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4章 第3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doc
《2019年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4章 第3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4章 第3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4章 第3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1.下列措施不可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在大型燃煤锅炉上安装低氮燃烧器,采用烟气脱硝技术 B.加强道路扬尘污染控制,强化路面保洁,洒水防尘 C.在炼油厂、钢铁厂、发电厂等推广和使用脱硫技术,降低硫氧化物的排放 D.增加汽油、柴油等能源的供应量,提倡以汽车代步的现代消费与生活理念 解析:选D A项减少N的氧化物的排放,B项洒水减少粉尘,C项减少SO2的排放。 2.(xx南昌二中质检)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气体,仍无沉淀生成,则该气体可能是( ) A.O3 B.NH3 C.Cl2 D.HI 解析:选D O3和Cl2均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能将产物SO2氧化为SO,SO和Ba2+形成BaSO4沉淀,而碱性气体NH3则可与SO2和H2O反应生成(NH4)2SO3,进而与Ba2+形成BaSO3沉淀。SO2与HI不反应,继续通入HI气体,溶液中仍无沉淀生成。 3.(xx山西大学附中模拟)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③④ 解析:选C ①SO2使品红褪色是利用了SO2的漂白性,②③⑤SO2使其褪色的原理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④SO2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消耗了NaOH,利用了SO2是酸性氧化物这一性质。 4.(xx天津大港一中月考)下列可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氢硫酸 ③氯水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⑤氯化钡溶液 ⑥品红溶液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⑥ 解析:选D 只要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现象不同,即可区别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硫酸与二氧化硫生成硫和水(2H2S+SO23S↓+2H2O)、氢硫酸与二氧化碳不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亚硫酸和碳酸的酸性均弱于盐酸,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与氯化钡溶液都不反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 5.(xx广东高考)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SO2漂白纸浆和草帽辫 B.用硫酸清洗锅炉中的水垢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用Na2S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解析:选B 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来漂白纸浆和草帽辫,A项合理;B项中由于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硫酸与CaCO3反应生成的CaSO4为微溶物,附着在水垢上面阻止反应的进行,故B项不合理;焦炭可以与SiO2发生化学反应SiO2+2C2CO↑+Si,而制得粗硅,C项合理;Na2S电离产生的S2-可以与Cu2+、Hg2+反应生成难溶物CuS、HgS,故D项合理。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滴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然后褪色,最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氧化性和吸水性 B.样品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SO C.常温下浓硫酸能用铁制容器盛装,说明浓硫酸与Fe不反应 D.样品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样品中含SO或HSO 解析:选B A项体现了浓H2SO4的酸性、氧化性和脱水性;C项常温下浓硫酸与Fe发生钝化;D项,样品中加入HCl后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能为CO2或SO2,故样品中可能含有SO、HSO或CO、HCO。 7.下图是实验室制取SO2并验证SO2的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石蕊试液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产物呈________性。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证明SO2有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包括SO2的制取、性质检验和尾气吸收三部分。制取SO2的反应原理是:Na2SO3+H2SO4Na2SO4+H2O+SO2↑,将SO2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只变红不褪色,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SO2遇到H2S时体现SO2的氧化性:SO2+2H2S3S↓+2H2O生成淡黄色沉淀,SO2通入KMnO4溶液中,KMnO4溶液褪色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SO2是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吸收。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变红色 酸 (3)褪色 漂白 (4)变浑浊 氧化 (5)褪色 还原 (6)吸收剩余SO2,防止污染空气 SO2+2NaOHNa2SO3+H2O 8.(xx五莲一中调研)近期,世界范围内有成千上万个湖泊变为鱼类绝迹的死湖,数以千万公顷计的森林衰败枯萎,大片土地沙漠化……将这些现象与频繁降落的酸雨相联系,人们认为,酸雨是肇事主因。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以上两过程同时存在 有关上述猜想,收集一定量该地区刚下的雨水进行实验,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若猜想一或猜想三正确,则该雨水加入盐酸后,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存在猜想二的过程,则该雨水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若只存在猜想一的过程,则该雨水的pH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D.上述任意一个猜想正确,该地区雨水的pH均小于5.6 解析:选C 若只存在猜想一的过程,酸雨为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所致,故其pH不会随时间延长而改变,C项错误。 9.(xx上海高考)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 选项 X Y A SO2 H2S B Cl2 CO2 C NH3 CO2 D SO2 Cl2 解析:选B A选项,生成单质硫沉淀;B选项,Cl2与CO2不反应,无沉淀;C选项,NH3与CO2反应生成CO,CO与Ba2+生成BaCO3沉淀;D选项,Cl2与SO2反应生成SO,SO与Ba2+生成BaSO4沉淀。 10.有一瓶Na2SO3溶液,可能已部分氧化,某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溶液已部分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溶液是否部分氧化 解析:选C 硝酸能将+4价的S氧化为+6价,加硝酸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BaSO4,但加硝酸前的不溶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或它们的混合物,所以该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氧化。 11.