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岳麓版(I).doc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岳麓版(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教案岳麓版(I).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亚非文明古国教案 岳麓版(I)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分析:1、古代埃及 介绍了尼罗河、埃及的统一和金字塔的修建。 2、古巴比伦王国 介绍了两河流域及其统一、《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介绍了印度河、雅利安人的入侵和种性制度的形成。 学情分析: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基本发展规律,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究,使学生了解亚非文明古国的有关历史。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亚非古国灿烂神奇的文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金字塔的建造之谜”,使学生认识到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讨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法典保护奴隶主利益的实质,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通过学习“印度的种姓制度”,使学生认识到它是为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的统治服务的,是印度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重点: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难点: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导学、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 新授 学习任务: 1、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都城在孟斐斯。国王称为法老。 2、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3、西亚两河流域约在公元前3000年出现了许多城市国家。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首都在巴比伦。 5、《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6、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现了一些城邦。公元前15世纪,雅利安人入侵。 7、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官吏和武士)、吠舍(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首陀罗(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8、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合作探究 讨论: P.7胡夫金字塔修建于4600多年以前,当时没有起重机、汽车等机械,你认为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建造的? P.10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想一想,其用意是什么? 1、经过上面的学习,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 知识运用: 1、(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 》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印度的种姓制度:(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和武士)、( )(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平民)、( )(从事低贱的各种职业) 4、( )、( )、( )和中国被称为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作业布置:基础训练册第2课 板书设计: 一、古代埃及: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王国:发源地——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发源地——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 四、古代中国: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教学反思: 4 / 4-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历史 上册 亚非 文明古国 教案 岳麓版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08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