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题预测系列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题预测系列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题预测系列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题预测系列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陈乐民 最近,听一位久居美国的朋友说,他在美国读哲学时听某教授把康德称作西方的孔子,联系到有人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同样都是使我长见识的趣闻。 拿康德同孔子来比,根本没有可比性。从他们在各自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比,很难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从各自哲学思想的内涵比,在深层空灵默契处有相通点,同是哲学的深层通感,但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则断无可解。 可是,为什么时常会听到18世纪的欧洲如何之掀起“中国热”之类的话呢?我想,外国人这样说,一方面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同时也表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孔夫子是怎么一回事。中国人喜欢这样说,甚至引用外国人的话以为助力,是因为可以满足一些自己的民族虚荣心。那潜台词是:看!连外国人都说我们的孔夫子如何如何了!所以只要是海外的一声赞誉,便通常会受到国人所享受不到的“青睐”云。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康德是西方的孔子,称伏尔泰是西方的“孔门大弟子”,都很有趣味性,又使人长见识。 B.康德与孔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有相通处,但从各自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看,康德根本就无法同孔子相比。 C.不同的传教士对欧洲知识分子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不必当真,更不必引以为骄傲。说这些话的外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他们那样说或是出于对中国的好感或好奇;他们根本不懂得孔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行语:那一片暧昧的嬉笑 吴志翔 这种流行语形成的心理基础,就是后现代式的暧昧。暧昧意味着绝不正面迎向一件事情,而总是采取侧避甚至背对真相的姿势,似乎也不寻求正义的实现,而总是有意模糊甚至消解自己参与的意图,当然也没有在现实的地基上建筑原则和公义的积极愿望,操练耍弄一番那些语汇,在这个网络传媒上显示了自己的存在感,玩闹着,得意着,创作着,嬉笑着,似乎这样就心满意足了。没错,表达暧昧的最好方式就是嬉笑。嬉笑具有一种阴柔的气质,它既展1.下列有关“流行语”的阐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流行语并不一定都是高尚的,我们应站在不同的角度辩证地对待流行语。 B.有些流行语的产生甚至流行,往往只是那些制造者或传播者抓住了事件的局部细节。 C.流行语诞生的源头就是网络传媒,流行语的普及与推广最主要的平台也是网络媒体。 D.流行语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人们增加共同在场感的流通货币与寻求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的心照不宣的身份明码。 解析:该项“源头就是网络传媒”与“最主要的平台也是网络媒体”的表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答案:C 答案:B 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或作者思想的一项是 ( ) A.作者以电脑程序里的“bug”为例,强调了某些流行语复制、繁殖的功能强大。 B.在作者看来,“无厘头”与“恶搞”一类的词语解释不了“流行语”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C.作者用“暖昧”一词揭示了某些流行语所蕴藏的某种心理基础的实质就是亦正亦邪的人生哲学。 D.在作者看来,唯有消灭网络媒体上迅速诞生并传布的流行语才能使得普通民众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解析:本文的作者的确有规范文化、健康民众心理的意图,但是作者并没有说要消灭网络媒体上的流行语,消灭网络媒体上的流行语也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D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古琴的文化内涵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徵。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1.下列关于“古琴”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答案:D 2.下列对“(古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而“和雅”的琴乐正是这一审美情趣的体现。 答案:B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古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所以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B.文章首先阐明了琴乐的审美情趣和深远意境,论述了古琴的内在韵味以及演奏时应有的规范,深入地阐述了古琴对儒家和道家的巨大影响。 C.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的哲学主张,使弹琴者在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D.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是古琴文化的内涵“和雅”、“清淡”的原因,作者主要引用有关诗文,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薛易简在《琴诀》中进一步印证的不是这一观点。 答案:C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 田松 实际上,在我们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是很小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需要了解科学;你能否骑好自行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学好了牛顿力学;中国工匠李春没有学过科学,也能造出赵州桥。对于我们的生活起直接作用的是技术,而技术并不需要有科学在先,完全可以凭借经验的累积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医也是这样。 在中华文明的语境之内考虑,中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经过了正确、高明、有效、证实的检验。在理论上,中医有着自己完备的、有足够生长能力的思想体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套体系与西方现代医学目前所基于的还原论、机械论、决定论的“科学方法”是水火不容的。在实践上,中医拥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依据和经验依据,这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远在西方现代科学诞生之前就已经完善成熟了。为什么要等西医出现、在获得了西医的证据之后,中医才能获得价值、获得意义、获得生存的权利呢? 说到这儿,我已经获得了两个诡异的结论:如果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 (选自《社会科学家茶座》xx第1期,有删改) 注:①刘易斯托马斯(1913~1993)美国杰出医学家。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解析:C项,“势成水火”的原因是中医的“思想体系”与西医所基于的“科学方法”,而不是“因历史的巨大差距”。D项,原文并没有说中医“受着民族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无需采用目前西方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 答案:CD 2.作者认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未必要有“科学依据”。据此,以下事实运用了“科学依据”的一项是 ( ) A.李春造出了赵州桥 B.西药四环素的发明 C.判断一个人是否心怀恶意 D.刀耕火种并没有破坏环境 解析:B项,西药理论运用的是“科学依据”,四环素的发明自然需要运用“科学依据”。A项,运用的是技术——“经验依据”积累的技术。C项,根据“经验依据”作出判断。D项,通过“历史依据”作出判断。 答案:B 3.文中画线句子“中医也是这样”中的“这样”具体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样”承第六段的内容,回答此题需要对第六段的内容进行概括,而首句就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答题时紧扣首句,突出“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不需要科学依据”两个要点。 答案:凭借经验依据和历史依据就可以判断其是否合理,并不需要所谓的(西医的)“科学依据”。 4.作者为什么既说“中医已经具有了科学依据”,又说“中医不需要科学依据”?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看似矛盾的说法,其实各有前提。一是从宽泛的意义上理解科学,二是从狭义的具体的意义上理解科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瓷的中国心 陈鹏举 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如橄榄瓶、蒜头瓶、凤尾尊、鱼篓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瓷对自然的依恋,还在于它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也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然而这样的流水作业,还是少不了天意的参与。譬如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的所谓“窑变”,这种釉色只能归之于天生地养。这样的釉色不能复制,是永远的唯一。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冰裂的纹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窑的冰裂面貌。瓷在英语里就是中国的意思。全世界后来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然而瓷毕竟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瓷对自然的依恋,除了上述的天意,还有就是人心。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无一不在中国人审美的范畴里。譬如釉色,无一不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中国瓷旷世无双,因为它凝聚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选自《解放日报》2007年7月3日) 1.不属于“瓷的中国心”含意的一项是 ( )[ C.这两句话都是推测语气,推测的肯定程度有差异,前一句的语气更肯定些。 D.这两句话从反面说明了正宗中国瓷的独特性,进一步验证了全文的主旨。 解析:第一句话的是“外销瓷”而不是外来瓷。 答案:A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答案:B-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冲刺押题专题预测系列 专题10 论述类文本阅读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冲刺 押题 专题 预测 系列 10 论述 文本 阅读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78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