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xx佛山高二检测)佛山石湾陶塑艺术,起源于唐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岭南乡土气息,它上承汉代陶塑的传统,又吸收了唐宋以来国画的手法以及岭南木雕的技巧特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③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持久,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干脆,像北方小伙子的情,热烈如焰。关于雨的描写 ( ) A.说明地方的自然特色决定了地方的文化特色 B.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文化的多样性是很难交流和传播的 D.文化差异是不存在的 3.(xx泉州高二检测)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 ①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2013年6月14日至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在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在当地的传承进行采访报道。央视关注侗族大歌的传承是因为 (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xx济南高二检测)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xx济南高二检测)汉语言文字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华民族通用语言,重要原因是汉语言文字吸收了许多词汇,而这些词汇又多源于少数民族语言。例如,“胡同”来自于蒙古语,“妞儿”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谐音。这说明 ( ) A.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是语言文字的交融 B.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C.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D.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8.(能力挑战题)2013年6月13日,xx年香格里拉五月端阳赛马节活动在依拉草原胜利闭幕。在云集数万名群众的开幕式等精彩活动现场,一项接一项的古老的赛马角逐和马术表演,一幕接一幕充满民族风情的豪迈舞姿,一首接一首洋溢草原特色的时代赞歌,无不展示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荣,展示着香格里拉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 xx年香格里拉五月端阳赛马节是如何展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佛山石湾陶塑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区域性,①③正确;佛山石湾陶塑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发展创新,②正确;佛山石湾陶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正确。 【素材链接】石湾陶塑艺术特点 石湾陶塑技艺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在创作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石湾公仔”陶塑技艺按实物形态可分为人物陶塑、动物陶塑、器皿、微塑、瓦脊陶塑5大类。以人物造型为代表的“石湾公仔”陶塑技艺形神兼备,它吸收各种文化艺术精华,高度写实和适度夸张相结合,兼有生活趣味和艺术品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 2.【解析】选B。材料比较直接,对雨描写的不同,反映了文化的不同,“南方”“北方”表明了不同的区域特点。A、C、D三项说法本身不正确。 3.【解析】选D。皮影戏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而其“活化石”的称号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②④正确;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①错误;③与题意不符。 4.【解析】选C。侗族大歌表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央视关注侗族大歌的传承是因为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②③正确。民族文化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样不一定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故①④不正确。 【方法技巧】用排除法解答组合式选择题之排正法。即在众多的题肢中,总可以确认一个正确的题肢,从而在四个备选项中排除一个或是两个不含有正确题肢的选项,从而迅速找出正确答案。 5.【解析】选B。中国各地中秋节过法的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未体现。 6.【解析】选D。严格意义上讲“文化”不等于“文明”,①错误。③“一直”表述错误。“气魄、宏伟”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统一”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正确。 7.【解析】选B。A不符合客观情况;推广普通话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是两回事,C不选;D错在“消除”。故选B。 8.【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1)古老的赛马角逐和马术表演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充满民族风情的豪迈舞姿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洋溢草原特色的时代赞歌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这都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 (3)香格里拉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步课时提升卷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 年高 政治 第三 单元 第六 第二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同步 课时 提升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270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