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 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教材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议论文。教学本文时,教师 应让学生先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明确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者之间的关 系,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论证方式, 理清论证思路,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中招考点 议论文是中招必考试题之一,议论文阅读是中招常考现代文阅读,它与说明 文二必选一,分值固定在12分。 4、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习议论文,对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了解不多,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 教师要抓住本文观点鲜明、结构严谨的特征,教学中将文体知识有机渗透给学生。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3、通过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自读课文,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能 总结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作用。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提纲?能 清楚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中心论点的? 针对目标3,设计两个活动:学生能归纳出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 里?并积累古今中外富有创造力的名人及事件?用名人事例激发学生创造性思 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 预习检测 (三)新课讲解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目标一、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目标二:清楚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目标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利用自己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归纳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小组内讨论交流,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一。 自学检测一 1、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 讨论并归纳: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2、归纳本文都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 罗兰布歇内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道理论证: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方法总结: (1)举例论证: 格式:以……为例(概括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论点)。 (2)道理论证: 格式:引用……(名言或理论),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提纲?能清楚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中心论点的?四人小组讨论,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二。 自学检测二 1、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讨论并归纳: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8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9~12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3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2、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怎样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论点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归纳出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并积累古今中外富有创造力的名人及事件?四人小组讨论,5分钟后完成自学检测三。 自学检测三 1、“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2、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讨论并归纳: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除了文章提及的名人,在你的知识宝库里还有哪些人也是富有创造力的人?请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伟人介绍给大家? 事例提示:牛顿“万有引力”说、哥白尼“日心说”、鲁班发明锯子、曹冲称象、瓦特看见壶水滚沸,发明了蒸汽机。 举例: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妙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它周围有什么东西推动它?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开创了物理学的四个域: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宇宙学和统一论。 评价要点:通过自读课文,利用掌握的议论文知识,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能总结出常用的论证方法的作用。 评价要点:学生能按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给课文编写提纲,能清楚本文用什么顺序论证中心论点的? 评价要点:学生能归纳出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并积累古今中外富有创造力的名人及事件?用名人事例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有两个要点:效果词+观点。具体如下: (1)比喻论证: 格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 (2)对比论证: 格式:用……和……作对比较,突出……(观点)。 (3)举例论证: 格式:以……为例(概括事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论点)。 (4)道理论证: 格式:引用……(名言或理论),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议论文的结构: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四)、当堂训练 1.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 如果认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当你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 2. 创造性的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1)、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4.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索新的思路,去运用所学的知识;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5、 本文主要论证的是什么?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要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6、中考链接 。 例: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请仿照例句,再写几句: 生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生活是一把伞,承受着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活是一支笔,描摹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生活是一条路,布满了人生的荆棘坎坷。 生活是一棵树,结满了人生的累累硕果。 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生活是一场梦,模拟着人生的虚虚实实。 生活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间的善恶美丑。 (五)课堂总结 (六)作业 板书 6 / 6-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3 事物 正确答案 不止 一个 课时 教学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08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