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沪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沪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案(新版)沪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与要求 3.1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A B C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 √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 3.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运用有关物质的微粒知识进行想像和推理 √ 新课准备 预习书本p58~61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问题一: 物质是否可分? 想一想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你能举出几种物质的例子吗?通常是固体的有: 、 ,通常是液体的有 、 ,通常是气体的有 、 。 2.家庭实验:取少量食盐或蔗糖加到一杯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问题二: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想一想 1.“八月桂花香”,走在校园里,阵阵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你能解释其中的现象吗? 2.衣服洗过之后放在太阳下晒会干得更快,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活动探究2 p60图3-3 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取20mL蒸馏水于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溶液甲呈 色, 溶液变 色。 无色酚酞遇蒸馏水显 色,遇浓氨水显 色。 2.(如图3-3b)重新配置甲溶液于烧杯A中。另取一烧杯B,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片刻后观察实验现象。 烧杯A中的溶液显 色, 烧杯B中的溶液显 色, 烧杯 所盛溶液的微粒从液体中运动出来进入烧杯 ,使溶液变红色。 要点提示 无色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浓氨水显碱性。 观察与思考 p62化学小魔术 实验内容 现象 结论和解释 把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要点提示 1. 浓盐酸和浓氨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的微小固体氯化铵。 2. 浓氨水、浓盐酸、酒精、醋酸等液体中的微粒在常温下就能较快地从液体中运动出来,它们具有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 交流讨论 通过上述两个实验,你的结论是 。 问题三: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无空隙? 想一想 将一升绿豆和一升芝麻充分混合在一起,总体积是否变成两升? 活动探究3 探究微粒之间有空隙(本实验仅限于两种可以互溶的液体) 实验步骤 现象与活动过程记录 结论和解释 取一根约30cm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先在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使其充满玻璃管容积的1/2,再加入无水酒精,使其充满玻璃管,用手指堵紧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 ① ② 微粒之间有 ,微粒能相互进入对方的 中,导致液体混合后总体积 。 交流讨论 (1)在上述实验中,若将水与酒精加入细玻璃管中的顺序相反,重复实验后管内出现的空隙较原实验 (大还是小),原因是 ; (2)若先在细玻璃管内加入10mL水,再加入10mL酒精,充分混合,记录管内空隙为A,将液体的加入顺序相反后重复实验,即先加入10mL酒精,再加入10mL水,充分混合,记录管内空隙为B,则A B(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活动探究4 探究不同状态的物质中微粒之间空隙的大小 实验步骤 现象与活动过程记录 结论和解释 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再将栓塞慢慢推入。 吸入 的那支注射器的拴塞容易被推入。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液体物质中的微粒之间的空隙 ,所以 比较容易被压缩。 交流讨论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很多 , 而当水结冰后体积也会略微膨胀 。 知识梳理 知识树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将所学知识有效整合,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率。下面的知识树已经帮我们把主干部分建立好了,你能试着把枝干部分完成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想另外设计一棵知识树。 课堂检测 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2.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 (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空隙 3.当水的温度从25˚C上升到35˚C时,水微粒 ( ) A.运动加快 B.相互间的距离减小 C.分解成氧气和氢气 D.相互反应产生新物质 4.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容易被压缩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课后拓展 1.利用微粒的知识解释: (1)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说明 ; (2)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的香味,这是因为 ; (3)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一定体积的蓝色钢瓶中,是因为 ; (4)一滴水中的微粒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这是因为 ; (5)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某些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洗,很可能会使浅颜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原因是 ; (6)糖块放进一杯水里,整杯水都有了甜味,说明 ; (7) 200mL酒精和200mL水混合摇匀后,体积小于400mL说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如右图所示,可以探究微粒的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 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 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 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3.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6 / 6-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三 第一 节用 微粒 观点 物质 学案沪教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08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