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2、能力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通过出示分析典型案例、开展探究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一般的违法行为和犯罪、刑罚处罚包括哪些内容等,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锻炼归纳分析的能力同时,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法、典型事例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比较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猜一猜,想一想 上课前播放电影《少年犯》主题曲《心声》,学生欣赏(放松心情,引发思考和强化法律意识) 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测事件,教师简单介绍事件经过及犯罪分子受刑事判决。(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提问:(1)猜一猜是什么事件 (2)事件中的人物落得什么后果 ?为什么要受法院审判,受到什么处罚?我们将会在这节课上进行探讨。但是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谁都不能违法。(板书)(导入新课) [探究新课] 活动二:读一读、想一想(帮助学生理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认识提高守法意识的重要性。) 阅读P91的教材中相关的事例。思考:1、一个好学生为什么会丢了大面子?2、这样的事可以避免吗?3、从这个材料中你受到到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而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过渡)。出示投影: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别(板书) 活动三:再现情景、感悟探究 认识违法行为的类别(使学生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请三位同学讲91至92面中的三个情境故事。 思考:三个情境中的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分别展开探究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上述材料中的几位主人公都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危害,自己也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引以为鉴。 师问: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投影展示。 出示投影:违法行为就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提问:(1)生活中哪些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哪些又是法律禁止的 (2)你知道有哪些法律? 出示投影:想一想:对于情景二的朱某的行为也有人这么认为,拾到遗失物品不归还是理所当然的,大不了是个道德问题,用不着法院判决。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师总结:出示投影:违法行为的类别 通过我们对这三种违法行为的对比分析中可以发现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活动四:感知教材、质疑求索(结合教材中三个情境来完成教材第93页的表格) 通过填写表格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出示投影:民法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因而我们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称刑事违法行为为严重违法行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刑事违法行为就是我们要讲的犯罪行为。 活动五:我来判一判(提升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师问:那么,什么是犯罪呢?犯罪的特征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然后思考问题(分析西藏3.14事件的判决),结合材料述说说犯罪的基本特征。材料中的第一问是体现犯罪的最本质特征,但要弄清该问题: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吗?同学们看课本94页的图。殴打他人,如果对他人伤害不大,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那如果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将会如何? 生答略。第二问是体现犯罪的第二特征;第三问是突出刑罚当罚性;但要讨论:刑罚当罚性,是否意味着有犯罪行为的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某种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就应当受刑罚处罚,这样才能惩罚犯罪分子,保护广大公民和国家、社会的合法利益),其中要弄清刑法和刑罚是不同的。 师问:从材料可见这些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那么他们受到了哪些刑罚处分?刑罚有哪些类型?导入刑罚及我国刑罚的种类(注意区分刑法和刑罚、罚款和罚金、 拘留和拘役的区别) 活动六:风采展示、一比高下 师:通过我们共同探究,我们弄清楚了违法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种: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为了检测同学们是否能判别这三类违法行为,下面进行知识竞答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 师问:你还能举出一些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例子吗? 活动七:联系生活、以案说法 学到这里我们有些同学会说只要我们不犯大错就不会犯法了,你们觉得这种想法对吗? 出示材料,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感悟和提升法律意识。得出的启示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是危险的,小错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误发展而来的。我们要注意防微杜渐,增强法制观念。 [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板书设计: 作业: 让我们来判一判 材料: 诈骗犯黄某,小时侯就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经多次批教育仍不改正,后来发展到冒充国家干部行骗,先后被公安机关收容6次,劳动教养3年。xx年,他利用从劳改农场保外就医之机,继续行骗作案79次,骗得公私财物价值4百多万元。黄某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触犯了刑法,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阅读材料思考:1.材料中哪些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王某最终受到的处罚是一种什么样的性质的处罚?这种处罚分为哪几类?请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3.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不可违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法不可违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 2020 年级 政治 下册 不可 教案设计 新课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1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