(xx福建四地六校月考)有下列两种转化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 SH2SO4 途径② SSO2SO3H2SO4 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浓度来降低成本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 e- 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是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 解析:选A 途径①反应中只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所以A错误,其余选项均正确。 12.(xx郑州质检)一定温度下,硫酸铜受热分解生成CuO、SO2、SO3和O2。已知:SO2、SO3 都能被碱石灰和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加热硫酸铜粉末直至完全分解。若硫酸铜粉末质量为10.0 g,完全分解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关系如表所示。 装置 A (试管+粉末) B C 反应前 42.0 g 75.0 g 140.0 g 反应后 37.0 g 79.5 g 140.0 g 请通过计算,推断出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A.4CuSO44CuO+2SO3↑+2SO2↑+O2↑ B.3CuSO43CuO+SO3↑+2SO2↑+O2↑ C.5CuSO45CuO+SO3↑+4SO2↑+2O2↑ D.6CuSO46CuO+4SO3↑+2SO2↑+O2↑ 解析:选A 干燥管B中吸收的是SO2、SO3,其质量之和为4.5 g,O2质量为42.0 g-37.0 g-4.5 g=0.5 g,故CuO质量为10.0 g-4.5 g-0.5 g=5.0 g,由此可推知反应物与部分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即n(CuSO4)∶n(CuO)∶n(O2)=∶∶=4∶4∶1,故只有A项正确。 13.如图表示某固态单质A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化合物D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1)写出A在加热条件下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由D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5 mL 0.1 molL-1的E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其pH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固态单质A在空气中反应生成气体B,故B为非金属氧化物,A为非金属,B与水反应生成E,E为含氧酸,E与A的氢化物反应生成A,符合条件的只有S,则A为S,B为SO2,E为H2SO3;又因B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则=,Mr(C)=80,故C为SO3,D为H2SO4。 (3)因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故可利用金属(如Cu)或非金属(如C)与浓H2SO4反应,可生成SO2。 (4)5 mL 0.10 molL-1的H2SO3溶液与10 mL 0.1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二者恰好反应生成正盐Na2SO3,因Na2SO3为弱酸强碱盐,故其水溶液因水解显碱性,pH>7,而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加热可促进SO的水解,使溶液的pH增大。 答案:(1)S+H2H2S (2)H2SO3+2H2S3S↓+3H2O (3)2H2SO4(浓)+CCO2↑+2SO2↑+2H2O(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①H2SO3+2OH-SO+2H2O ②大于 Na2SO3是弱酸强碱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 ③增大 水解是吸热反应,加热促使SO水解程度增大,因而pH增大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及SO2的部分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不仅安全性差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以及老师的指导,该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玻璃导管的作用________(只写一点就可); (3)对试管A进行加热,发现D试管中有气泡逸出,品红溶液很快褪色,但最终未见C试管中氢氧化钡溶液出现浑浊,为探究C试管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在化学手册中只查阅到下列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数据: 物质 溶解度(g/100水) 物质 溶解度(g/100水) Ca(OH)2 0.173 Ba(OH)2 3.89 CaCO3 0.001 3 BaSO3 0.016 Ca(HCO3)2 16.60 请你应用类比研究方法帮他们预测C试管未出现浑浊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C试管中溶液的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 现象 方案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加热,用①________检验产生的气体 ②________ 方案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③________溶液并观察现象 ④________ (5)实验完毕,取下试管B并加热,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以达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管D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向吸收SO2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写出加溴水后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装置A中铜与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2)当试管A中的压强减小时,空气可通过玻璃管进入试管A中,从而防止B中液体倒吸。(3)通过比较表格知,钡的化合物溶解性大于钙的化合物,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但未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其原因可能是SO2过量,与Ba(OH)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Ba(HSO3)2。(4)若C中的液体含有Ba(HSO3)2,则它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气体,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5)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有SO2的品红溶液加热后又会复原,这说明SO2漂白品红的原理是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6)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SO具有还原性,能被Br2氧化成SO,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Br2+2OH-SO+2Br-+H2O。 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防止B中的液体倒吸(或检验反应时导管是否堵塞或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 (3)生成了溶解度较大的Ba(HSO3)2 (4)(其它合理答案也给分) 实验方案 现象 ①湿润的品红试纸 ②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品红试纸无色 ③NaOH溶液 ④试管中出现浑浊 (5)溶液由无色恢复为红色 说明SO2与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是不稳定的 (6)SO+Br2+2OH-H2O+SO+2Br--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4章 第3节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 2019 年高 化学 复习 及其 重要 化合物 课时 跟踪 检测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19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