学情分析:(1)学生在理解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的原因时,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在于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要克服这一障碍关键在于教师可以通过学案给学生呈现相关史料,通过史料实现论从史出,加深理解。 (2)学生在对“重农抑商”政策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出现障碍,原因在于这一问题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要克服这一障碍,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引导学生结合史学界的主流观点,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对该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综合同学们的想法,结合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在这堂课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在这一节的讲课思路应该贯穿着“学生需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的教育新理念,为学生提供菜单式的服务。教材中涉及的同学们都很了解的相关知识点一带而过,只以板书形式列出,重在介绍新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并且教师还要巧妙的利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增强学生对于此部分内容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教学基本流程 小 结 目 标 检 测 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复习导入 工商业的管理 重农抑商政策 (二)教学情境 1、复习导入。 问题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更好的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追问,在这种经济形态的基础上我国古代实行哪些经济政策呢?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设疑导入新课) 2、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问题2:中国最早在何时何地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问题3:假设你是一位商人,你要开设工厂,你觉得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由此理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教师展示相关图表) 问题4:为什么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相关史实。通过思考致使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理解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之间的深层关系。同时,构建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做必要的总结概括后,并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例1.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3、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5: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如何体现的?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该制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认识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点是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客观的认识实施这一政策的利弊。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结合学案中的例题2分组讨论,着重形成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明确正确处理“农业”和“工商业”的方式。 例2. 有人因为“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利于农业发展等积极作用而对其持肯定意见;也有人因为“重农抑商”政策造成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等弊端而完全否定这一政策。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工商业的管理。(略讲) 问题6:历朝历代是如何管理工商业的?这样的管理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后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古代国家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也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手段之一。 师生活动: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简单抽查即可。 5、海禁政策。 问题7:什么叫“海禁”政策?明清时期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海禁”政策的相关知识。着重理解明清实施“海禁”政策的原因。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基础问题。关于推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将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例3自行得出结论。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沿海居民,私载海舡(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明史》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接见英国马嘎尔尼访华语 请回答: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明清为何实行“海禁”政策? 6、目标检测(5分钟内完成) 1、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 ( ) ①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②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③对工商业收重税④实行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西汉汉武帝采取打击富商大贾政策的原因是 ( ) ①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高 ②商贾以财力同朝廷抗衡 ③商贾引诱农耕者弃农经商 ④商人侵吞农人财产和土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4、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关税数额相当高 .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管理严格 5、清时期“海禁”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阻碍了中国商品出口 B.阻碍了外国商品进口 C.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 D.造成了外贸逆差 6、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作坊的大量增多 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设计意图:围绕学习目标精心编制选择题,随堂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达成了目标的基本要求。 师生活动:学生随堂完成,教师给出答案,并针对学生的盲点问题进行分析。 7、小 结 若时间充足,可引导学生自行小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合本课知识,理清线索,形成认识。 四、配餐作业 一、 基础题(A组题) 1、下列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 )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中国古代商人活动,成为封建统治者“抑商”的理由的有( ) ①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 ②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 ③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④奢侈之风导致人次你腐化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工商业的管理,古代王朝通常是通过 ( ) A.加重赋税来控制 B.限制规模来控制 C.定期检查来控制 D.罚没入官来控制 4、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作用是 ( ) ①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②阻碍了工 商业的发展③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④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明清王朝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内容包括( ) ①禁止中国人的海上活动 ②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 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④禁止外商来华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 ) A.清代“广州人多务贾” B.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江宁机户李东阳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设计意图:选择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本节所学史实再认再现的能力,巩固对基本历史概念和史实的识记。估计完成时间5分钟。 二、 巩固题(B组题) 7、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 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 8、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 是 ( )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以断定( )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10、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12、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 ) ①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生产 ②是否为市场所需,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 ③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④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出卖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谬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猗顿和郭纵都是战国时期的自由大商人。猗顿,从事河东池盐的生产和贩卖而成巨富;郭纵,因冶铁获利而富甲天下。 材料三 汉代的盐专卖,据《史记》记载,乃为招募劳动力,由官家给牢盆(煎盐之锅),自费制盐;盐制成之后,由官家定价购买。铁的专卖,则与产铁地区置铁官,不产铁地区置小铁官,管理采铁制铁。制成铁器具后,也卖之于 官,由官发售。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秦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秦国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后世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盐铁业的经营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何特点?这对商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此外通过完成材料题培养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需要15分钟左右。 三、 提高题(C组题) 14、据清《苏州府志》记载:清晨,有纺织技术的“机匠”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记载反映了当时纺织业领域的什么生产形式?类似的生产形式还出现在哪些行业?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现象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针对设问处理材料信息,培养学生解析史料及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估计完成时间8分钟。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二)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缓慢及原因。 2、解析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力。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历代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但是在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政策的推行使社会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本课介绍了“重农抑商”、“工商业的管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工商业的管理”、“‘海禁’政策”是“抑商”政策的重要表现,故在教学过程中列入“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而“重农抑商”的一个主要的消极影响就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故“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这一部分则纳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二、目标及解析 1、目标 (1)识记并理解“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表现。 (2)分析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及影响。 2、解析 (1)借助于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会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重农抑商”政策持全面否定态度。其原因在于学生往往会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待这一政策,从而导致不能全面的评价这一政策。要解决这一问题,其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历史文献资料,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史实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从而形成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情境设置 (一)教学基本流程 导入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推行的原因、表现及评价 小结 (二)教学情境 1、以深圳的发展导入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例1:观察下列两幅图,你发现深圳有何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的深圳 20世纪末的深圳 设计意图:以学生较熟悉的知识引入改革开放政策,体会这一政策的意义,从而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战国 材料二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1)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推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并结合教材P22第二段内容分析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和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解决第一个小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尝试分析第二个小问题; (3)教师评价学生的分析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 材料三 ……商鞅变法,劝课农桑,奖励农耕…… ——战国 材料四 相传古代天子有籍田千亩,诸侯百亩。每年春耕开始时,天子或诸侯亲执耒耜在籍田上推拨三、五下作亲耕之状,称之为“籍田”。 ——引自《新编中国历史文选教程》 (2)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历代这一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试分析这一经济政策的推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掌握重农政策的表现和作用。 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解决第一个小问题; (2)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现及并意义。 材料五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明 (3)材料五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经济意图?结合教材P23~24内容概括,为了实现这一意图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又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设计意图:掌握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影响。 师生互动:(1)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统治者的措施; (2)教师评价学生的概括情况,并进行点拨; (3)学生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材料六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4)材料六反映了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掌握“海禁”政策实施的经济基础、实施目的以及产生的影响。 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海禁”政策实施的经济基础及目的; (2)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影响。 材料七 《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4)材料七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经济现象?哪些因素会阻碍其发展? 设计意图: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阻碍其发展的因素。 师生互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及原因; (2)学生分析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因素。 (3)教师总结。 3、目标检测 ( )1、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 ( )2、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 ①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②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 ③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④实行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 C、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4、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 )6、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A、手工业作坊的大量增加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出现 设计意图:加强对易混知识、重点知识的巩固。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核对答案,解疑。 4、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以后历朝统治者都推行这一政策,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但是在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政策的推行使社会活力受到压抑,同时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我国落后于世界历史潮流的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国民经济中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这才是强国之本。 设计意图:总结本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树立农工商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配餐作业 A组题 ( )1、古代王朝加强对私营工商业控制的主要方式是 A、征发劳役 B、加重赋税 C、颁布法律 D、限制流通 ( )2、下列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产生 ( )3、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对这两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B、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我国以农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 C、农、商一直都是中国的本业,不管任何时期都同等重要,两人都错误 D、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发展的产物 ( )4、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任然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任然繁荣,这是因为 A、商人对朝廷的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C、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D、从商易于致富 ( )5、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这首诗提到的政策的分析,错误的是 A、清朝初年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B、实施的条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黄遵宪认为这一政策是错误的 D、实施的结果是保证了国家的安全 ( )6、清朝时期“海禁”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 A、阻碍了中国商品出口 B、阻碍了外国商品进口 C、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世界 D、造成贸易逆差 ( )7、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A、原料不足 B、市场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 ( )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罪”,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抑制手工工场规模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 B组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根据材料,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看法:认为中国物质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 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策:闭关政策。 后果: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设计意图:加强对“海禁”、闭关政策的理解。 C组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近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黄宗羲的经济主张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进步意义? 工商皆本;有利于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是什么?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 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统治;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是落后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之间的关系? 在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工商业;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强宏观调控,才是国家的富强之本。 设计意图:全方位掌握重农抑商政策。 学案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及标志;掌握其产生的条件、实质及发展缓慢的原因。 思考题:中国最早在何时何地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时间 地点 标志 发展缓慢的原因 2、能理解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说出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表现并对这一政策形成正确认识。 思考题2: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如何体现的?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该制度? 首倡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此后历代大多沿用 含义 也叫“ ”“ ”,都是强调要发展 ,限制 和 的发展 目的 维护 的经济基础。此外也有 的考虑 原因 根本原因:由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重要原因:巩固 的需要。 表现 3、能理解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是重农抑商的具体手段;能说出历朝历代严格管理工商业的具体体现。 思考题3:历朝历代是如何管理工商业的?这样的管理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后果?(完成下表) 主要控制方式 具体表现 秦 汉 唐 消极后果 4、理解明清 “海禁”政策的含义及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形成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认识。 思考题4:什么叫“海禁”政策?明清时期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中国最早在何时何地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其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例1.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我国明朝在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 问题2: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是如何体现的?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该制度? 例2. 有人因为“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利于农业发展等积极作用而对其持肯定意见;也有人因为“重农抑商”政策造成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等弊端而完全否定这一政策。