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6讲 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6讲 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6讲 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作业 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6讲 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作业 人民版 1.(xx石家庄模拟)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他们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C.国家的意志和精神的寄托 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启蒙运动把人们从教权、君权等束缚下解放出来,突出强调人的主观意志、独立性和自主性。 答案:A 2.(xx银川月考)英国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认为,政府权威的正当性是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下列哪项叙述与洛克这项主张的含意最为接近( ) A.民意机关的代表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 B.统治者通过选举获得人民完全的授权 C.政府的决策必须经由公民投票决定 D.政府组织的分工应配合被统治者的需求 解析:本题考查洛克的主张,意在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依据“政府权威的正当性是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基础上”,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完全”,C项“政府的决策”不等同于题干中“政府权威的正当性”,D项“分工应配合被统治者的需求”与题干不符。 答案:A 3.(xx甘肃兰州模拟)“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提出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解析:从材料中不难读懂,该思想家特别强调权力之间的彼此制衡,否则“自由便不复存在”,因此在题中的诸位思想家中一定是孟德斯鸠。答案为B。 答案:B 4.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绝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主张,意在考查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依据“只是人民的官吏”“只是服从的问题”,可以判断官吏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且受人民监督。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xx杭州一模)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是针对( ) 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出“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解析:本题考查主要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的观点。B、C、D错误。 答案:A 6.(xx河北邯郸二模)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了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A.为权力的分立与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B.与“天赋人权”思想对立 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卢梭认为,每个人将自己的权利交出后就形成了“公意”,人们服从“公意”只是服从自己本人而已,此时人们依然是自由的。因此,这一思想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故选C。A与材料信息无关;B、D与材料信息相左。 答案:C 7.(xx天津月考)康德这样定义启蒙:“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理智的决心与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这说明康德认为启蒙运动就是( ) A.人身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抓住材料中“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来回答。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目的主要是提倡法制,反对人治,反对宗教神治。倡导的是人的价值和尊严,赞扬人的伟大。答案选B。 答案:B 8.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 A.反对暴力革命 B.主张自由和理性 C.反对财产平等 D.主张实行法治 解析: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哲学家,他主张自由和理性。材料中的这段话便反映了他的主张。 答案:B 9.(xx江苏南京四校联考)xx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连任成功。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说 ③因信称义论 ④天赋人权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注意题中“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美国政权分配原则遵循的是三权分立学说,但材料中并未提及;“因信称义论”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改革者的观点。答案选C。 答案:C 10.“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的学说有( ) ①三权分立学说 ②君主立宪学说 ③自由平等学说 ④人民主权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平等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所谓的人民主权只是资产阶级主权。因此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学说、人民主权学说并没有真正被实践过。 答案:C 11.(xx福州模拟)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关键词是“超越”,也就是不同之处。本题在考虑时可以先排除相同点,然后再确定正确答案。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抨击教会的腐朽,排除③。 答案:C 12.(xx广东联考)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 解析: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十四、十五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16世纪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据这些教材相关知识,A项正确。 答案:A 13.(xx大庆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梭曾激烈地批判文明。他认为,科学使人道德败坏,艺术虚伪做作,戏剧是“淫欲炼成所”。它们都只不过是“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在他看来,诚实的农民要比谄媚的朝臣好得多,没有过多“书本知识”的人要比学者好得多。他主张回归自然,过简朴的生活,孩子的教育也要顺其自然天性。 材料二:伏尔泰不赞成卢梭的观点。他在给卢梭的一封信中说:“我收到了你的与人类对抗的新书,谢谢你。从来没有人使用这样深刻的智慧来说服人,使人相信自己是一只野兽。读了你的著作,使人真想用四只脚走路。但是,我很不幸,由于我已经把这种习惯丢了60多年,不可能再恢复那种习惯了。” 但是,当得知当局要封禁卢梭的著作时,伏尔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他对卢梭说:“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卢梭和伏尔泰的观点有何分歧?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在君主专制方面观点的相同点及出现的根本原因。 (3)“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1)卢梭主张回归自然,批判文明,认为科学、艺术、戏剧是“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伏尔泰不同意卢梭的观点,肯定文明和社会进步。 (2)相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言论自由。 14.(xx吉林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语中,“启蒙”的本义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材料二: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最初发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批启蒙学者,他们翻译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介绍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把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多部著作译成中文出版。辛亥革命后,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体现了启蒙运动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思想。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和特点。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 (3)材料四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从新史观的角度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结合材料二从波及范围和运动中心两个方面概括其特点。第(2)问,依据材料三从宗教和政治角度概括其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社会影响。第(3)问,依据材料四中的信息,运用新史观的知识概括作答。 答案:(1)含义:运用理性之光,把人们引向光明的运动。特点:起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整个欧洲;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2)社会影响: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3)主旨: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原则:把历史事件放在整个世界视野下审视(整体史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第36讲 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课时作业 人民版 2019 年高 历史 一轮 复习 36 专制 启蒙 理性 浪漫 课时 作业 人民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17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