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哲学史、唯物论、认识论配套作业.doc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哲学史、唯物论、认识论配套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哲学史、唯物论、认识论配套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哲学史、唯物论、认识论配套作业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共48分) 1.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人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学者称,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的哲学”。这说明( ) A.哲学是智慧之学,为人们的实践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科学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D.哲学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解析:“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人们正在寻找确定新的价值取向”说明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来源于实践的需要,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选B项。A项错误,哲学并不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只提供方法论的指导;C项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项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答案:B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解析:哲学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故B项错误。题中一些人逐渐步接受了“慢生活”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本题选A项。C、D两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A 3.据媒体报道,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自己。”霍金的观点( ) 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②正确揭示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解析: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自己。体现了①③。②不符题意。霍金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④错误。 答案:A 4.从哲学的角度,下列说法与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寓意一致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D.若在理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解析:本题漫画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认为心(主观意识)可以决定笼(客观事物)的存在,实质上是认为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本原,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说明的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B项说明的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D项中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此,答案是C项。 答案:C 5.“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与“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所蕴含的哲理( ) A.两者共同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B.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前者揭示辩证发展观,后者揭示辩证联系观 D.前者是朴素唯物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解析:题干中所提到的第一句话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第二句话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D项正确。 答案:D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这是因为( ) 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 ②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③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人类进行实践活动需要精神文化资源,需要真正的哲学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民族精神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定形态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①不符题意。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 7.由于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通过海洋和大气的相互作用,导致我国今夏出现“南旱北涝”的局面。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③客观事物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①符合题意。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题意。 答案:B 8.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 )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一种不可知论,它的错误之处在于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②符合题意。该观点是一种诡辩论,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最终会陷入唯心主义,③④错误。 答案:D 9.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尊重客观事物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②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主观能动性要相结合,③“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的说法错误。该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注重文化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①正确。该村的成功,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规律的结果,④正确。 答案:B 10.中国 画讲求意境,而意境唯有在观画者的神思中才能得以显现,留白就正好给观画者以神思的空间。如右边的作品,画家在构图上实景偏于一角,画面留有大片空白,使画面虚实相生、雾气迷蒙、琴声缭绕的诗境引人向往。这说明了( ) A.艺术欣赏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B.主观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艺术欣赏 C.艺术欣赏根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 D.主体思维对艺术创作有积极作用 解析:A项错误,艺术欣赏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故排除。意境是主观意识,意境影响着人们的艺术欣赏,故B项入选。C项错误,艺术欣赏源于实践,故排除。D项错误,主体思维对艺术创作不一定有积极作用,故排除。 答案:B 11.《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意思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因此,认清流言( ) ①要注重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 ②必须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统一 ③坚持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④要发挥意识能动性揭示事物本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认清流言,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符合题意。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符合题意。 答案:D 12.北京市教育局为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社会各界对幼儿园收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广泛听取意见。这说明( ) A.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越来越广泛 B.公民可以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D.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解析:北京市教育局召开座谈会,就幼儿园收费问题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实行民主决策的体现,A项的“民主监督”和B项的“社会听证制度”都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应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故选D项。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持。和谐社会越发展,和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 材料二 我省某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坚持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了有效的发展策略,多措并举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产业。 (1)结合材料一说说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城市的做法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和谐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体现了这点。 (2)①坚持从客观事物的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固有规律。该市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市制定有效发展策略,多措并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③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该市坚持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珠算几乎进入到了“没人用,没人会用”的尴尬境地。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通过珠算申遗成功,唤起人们对我国这一文化成就的重视,挖掘珠算的现代价值。 材料二 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为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专家提出珠算应重新进入课堂,而且认为这有助于开发大脑、提高学生的思维。这一提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者认为:传承珠算文化可以通过民间各种形式,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过时,珠算进课堂会加重学生负担。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 (2)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理论分析材料二,说说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3)依据材料三,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争论的认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汉字手写危机的问题,央视科教频道通过推出汉字听写大会这项活动,引起全社会对书写汉字的关注。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反映了一种正确的意识,其目的是挽救汉字手写危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筹算、珠算的出现都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当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推动了筹算向珠算的演变。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不能适应需要(或者:经济活动证明珠算比筹算更适应需要)。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筹算和珠算的产生、推广,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珠算是否进课堂的争论,基于传承文化遗产的需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珠算进课堂的机制,最终要由实践检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争论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遗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珠算是否进课堂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珠算是否进课堂的认识应该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探索发展道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 哲学史、唯物论、认识论配套作业 2019 年高 政治 二轮 复习 专题 哲学史 唯物论 认识论 配套 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205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