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一、(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霎时 飒爽 厦门 歃血为盟 煞费苦心 B.凭吊 棋枰 浮萍 抨击时弊 评头品足 C.愧疚 日晷 纠正 饮鸩止渴 既往不咎 D.奶酪 格调 炮烙 草行露宿 一丘之貉 解析 A.分别读h、、xi、h、h;B分别读pnɡ、pnɡ、pnɡ、pēnɡ、pnɡ;C分别读ji、ɡǐ、jiū、zhn、ji;D分别读l、ɡ、l、l、h。故选D。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痉挛 老两口 良辰美景 金璧辉煌 B.松弛 水龙头 积腋成裘 出其不意 C.陨落 度假村 一如既往 再接再厉 D.脉搏 名信片 察言观色 饮鸩止渴 解析 A.金璧辉煌—金碧辉煌;B积腋成裘—集腋成裘;D名信片—明信片。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继“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________后,“神舟”六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________新阶段。 (2)________本月14日,1天的上诉期限已到,台湾原住民________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诉讼案的原告与被告均未提出上诉,大阪高等法院作出的“参拜违宪”判决成为本案的终审判决。 (3)《牡丹亭惊梦》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一曲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是历来________的名曲,________可与唐诗宋词的名作媲美。 A.梦想/试验 截至/控告 传诵/简直 B.梦幻/实验 截止/控诉 传诵/直至 C.梦想/试验 截止/控告 传颂/直至 D.梦幻/实验 截至/控诉 传颂/简直 解析 (1)梦想:是可望实现的事情,是通过努力可能实现的。梦幻:是如梦的幻境,一般是不能成为现实的。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是为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2)截至:是到某个时候为界限,通常带表时间的宾语。截止:是到一定期限停止,不能直接带表时间的词语。控告:是向国家机关或司法机关告发。控诉:是有关机关或公众陈述受害经过,请求对于加害者作出法律的或舆论的制裁。(3)传诵:是传扬并诵读。传颂:是传播并颂扬的意思。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语气带赞美或夸张。直至:是直到的意思。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那个年代,农民虽然胼手胝足地劳作,却不免饥寒交迫。 B.在鱼龙混杂的好莱坞,派克总是那样谦逊,与人为善,人们提起他都赞不绝口。 C.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D.望霞亭依山傍水,漱石枕流,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其间,酝酿出多少有趣的故事。 解析 A.胼手胝足:手脚都长了茧子。B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C穷形尽相:形容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D漱石枕流:喻隐居生活。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杜绝先用后批、边用边批、批少用多等违法违规用地。 B.中国的医疗改革应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最终目标,构建面向全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C.每位青年学生都应该传播绿色奥运,了解绿色奥运,参与绿色奥运,为绿色奥运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D.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不受地域限制的招生名额等。 解析 A.成分残缺,“杜绝”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在“用地”后加“行为”与之搭配;C语序不当,“传播绿色奥运”应调到“参与绿色奥运”后;D搭配不当,“公平……是招生名额”搭配不当,“专业”应调到“学校”后。 答案 B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朱建,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布。布欲反时,问建,建谏止之。布不听,听梁父侯,遂反。汉既诛布,闻建谏之,高祖赐建号平原君,家徙长安。 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欲知建,建不肯见。及建母死,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货服具。陆贾素与建善,乃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赙①凡五百金。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困急,使人欲见建。建辞曰:“狱急,不敢见君。”建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俱幸君,君富贵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建,建不见,辟阳侯以为背之,大怒。及其成功出之,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与诸吕至深,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党诸吕故。孝文闻其客朱建为其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建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自杀为?”建曰:“我死祸绝,不及乃身矣。”遂自刭。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杀建意也。”