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
《2019年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考点一 地质灾害 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下图,完成1—2题。 1.(xx重庆文综,5,4分)下图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 B 2.(xx重庆文综,6,4分)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答案 C 3.(xx课标Ⅰ,43,10分)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 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体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4.(xx课标Ⅱ,43,10分)福建省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下图示意该区域1990—xx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答案 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8月相对集中,其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4分)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3分)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分) 考点二 气象灾害与其他灾害 5.(xx山东文综,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农业生产以草地畜牧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面积比重增加。该地区是我国冰雹天气多发地区,但近60年来冰雹天气次数呈下降趋势,冰雹成灾次数却呈明显上升趋势。下图为三江源地区1950—2011年各月雹灾累积次数统计图。 (1)简述三江源地区冰雹灾害的年内分布特征。(6分) (2)分析近60年来三江源地区冰雹成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4分) 答案 (1)年内分布不均(雹灾发生在4~10月,其他月份无雹灾);主要集中在5~9月;8月最多。 (2)冰雹对种植业的危害大于畜牧业;该区种植业面积增大。 6.(xx福建文综,40B,15分)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9分)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2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9 年高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22 单元 自然灾害 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208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