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诊断卷(十九)专题六 选考模块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doc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诊断卷(十九)专题六 选考模块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诊断卷(十九)专题六 选考模块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山东高考) (1)如图1,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小物块,物块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2.5πt)m。t=0时刻,一小球从距物块h高处自由落下;t=0.6 s 时,小球恰好与物块处于同一高度。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诊断卷(十九)专题六 选考模块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 a.h=1.7 m b.简谐运动的周期是0.8 s c.0.6 s内物块运动的路程为0.2 m d.t=0.4 s时,物块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 (2)半径为R、介质折射率为n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的截面如图2所示。位于截面所在的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角i0由O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点射出。当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B两点间的距离。 图2 2.(xx唐山调研)(1)如图3甲,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有相距6 m的两个振幅相等的振源A、B。从0时刻起,A、B同时开始振动,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图乙为A的振动图像,图丙为B的振动图像。若A向右传播的波与B向左传播的波在0.3 s时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图3 A.两列波的波长都是2 m B.两列波在A、B间的传播速度均为10 m/s 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的中点C为振动加强点 D.在0.9 s时,质点B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上 E.两个波源浱动的相位差为π (2)如图4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 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的距离为D=(+1) m,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图4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n=,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3.(xx永州三模)(1)一振动周期为T,位于x=0处的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关于在x=处的质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质点P振动周期为T,速度的最大值为v B.若某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该时刻波源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C.质点P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D.当P开始振动后,若某时刻波源在波峰,则质点P一定在波谷 E.若某时刻波源在波谷,则质点P也一定在波谷 (2)如图5所示,某种透明材料做成的三棱镜,其横截面是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现用一束宽度为a的单色平行光束,以垂直于BC面的方向正好入射到该三棱镜的AB及AC面上,结果所有从AB、AC面入射的光线进入后恰好全部直接到达BC面。求: 图5 (ⅰ)该材料对此平行光束的折射率; (ⅱ)这些直接到达BC面的光线从BC面折射而出后,如果照射到一块平行于BC面的屏上形成光斑,则当屏到BC面的距离d满足什么条件时,此光斑分为两条? 4.(xx全国卷Ⅱ) (1)如图6,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________。 图6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2)平衡位置位于原点O的波源发出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沿水平x轴传播,P、Q为x轴上的两个点(均位于x轴正向),P与O的距离为35 cm,此距离介于一倍波长与二倍波长之间。已知波源自t=0时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上振动,周期T=1 s,振幅A=5 cm。当波传到P点时,波源恰好处于波峰位置;此后再经过5 s,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求: (ⅰ)P、Q间的距离; (ⅱ)从t=0开始到平衡位置在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在振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 5.(xx东北三省模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从地面上观察,飞船上的时间进程比地面上慢 B.“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遇到同样障碍物时声波比可见光容易发生衍射 C.用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回来其频率发生变化可测血流速度,这是利用多普勒效应 D.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稳定时的振动频率不一定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E.用标准平面来检查光学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2)由透明体做成的三棱柱,横截面为有一个锐角30的直角三角形,如图7所示,AC面镀膜,经透明体射到AC面的光只能反射。现有一束光从AB面的D点垂直AB面射入透明体,经AC面E点反射后从BC面射出透明体,出射光线与BC面成30角: 图7 ①求该透明体的折射率; ②若光线从BC面的F点垂直BC面射入透明体,经AC面E点反射后从AB面射出透明体,试画出经E点后的光路图,并标明出射光线与AB面所成夹角的角度(不用列式计算)。 6.(xx忻州联考)(1)A、B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正向传播,在某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经过时间t(t小于A波的周期TA),这两列简谐横波的波形分别变为图中丙、丁所示,则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是________。 图8 A.1∶1 B.2∶1 C.1∶2 D.3∶1 E.1∶3 (2)有一玻璃球冠,右侧面镀银,光源S就在其对称轴上,如图9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射到球面上,其中一部分光经球面反射后恰能竖直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光折入玻璃球冠内,经右侧镀银面第一次反射恰能沿原路返回。