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问题3:什么叫“海禁”政策?明清时期为什么要推行这一政策?“海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沿海居民,私载海舡(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有关部门)防其出入。 —《明史》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接见英国马嘎尔尼访华语 请回答: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析,明清为何实行“海禁”政策? 三、目标检测(请在5分钟内完成) 1、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 ( ) ①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②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③对工商业收重税④实行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西汉汉武帝采取打击富商大贾政策的原因是 ( ) ①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高 ②商贾以财力同朝廷抗衡 ③商贾引诱农耕者弃农经商 ④商人侵吞农人财产和土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4、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抑商政策 B.关税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 D.对“市”管理严格 5、清时期“海禁”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阻碍了中国商品出口 B.阻碍了外国商品进口 C.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 D.造成了外贸逆差 6、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作坊的大量增多 B.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配餐作业 (一)基础题(A组题) 1、下列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弃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其目的是( ) ①发展农业 ②发展商业 ③限制手工业 ④限制城市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中国古代商人活动,成为封建统治者“抑商”的理由的有( ) ①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 ②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 ③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很多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④奢侈之风导致人次你腐化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工商业的管理,古代王朝通常是通过 ( ) A.加重赋税来控制 B.限制规模来控制 C.定期检查来控制 D.罚没入官来控制 4、秦朝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作用是 ( ) ①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②阻碍了工 商业的发展③为经济秩序的稳定提供了条件④使劳役人员才尽其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明清王朝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内容包括( )①禁止中国人的海上活动 ②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 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④禁止外商来华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 ) A.清代“广州人多务贾” B.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江宁机户李东阳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二)巩固题(B组题) 7、古代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商人奸滑不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管理 B、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巩固统治 C、统治者大多是农民出身 D、古代中国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经济 8、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句话的正确理解 是 ( ) ①这种思想建立在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②叶适对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③这种思想反映了商人的利益与愿望 ④叶适思想对朝廷产生了巨大影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以断定( )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10、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 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 ④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17—19世纪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显示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这种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来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这里所说的“迥异于传统模式的变异”,不包括( ) A.出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如机工 B.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如机户 C.手工作坊开始出现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关系形成 12、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 ) ①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生产 ②是否为市场所需,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 ③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④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出卖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谬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猗顿和郭纵都是战国时期的自由大商人。猗顿,从事河东池盐的生产和贩卖而成巨富;郭纵,因冶铁获利而富甲天下。 材料三 汉代的盐专卖,据《史记》记载,乃为招募劳动力,由官家给牢盆(煎盐之锅),自费制盐;盐制成之后,由官家定价购买。铁的专卖,则与产铁地区置铁官,不产铁地区置小铁官,管理采铁制铁。制成铁器具后,也卖之于 官,由官发售。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秦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秦国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对后世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盐铁业的经营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汉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何特点?这对商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提高题(C组题) 14、据清《苏州府志》记载:清晨,有纺织技术的“机匠”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记载反映了当时纺织业领域的什么生产形式?类似的生产形式还出现在哪些行业?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现象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二) 学案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 1、能识记“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表现,能分析“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原因,并能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含义:发展 ,限制 和 的发展。 经济基础: 。 目的 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巩固封建统治 1、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2、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限制民营工商业 ①组建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②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手工业官营制度; ③北宋以前对“市”的严格管理(时间、空间限制); ④对私营工商业加重赋税 (汉代开始,明清更严重)。 3、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 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经济基础: 。 目的: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影响:虽然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有一定自卫作用,但它 阻碍了中外交往,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境地。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具体表现 2、能识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原因;能分析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 地点: 部门: 标志: 原因: 二、问题与例题 问题1:以深圳的发展导入国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的深圳 20世纪末的深圳 例1: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深圳有何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2:什么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历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 ——战国 材料二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1)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推行了什么经济政策?并结合教材P22第二段内容分析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商鞅变法,劝课农桑,奖励农耕…… ——战国 材料四 相传古代天子有籍田千亩,诸侯百亩。每年春耕开始时,天子或诸侯亲执耒耜在籍田上推拨三、五下作亲耕之状,称之为“籍田”。 ——引自《新编中国历史文选教程》 (2)这两则材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历代这一政策具体表现有哪些?试分析这一经济政策的推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五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汉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 ——明 (3)材料五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经济意图?结合教材P23~24内容概括,为了实现这一意图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又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材料六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4)材料六反映了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材料七 《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4)材料七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经济现象?哪些因素会阻碍其发展? 三、目标检测 ( )1、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区域经济管理 C、严密控制经济 D、禁奢侈 ( )2、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有 ①以农业为“本”,以工商业为“末” ②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 ③对私营工商业征收重税 ④实行重要商品的专卖制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历朝经济的发展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目的 C、在封建社会前期起过积极的作用 D、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4、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 )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 )6、明清时期资本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专题一 第四讲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 2019 2020 年高 历史 专题 第四 古代 中国 经济政策 华东师大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8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