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九年级语文上册 4《外国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夜》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标虽未对第四学段的现代诗的教学做出明确的表述,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四课。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 “赏析语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失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学生,对阅读现代诗歌赏析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诗歌写景的特点。 2.通过品读语言培养学生欣赏和热爱大自然的能力 ,领悟人生的真谛。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诗歌写景的特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时,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加入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但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喧响(xuān) 欢嚷(rǎng) 沉浸(jn) (三)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诗歌写景的特点。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边读边用笔给各自然段标序号,并勾画出有用信息。 时间:8分钟。 要求:分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笔下的夜景的特点?赏析 、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自学检测一: 1、1、品读、分析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笔下的夜景的特点? 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 3、学生品读诗歌:思考:诗歌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见课件) 能说出主要内容 1.找关键句 2.抓关键词 2.通过品读语言培养学生欣赏和热爱大自然的能力 ,领悟人生的真谛。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5分钟。 要求:跳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并作批注。((结合相关语句,体会《夜》所描写的意境美。) 自学检测二: 1、结合相关语句,体会《夜》所描写的意境美。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品味:“只听得溪水轻轻的歌唱”一句以动写静,愈见其静,具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披上银装”一句写出了夜的柔和、美丽。这几行诗用听觉、视觉写出了夜晚的宁静,描绘了一幅温馨美妙的画面。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品味:“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等语句,借白天的喧响、热闹、欢嚷衬托了夜晚的沉寂、静谧,不言静而静自现。悄悄流动的河水、幽暗的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妙的图画,极富田园气息。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品味:诗人描写了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的情景,写出了美丽月夜,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品味:“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与第二节诗的内容构成反复,“大自然沉浸在梦乡”与第一节诗中的“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形成照应。这些诗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与律动。 能总结出赏析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1、从诗歌中,把握他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 2.要注意诗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 3.通过意象的表面呈现,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B.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2、下面对《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溢、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B.“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见溪水轻轻地歌唱。”这里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 C.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是简单的重复,是可有可无的一节。 D.这首诗全篇描写的是眼前的实景,突出其静谧、美丽,让人沉浸其中而产生无限的遐想。 3、归纳这首小诗的题旨 着力描绘夜的静谧、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4、写出这首诗第一节押韵的韵脚? 乡、响、嚷。 (五)作业 自由创作 依照下面的表达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体现反复手法,句式、字数与例句基本一致。 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深沉,像鲜血的凝固,让人肃穆。 【参考示例】南国的红豆啊,红得活泼,像泉水的叮咚,让人清爽。南国的红豆啊,红得艳丽,像朝阳的初生,让人神往。 板书 夜 叶赛宁 (安适、宁静的心境) 5 / 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诗两首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外国 诗两首 课时 教学 新人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09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