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河大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河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河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河大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2.理解课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柳宗元,他的文风没有其他三人的大气磅礴,却有如泉的细致和悠长,情亦然也。而贬官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趣却又令人无奈的现象。说令人无奈,是因为数不胜数有才华的人杰,就此被一道道无情的圣旨所埋没。又说它有趣,乃是因为一个文人在贬官期间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他“居庙堂之高”所获得的要多得多。柳公十年永州,便有了《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简介作者 由学生介绍,补充。 三、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宴游 始得:才得到、才能够、才获得 宴游:安逸、闲适地游玩 四、整体感知(生齐读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心境是如何变化的?是什么在起作用? 作者的心境变化:由 恒惴栗 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是西山在起作用 记两次所游,有何不同? 游诸山 游西山 宴游过程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枕以卧,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情 恒惴栗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重点研读(指名生读) 1、西山有何独特之处能令作者“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用来比照映衬的手法写出了西山的高俊峭拔。 2、 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自由读)(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并讨论回答) 明确:作者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3、 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明确:前部分写以往浏览时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4、 文中两次写酒醉,有何作用?(读读两次醉酒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六、 小结 :再次理解题目:作者用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突出了西山之游的意义:作 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境界,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 正游览山水的开始。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视情怀。 七、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本版块的《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两篇课文,找出两者之间在作者境遇,文章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八、板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游众山: 异态: 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 ( 对比 ) 数州壬壤,皆在衽席之下 游西山:特怪 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醉而忘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 / 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始得西山宴游记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西山 游记 教学 设计 河大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08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