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鲁教版.doc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鲁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鲁教版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 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 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知识点(重点、难点): 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 酸碱中和反应。 3. 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课前准备: 1. 你需要准备以下实验用品: (1)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 (2)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 (3)白醋、柠檬汁、肥皂水、蔗糖水、自来水,镁条、石灰石、2%氯化铜溶液、生锈铁钉、2%碳酸钠溶液; (4)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点滴板、玻璃片、白瓷板、玻璃棒。 2. 你在开始实验之前需要了解: (1)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复习旧知 为了更好的完成今天的实验课,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相关知识,检查一下课前准备情况。 1. 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2.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3. 酸和碱的通性有哪些? 4. 酸和碱为什么有通性?。 [导入新课] 通过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的很充分,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同学们可以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酸和碱的化学通性。 [板书课题] 到实验室去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揭示目标] 投影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 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一.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自然过渡] 今天的实验课分三个部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部分 [板书标题] 1.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布置任务] 下面该同学亲自体验了,程序是: 独立阅读步骤——组长分工——合作实验——记录现象——讨论获得结论——反思交流。 [交流共享]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学会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探究升级] 同学们看来都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那么在运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能否先用水润湿pH试纸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用水润湿的pH试纸虽然没有改变溶液的酸碱性,但测出的酸碱性变弱了。这是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酸碱中和反应。 [自然过渡] 下面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测溶液pH的方法完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和稀盐酸的中和反应。 [板书标题] 二.酸碱中和反应。 [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程序完成实验二. 酸碱中和反应。为了节约时间每一组同学选择一种酸来进行实验。 [交流共享] 在实验的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量和滴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滴数成正比吗?那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可以参考课本第20页的坐标图思考讨论一下。 [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溶液的酸碱性在接近恰好完全中和时,pH变化较快。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自然过渡] 前两部分我们分别体验了酸碱和指示剂作用以及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酸碱还有哪些化学性质,我们再来体验其它的化学性质。 [板书标题] 三.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 [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程序完成实验三. 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要点和规范。 [归纳总结] 请各小组的新闻发言人到黑板上写出你们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交流: 1. 实验中你使用的是试管还是点滴板?你认为使用哪种仪器更方便? 2. 你的探究过程顺利吗?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要与同伴分享?有哪些教训值得大家引以为戒? 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小组代表起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实验过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自学看书,交流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归纳总结交流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思考,讨论 设计实验探究 动手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思考讨论,得出:溶液的酸碱性在接近恰好完全中和时,pH变化较快。 学生动手实验,体验成功。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讨论交流,到黑板上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反思交流 复习学过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为本机实验课做充分的热身 定位学习方向,导航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感悟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常见错误。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一步认识酸和碱的通性 会对已有知识的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当堂检测题] 1.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l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液中,溶液变成红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图2)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H2SO4+2NaOH=Na2SO4+2H2O,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有SO42-和Na+.在图2所示的反应过程中,小明对反应溶液的pH进行了三次测定,当溶液pH=10时,溶液中溶质为Na2SO4、NaOH(填化学式,下同);pH=7时,溶质为Na2SO4;pH=3时,溶质为Na2SO4、H2SO4. (4)为了验证反应④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硫酸铜溶液,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2.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 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 中,理由是 。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 色。 总结: 请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1.(xx.百色市)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 。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氮元素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2 NO NO2 顏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分析】(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 。(2)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 。 【交流与反思】根据探究结果,请你解释稀HCl跟铜不反应而稀HNO3却能跟铜反应的原因 。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由学生学过的知识入手,既是对本单元科学探究实验的体验,又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和认识的深入。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2.在本节课中,学生活动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体验是关键,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3.实验所用的溶液药品,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再带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溶液。-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学案 鲁教版 2019 2020 九年级 化学 第七 单元 实验室 探究 化学性质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更多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29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