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赞曰:高祖以征伐定天下,而缙绅之徒骋其知辩,并成大业。朱建始名廉直,既距辟阳,不终其节,亦以丧身。 (节选自《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 【注】 ①赙,f,赠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得幸吕太后,欲知建 知:结交,交好。 B.久之,人或毁辟阳侯 毁:诽谤,诋毁。 C.计画所以全者 全:保全。 D.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党诸吕故 党:党徒,同伙。 解析 D.党:结党。 答案 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A.“则”均为连词,可译为“那么”。B“之”,前者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后者也是结构助词,提前宾语。C“以”均为介词“因为”。D“为”均为反问语气词,可译为“呢”。 答案 B 8.下列四组句子,能分别表现朱建“始名廉直”“不终其节”的一组是 ( ) A B C D 解析 B.第一句不能表现“始名廉直”;C第二句不能表现“不终其节”;D第一句说的是朱建之子。 答案 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建为人廉洁正直,从不曲意迎合别人。曾两度在黥布手下为官,因谏止黥布谋反立下大功,被高祖赐号平原君,并移居长安。 B.辟阳侯品行不端,朱建起初不愿与之交往,后因朱建丧母,而辟阳侯乘机施恩,他才与之交往。此后,朱建两度帮助辟阳侯逃避大难。 C.尽管朱建曾为辟阳侯及诸吕出谋划策,孝文帝还是没有严责他的意思,但他为了不连累家人而自杀,文帝甚至为他惋惜。 D.朱建的悲剧启示我们:为官者无论“穷”“达”,都应该独善其身,善始善终,绝不能有贪欲,更不能与坏人同流合污,甚至为虎作伥。 解析 A.“立下大功”有误。C“及诸吕”有误。D“绝不能有贪欲,……甚至为虎作伥”有误。 答案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123分) 三、(33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1)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建始名廉直,既距辟阳,不终其节,亦以丧身。(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原君的母亲死了,(你)怎么能向我道贺呢? (2)现在要是辟阳侯被杀了,明天太后生气,她会杀了您。 (3)朱建最初以廉洁正直闻名,也曾拒绝结交辟阳侯,但终于没有保住节操,也因此丧命。 【参考译文】 朱建是楚国人。从前当过淮南王黥布的相国,因犯罪离去,后来又跟了黥布。黥布想反叛时问过朱建,朱建劝谏阻止。黥布不听,却听梁父侯的,造起反来。汉朝诛灭了黥布,得知朱建曾劝阻过,高祖就赐朱建为平原君,迁居长安。 朱建有口才,为人严肃廉洁,刚毅正直,办事不随波逐流,有原则。辟阳侯行为不正,但受吕后宠信,他想和朱建交往,朱建不肯见他。后来朱建母亲去世,家中贫穷不能发丧,正要借钱治丧。陆贾一向和朱建关系好,就去见辟阳侯,道贺说:“平原君的母亲死了。”辟阳侯不解:“他母亲死向我道什么贺?”陆贾说:“前些时你想交结平原君,他守节义不肯见你,是由于母亲的缘故。如今他母亲去世,你若厚礼送葬,他就会与您倾心相交了。”辟阳侯于是送上百金备置送终的衣被,其他列侯贵人因辟阳侯的缘故,送礼金五百金。许久之后,有人控告辟阳侯,惠帝大怒,将辟阳侯下狱,要处死他。吕太后心里有愧,不方便讲话。大臣们大多不满辟阳侯的行径,巴不得就此除掉他。辟阳侯处境危急,派人找朱建,要与他见上一面。朱建推辞说:“案子审得正紧,我不敢去见面。”实际上朱建去求了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劝他说:“您为何受皇帝宠信,天下无人不知。现在辟阳侯因受皇太后宠幸而下狱,人们都说是您进了谗言,要杀他。现在要是辟阳侯被杀了,明天太后生气,也会杀了您。您何不负荆请罪,替辟阳侯向惠帝求个情?惠帝听了您的话放了辟阳侯,太后一定很高兴。这样,两个主子都宠信您了,您将富贵双至啊!”于是闳籍孺担心害怕起来,真的向惠帝求了情,惠帝果然放了辟阳侯。辟阳侯囚禁中要见朱建,朱建不来,辟阳侯以为背离了自己,非常生气。等到出狱之后,才带着惊异,佩服了他。 吕太后崩逝,大臣诛灭了吕氏,辟阳侯同诸吕交情很深,但最终没有受牵连被杀。辟阳侯之所以能够保全,都是得力于陆贾和平原君。 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侯,也和辟阳侯党附吕氏有关。孝文帝得知辟阳侯的门客朱建曾替辟阳侯出谋划策,便差人抓朱建治罪。朱建听说捕吏上门,便要自杀。他的儿子和捕吏都说:“事情究竟怎么样还不知道,为什么自杀?”朱建说:“我一死,灾祸到此为止,不会连累你们。”于是自刎而死。文帝听说后,很惋惜地说:“我本来没有杀朱建的意思。”就召朱建的儿子,拜为中大夫。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匈奴单于无礼,他责骂单于,最后死在匈奴。 班固评论:高祖以武力平定天下,官员们施展学识辩才,一起成就了大业。朱建最初以廉洁正直闻名,也曾拒绝结交辟阳侯,但终于没有保住节操,也因此丧命。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2分)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 ①景:通“影”,日光。②卧龙跃马: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左思《蜀赋》:“公孙跃马而称帝。”③漫:任凭,听任。 (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战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仍。 D.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谣。 E.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 解析 B.“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天涯”是作者所处之地。