若球面半径为R,玻璃折射率为,求光源S与球冠顶点M之间的距离SM为多大? 图9 答 案 1.解析:(1)由物块简谐运动的表达式y=0.1sin(2.5πt) m知,ω=2.5π,T== s=0.8 s,选项b正确;t=0.6 s时,y=-0.1 m,对小球:h+|y|=gt2,解得h=1.7 m,选项a正确;物块0.6 s内路程为0.3 m,t=0.4 s时,物块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同。故选项c、d错误。 (2)当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为i0时,设折射角为r0,由折射定律得=n① 设A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dA,由几何关系得 sin r0=② 若折射光线恰好发生全反射,则在B点的入射角恰好为临界角C,设B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dB,由折射定律得 sin C=③ 由几何关系得 sin C=④ 设A、B两点间的距离为d,可得 d=dB-dA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得 d=R。⑥ 答案:(1)ab (2)R 2.解析:(1)两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设为v,则有2vt1=xAB,代入解得v==10 m/s,故B正确。由题图知周期T=0.2 s,则波长λ=vT=2 m,故A正确。当A的波峰(或波谷)传到C时,恰好B的波谷(或波峰)传到C点,所以C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故C错误,t2=0.9 s=4T,此时刻A引起的波已传过B点,故B点此时不振动,D错误。振源A的简谐运动方程为y=Asin ωt,振源B的简谐运动方程为y=-Asin ωt=Asin(ωt-π),两个波源振动的相位差为π,故E正确。故本题选ABE。 (2)①如图,紫光刚要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光线射在屏幕S上的点E,E点到亮区中心G的距离r就是所求最大半径,设紫光临界角为C,由全反射的知识:sin C= 由几何知识可知: AB=Rsin C= OB=Rcos C=R, BF=ABtan C=, GF=D-(OB+BF)=D-,=, 所以有:rx=GE=AB=D-nR=1 m。 ②由于白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临界角最小,故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应是紫色光。 答案:(1)ABE (2)①1 m ②紫色 3.解析:(1)质点P振动周期与O点振动周期相同,也为T。但其振动速度与波速不同,故A错误。x==λ,P与O是反相点,若某时刻质点P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则该时刻波源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B正确。根据波的特点:简谐波传播过程中,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故质点P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故C正确。P与O是反相点,故若某时刻波源在波峰,则质点P一定在波谷,故D正确,E错误。 (2)(ⅰ)由于对称性,我们考虑从AB面入射的光线,这些光线在棱镜中是平行于AC面的,由对称性和几何知识可得,光线进入AB面时的入射角α和折射角β分别为:α=60,β=30 则材料的折射率为n==。 (ⅱ)如图O为BC中点,紧靠B点从BC面射出的光线与直线AO交于D,由图可知:当光屏放在D点右侧时,根据对称性,光屏上形成两条光斑。 由几何关系有OD=tan α=a 所以当光屏到BC距离d超过a时,光斑分为两条。 答案:(1)BCD (2)(ⅰ) (ⅱ)大于a 4.解析:(1)通过光路图可看出,折射后a光的偏折程度大于b光的偏折程度,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的折射率,选项C错误。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选项B正确。由n=知,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选项A正确。入射角增大时,折射率大的光线首先发生全反射,a光首先消失,选项D正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根据Δx=λ得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选项E错误。 (2)(ⅰ)由题意,O、P两点间的距离与波长λ之间满足 OP=λ① 波速v与波长的关系为 v=② 在t=5 s的时间间隔内,波传播的路程为vt。由题意有 vt=PQ+③ 式中,PQ为P、Q间的距离。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PQ=133 cm。④ (ⅱ)Q处的质点第一次处于波峰位置时,波源运动的时间为 t1=t+T⑤ 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运动,每经过,波源运动的路程为A。由题给条件得 t1=25⑥ 故t1时间内,波源运动的路程为 s=25A=125 cm。⑦ 答案:(1)ABD (2)(ⅰ)133 cm (ⅱ)125 cm 5.解析:(1)由运动的时钟延迟效应可知,A正确;“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现象说明声波比光波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B正确;用超声波测血流速度是利用多普勒效应,C正确;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其振动频率一定等于驱动力的频率,D错误;检测光学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E错误。 (2)①如图,由几何关系得光线在BC面上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为:θ1=30,θ2=60 由折射定律得:n==。 ②若光线从BC面的F点垂直BC面射入透明体,如图,光线射到AC面上的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为60,根据几何关系得知,光线射到AB面上的入射角为i=30,设折射角为r,则: n=,得:sin r=nsin i=sin 30=,即:r=60 所以出射光线与AB面所成夹角的角度为30,如图所示。 答案:(1)ABC (2)① ②见解析 6.解析:(1)由图读出,A波波长为λA=24 cm,甲图到丙图一定是半个周期,所以周期TA=2t;B波波长为λB=12 cm,乙图与丁图的波形图相同,经过的时间一定是整数个周期,所以周期TB=,波速vA===,vB===,得到=1∶n,所以A、B两列波的波速vA、vB之比可能是ACE,不可能的是B、D。 (2)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n= 根据反射定律,有:θ1=θ3 其中:θ2+θ3=90 联立可得:θ1=60,θ2=30 由图,有:β=θ2=30 α=θ1-β=30 所以:SO=R 故光源S与M间距:SM=SO-R=(-1)R≈0.73 R。 答案:(1)ACE (2)0.73R-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诊断卷十九专题六 选考模块 第二讲 振动和波动 光学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诊断 十九 专题 模块 第二 振动 波动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2815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