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14讲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练习.doc
《中考化学复习第14讲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第14讲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第14讲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及环境保护练习 命题点 1 燃烧与灭火 1.[20xx兰州,8]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088】(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2.[20xx甘肃,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质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溶液 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D.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20xx兰州,30(1)]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1)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命题点 2 能源及其利用 4.[20xx兰州,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核能 B.天然气 C.可燃冰 D.风能 5.[20xx甘肃,5]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氮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导学号95444089】( ) A.石油是可燃物 B.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C.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D.油罐起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6.[20xx甘肃,1]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各省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煤 B.风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7.[20xx兰州,9]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太阳能 C.风能 D.氢能 命题点 3 环境污染及防治 8.[20xx甘肃,1]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WE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 A.自带布袋购物 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 C.使用一次性木筷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9.[20xx甘肃,1]20xx年4月22日,中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中国政府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引领绿色发展的举措,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A.焚烧小麦秸秆 B.垃圾分类回收 C.拒绝一次性筷子 D.发展太阳能电池 10.[20xx兰州,8]下列措施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导学号95444090】( ) ①研发易降解生物化肥 ②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 ③田间焚烧秸秆 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 ⑤加快化石燃料的开发与使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1.[20xx兰州,4]下列不利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做法是( ) A.道路洒水,空中喷雾 B.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C.焚烧垃圾,扬尘作业 D.加快地铁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20xx备考精编 考点过关 考查1 燃烧与灭火 1.[20xx铜仁]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 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 2.[20xx海南]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3.[20xx日照]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导学号95444307】 第3题图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第4题图 4.[20xx营口]李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上烧杯,请回答: (1)罩上烧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2 能源及其利用 5.[20xx本溪]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氢气 B.煤 C.石油 D.天然气 6.[20xx绥化]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选项中,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 ) A.天然气 B.乙醇汽油 C.氢气 D.煤气 7.[20xx枣庄]20xx年5月18日,我国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 第7题图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考查3 环境污染及防治 8.[20xx重庆A]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A.氢能源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9.[20xx达州]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可以尽量多用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 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 10.[20xx玉林]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__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能的装置。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乙醇属于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能力提升 1.[20xx铁岭]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20xx上海]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3.[20xx宁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95444308】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20xx葫芦岛]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使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导学号95444309】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将炭作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5.[20xx兰州模拟卷]防火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必修课,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95444310】( )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用嘴吹灭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降低着火点 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6.[20xx盐城]今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的主题。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 A.倡导环保低碳生活 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C.循环高效利用资源 D.鼓励乘坐公交出行 7.如图是“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图,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第7题图 (1)图中X是________。 (2)铜片上不能够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名称),能燃烧的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烧杯底部的白磷燃烧起来,需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导管通至白磷处。 8.[20xx兰州,28]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导学号95444311】 (1)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__________和天然气。 (2)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腐蚀大理石的雕像 B.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C.酸化土壤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_____。 第8题图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6H2O+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甘肃、兰州三年中考 1.D 2.B 【解析】A.由于铁比铜活泼,单质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故正确。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也显碱性,但它不是碱溶液,故错误。C.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正确。D.燃烧必须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3.(1)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D 【解析】(1)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酒精、鞭炮是易燃、易爆物,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禁止携带。 4.B 5.D 【解析】A.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可以燃烧,故正确。B.石油、煤、天然气这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C.石油燃烧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向油罐喷水,是为了降低环境温度至石油的着火点以下,石油的着火点是不能降低的,故错误。 6.A 7.A 8.C 9.A 10.B 【解析】①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化肥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故正确;②含磷洗衣粉污染水体,所以应限制生产含磷的洗衣粉,符合题意,故正确;③田间焚烧秸秆会增加二氧化碳、烟的排放,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错误;④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题意,故正确;⑤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排放出大量的废气、烟尘,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故选B。 11.C 20xx备考精编 考点过关 1.C 【解析】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应用湿抹布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灭火,不能用沙子盖灭,沙子实验中没有,故错误。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防损坏图书,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故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故正确。D.森林着火时,应逆风向逃离,不能向顺风方向跑,否则有可能脱离不了火场,故错误。 2.A 【解析】A.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错误。B.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接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燃甚至引起爆炸,故正确。C.用湿抹布盖住酒精,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使酒精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3.A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错误。B.实验过程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正确。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净,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正确。D.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正确。 4.(1)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3)升高温度和隔绝空气 5.A 6.C 7.B 8.D 9.C 10.(1)煤 甲烷 (2)热值大,燃烧无污染 电 (3)混合物 可再生 能力提升 1.D 【解析】①石油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均是可燃性气体,②面粉粉尘是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危险;③氮气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没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选D。 2.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3.B 【解析】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就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布盖灭,既可以降低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灭火,故正确。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故错误。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都能够促进燃烧,将燃着的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木柴的燃烧,故错误。 4.C 【解析】A.炭具有可燃性,故正确。B.将炭作成空心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燃烧,故正确。C.着火点属于可燃物固有的属性,不能人为的降低或升高,故错误。D.炭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会生成一氧化碳,为了防止造成煤气中毒,要注意通风,故正确。 5.C 【解析】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正确。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正确。C.用嘴吹灭撒落在实验桌上燃着的酒精,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变,故错误。D.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正确。 6.B 7.(1)热水 (2)红磷 4P+5O2 2P2O5 用小烧杯盖灭 (3)空气(或氧气) 8.(1)石油 (2)①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②AC ③1∶1 ④2N2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石油。(2)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还要考虑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引起的,酸雨可使土壤酸化、腐蚀金属材料和大理石雕像等。③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图示表示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水分子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氢分子,所以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缺少4个氮原子,所以生成物应该是氮气,并且氮气的化学计量数是2。 7 / 7-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复习 14 能源 资源 利用 环境保护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072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