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xx漳州模拟)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自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说法错误,排除;①②④切题,答案为D。 2.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福建省坚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不断提升文化竞争力,歌剧《土楼》、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木偶戏《赵氏孤儿》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越剧《柳永》获文华剧目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在于( ) ①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③切题;①④不是关键,排除。 3.(xx厦门模拟)2014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祭奠烈士英灵。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弘扬烈士精神,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③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继承其次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不是政府,故①错误,排除。“首先继承其次发展”的说法错误,④排除。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D入选。 【加固训练】《人民日报》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 ①对中华文化向其他国家渗透充满自信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自信 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自信 ④对中华文化能够统领世界文化充满自信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④表述错误,排除含①或④的选项。 【知识拓展】莫言获奖,提振中国文化自信 莫言获奖,举国欢呼、世界瞩目。在一片欢呼声中,莫言很冷静,知道在中国能够获奖的还有许多和他一样优秀的作家;在一片欢呼声中,学者很冷静,知道能够获奖既是莫言的光荣也是中国文学的希望;在一片欢呼声中,有的媒体也很冷静,知道能够获奖说明权威的西方价值观在关注中国的同时,试图给中国文学创作乃至中国文化走势“提供”一个导向、一种趣味、一项选择……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自信,更要自为! 4.(xx安溪模拟)近期在多地开展的“我是公民”主题活动引起了广泛反响。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唤醒每个人的公民意识,“践行责任,拷问良知”。这项活动的开展是( ) A.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B.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 【解析】选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诸多的活动形式,“我是公民”主题活动是其中之一,故D入选。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故A错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途径是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故B错误,排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故C错误,排除。 5.(xx滨州模拟)xx年10月,由山东省17市共同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筹办艺术节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全民参与、文化共享”。“全民参与、文化共享”( ) ①能够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现代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现代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因此③是错误的;“全民参与、文化共享”是文化参与活动,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6.2013年9月9日,“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7位“80后”乡村教师组成的团体“会泽七子”(云南)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这一公益活动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获得好评。这表明了( ) ①文化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②宣传优秀健康的文化就能促进个人的成长 ③精神文明能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B。文化有健康与落后之分,①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的,②说法错误。③④正确。 7.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满怀豪情地迈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胜利的伟大征程,这一征程从文化上讲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关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③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排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④排除;①③符合题意,答案为A。 8.(xx西安模拟)习近平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之所以要重视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战略性支柱产业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优秀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①本身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不是教育。③说法太绝对,②④讲述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选②④。 9.(xx天津模拟)天津有一支支扎根在农村、山区的文化服务队,他们常年奔走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用双手把文化送到农民家门口。他们夯实了文化惠民之路,把幸福和梦想带给了广大农民群众。文化服务队的活动有利于( ) A.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B.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C.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D.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解析】选C。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有重要地位,但不是主导性的,A表述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表述错误;文化服务队的活动属于发展文化事业范畴,B与题意不符;C入选。 10.中国第十届艺术节在山东济南开幕。文化惠民、全民参与,是十艺节始终秉承的办节理念。山东省以筹备十艺节为契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市级图书馆、文化馆16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69个。山东省实施文化惠民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繁荣文化市场应以实现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 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流行文化的需要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繁荣文化市场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故③表述错误;文化惠民不一定是发展流行文化,故④不符合题意。①②是实施文化惠民的依据。 11.(xx南平模拟)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居民首先担心的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商品,再次是社会中的各种骗局。从文化角度启示人们要( ) A.加强国家法治治理 B.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C.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D.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解析】选B。居民担心的一系列问题,从文化角度都需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故选B。 12.(xx深圳模拟)一场气势恢宏的音乐会《人文颂》,拉开了主题为“贸易扬帆、文化远航”的深圳第九届文博会的序幕。《人文颂》以交响乐的形式,演绎着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中华思想精华,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自信来自传统思想 ②文化自信得益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文化自信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需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得我们拥有文化自信,②正确;中华思想精华,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体现③,因此选C;①④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4分)(能力挑战题)材料一 xx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xx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每年资助金额近1 000亿元,资助学生近 8 000万人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这些数字首次发布,不仅彰显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而且预示着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材料二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 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分) (2)当前,我国应如何发展教育事业,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分) 【解析】第(1)问考查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要从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考查如何发展教育事业的问题,要依据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答案:(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教育事业,要全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4.(28分)(能力挑战题)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70多年来,《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着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不断谱写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14分) (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及我国文化建设实际,谈谈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利条件。(14分) 【解析】第(1)问回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要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第(2)问综合性较强,主要从文化建设的资源、主体、途径等角度思考。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 (2)①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具有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②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③文化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我国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领导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4.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 2020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4.9 建设 社会主义 文化 强国 课时 提升 作业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18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