C“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E“人事”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 答案 AD (2)这首诗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试作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似之处:“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不同之处:①“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跟前之景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一(以哀景写哀情)。 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映衬,以辽阔的原野、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星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以乐景写哀情)。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诗中有两句涉及李广的诗,意思是说若是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那里守卫,就绝对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一步。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个著名诗句,深刻地道出了离乡背井之人的思亲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史记鸿门宴》中有两个名句,意思是要注重大的行为,不计较细枝末节,这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四、(12分) 13.你还记得老师在你的成绩报告单上留下的“教师寄语”吗?一句热情的鼓励,或是一句善意的批评,可能让你铭记终生。假如你是一名教师,请你针对下面两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任选其一,至少运用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写一段0~100字的教师寄语,要求既客观又委婉,带有鼓励性,让学生乐于接受。(4分) ①某男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活泼聪明,兴趣广泛,乐于助人,在学生中很有人缘。但不是很喜欢学习,成绩比较差。 ②某女生,家境贫寒,勤奋刻苦,成绩非常优秀。但性格比较内向、封闭,对人较冷漠,班上同学都对她敬而远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男生:你聪明活泼让人喜欢,你兴趣广泛使我欣赏,而你乐于助人,更让同学们十分佩服。但你若在学习上也有对课外活动那般的痴迷与执著,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看到一个更为完美出色的你,我期待着! 女生:或许家庭环境对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你更应看到,每位同学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可能因你紧闭的心扉阻隔了那股暖流。打开你的心扉,阳光和爱心会融化一层层冰霜,不久之后,你就会看到人生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14.国际孔子文化节每年9月28日在孔子故乡山东省曲阜市举行。届时将有众多的中外嘉宾参与这一盛大的祭孔活动。请你以山东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超过80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尊敬的各位嘉宾:我们山东学子热诚欢迎您莅临孔子文化节,参与祭孔大典,实现怀念先师圣人孔子的夙愿。愿先师功德垂青史,儒学精华照五洲。愿您节日期间思古、交流愉快。 1.写出下面文字中最能体现“中国政府鲜明态度”的两个关键词语。(4分) 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一切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坚定不移 强烈要求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光在阴阴天宇下,也蛮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靠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子,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有删改)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文主要内容是写了对“光”的认识与感受。表达自己喜欢清淡的光、隐约的光、反射的光等,但作者写“光”却全由“窗子”引起并串联。所以“窗子”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答案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②段文字富有特点,用词富有文采,生动、有表现力。句式整散结合,有排比句,也有短句,节奏上富有美感,同时灵活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结合④、⑤两段内容,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更空灵,更生动”,就上下文的对比内容即可归纳出来。 答案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濛灵动。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者写了古墙,从第⑥段看,是为了写北窗的光;从第⑦段看写“疏竹”是为了和“古墙”一起衬托北窗之光影的幽美。从整体看,虚实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答案 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六、(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鲁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第四 单元 综合测试 鲁教版 选修 史记 选读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232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