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一 直线运动(含解析)鲁科版.doc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一 直线运动(含解析)鲁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一 直线运动(含解析)鲁科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一 直线运动(含解析)鲁科版 单元质检第1页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时可以把火车看作质点 解析: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是为了描述问题方便而人为引入的。合理科学地引入质点模型,可以使许多问题大大简化,所以A错误。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必须要看物体的大小或形状,例如,地球虽大,但在描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因为地球的体积与自转对于研究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不会产生影响,所以可以忽略地球的体积而把它看作质点;原子虽小,但在研究核外电子绕核运转的时候,就不能把原子看作质点,所以B、C错误,D正确。 答案:D 2.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路程和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B.质点运动一段时间,若其通过的路程不为零,则其位移也一定不为零 C.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D.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位置A到位置B,其路程可能不相等,但位移一定相等 解析:路程是指运动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而位移是物体运动过程中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既包含长度,又包含方向。当物体做直线往返运动时,路程一定大于位移大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路程都要大于位移,所以,A、C错误;假如物体做圆周运动一周,则路程不为零,但是位移却是零,所以B错误;质点由位置A到位置B,可以沿不同的路径运动,路径长度可以不相等,即其路程可能不相等,但初位置和末位置确定,所以位移一定相等,D正确。 答案:D 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C.加速度大表示速度变化快 D.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是相同的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并非是增加的速度;加速度大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但不见得是物体速度变化大;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间没有关系,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和物体速度的方向相反。所以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4.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一半,后一半匀减速行驶直到停止,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解析:设全程位移大小为2s,则汽车在前半段速度为v,后半段速度为,所以走完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答案:C 5.一足球以12m/s的速度飞来,被一脚踢回,踢出时速度大小为24m/s,球与脚接触时间为0.1 s,则此过程中足球的加速度为( ) A.120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B.120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 C.360m/s2,方向与踢出方向相同 D.360m/s2,方向与飞来方向相同 解析:设足球飞来速度为v0=12m/s,踢出速度为v=-24m/s,a=m/s2=-360m/s2,故C正确。 答案:C 6.关于标量和矢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矢量是只有方向没有大小的物理量 C.位移-10m比5m小 D.-10℃比5℃的温度低 解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所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它代表的是位移的方向,而温度是标量,温度的高低有零上与零下之分,负值表示的是低于零摄氏度的温度,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AD 7.(xx海南海口一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对AB过程( ) A.物体通过前半程用时 B.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C.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D.后半程物体速度增加3v 解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中间位移处速度为,在中间时刻处速度为,所以物体在A、B两点中间位移处速度为5v,在中间时刻处速度为4v,而物体的加速度为a=,由v=v0+at得物体通过前半程用时,A对;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B错,C对;后半程物体速度增加2v,D错。 答案:AC 8.如图为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在t=2s前物体位于负方向上,在t=4s时物体回到出发点 解析:vt图象描述的是运动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从题图可以看出,该物体先是沿着设定的负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时位移达到负方向最远处,此时速度变为零,接着沿着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4s时回到出发点。所以,BD正确,AC错误。 答案:BD 二、实验题(共15分) 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让重锤自由下落,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直尺的单位为cm,点O为纸带上记录到的第一个点,点A、B、C、D…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s打一个点。 (1)(6分)请分别读出DF、FH的长度DF= ,FH= ; (2)(9分)求出E、G点的速度vE= ,vG= 。 解析:只要DF、FH的长度数值非常接近35.5mm、52.0mm即可,但是速度的计算值必须要与长度值满足对应关系,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重锤的下落可以看作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利用匀变速运动中时间中点的即时速度等于全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算出DF段的平均速度即为E点的速度;同理可以求得G点的速度。 答案:(1)35.5mm 52.0mm (2)0.8875m/s 1.3m/s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7分) 10.(15分)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a1=1.6m/s2,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2=6.4m/s2,直至停止,共历时130s,行程1600m。试求: (1)摩托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max。 (2)若摩托车从静止启动,a1、a2不变,直到停止,行程不变,所需最短时间为多少? 解析:(1)整个运动过程分三个阶段:匀加速运动;匀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可借助vt图象表示,如左下图所示。 利用推论=2as有+(130-)vmax+=1 600 m,其中a1=1.6m/s2,a2=6.4m/s2 解得vmax=12.8 m/s(另一解舍去)。 (2)首先要回答摩托车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可使得时间最短。借助左上图所示的vt图象可以证明:当摩托车先以a1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ax时,紧接着以a2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时,行程不变,时间最短。如右上图所示,设最短时间为tmin,则tmin=① =1 600 m② 其中a1=1.6m/s2,a2=6.4m/s2 由②解得vmax=64 m/s 故tmin= s+ s=50 s 即最短时间为50s。 答案:(1)12.8m/s (2)50 s 11.(14分)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根据图象求出: (1)0~2s内、2~6s内、6~8s内物体各做什么样的运动,各段速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2)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解析:(1)0~2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1=m/s=2.5m/s; 2~6s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 6~8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m/s=5m/s。 (2)平均速度公式v=,8s内的平均速度v==1.875 m/s, 前6s内的平均速度v=≈0.83 m/s。 答案:(1)见解析 (2)1.875m/s 0.83m/s 12.(18分)小车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前进,小车后相距s0=25m处,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某人同时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小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求人、小车间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解析:人与小车两者速度相等时,是人追上小车的临界条件。 两者速度相等时,有 v=at,t=s=6s, 人的位移s1=vt=66m=36m, 小车的位移s2=m=18m, s2+s0=18m+25m=43m>s1=36m,因此人追不上小车。 最小距离为Δs=s2+s0-s1=43m-36m=7m。 答案:追不上 7m-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一 直线运动含解析鲁科版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一轮 复习 单元 质检 直线运动 解析 鲁科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25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