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4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doc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4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4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 核心易错 (1)下列反应若能发生,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①铁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铜与氯化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氯化钠与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碳酸钙与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化学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④⑤⑦⑧属于________反应,这些反应的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 [核心知识] 1.盐的化学性质: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与酸反应、与碱溶液反应、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 [易错点拨] 盐和金属、盐和碱、盐和盐反应时要求盐、碱都必须是溶液。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纯碱,可见碳酸钠是碱 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类,说明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C.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中都含碳酸根离子,加入稀盐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用柠檬酸、白糖和小苏打等可自制汽水 2.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均能与X发生化学反应。若X为稀盐酸,则甲、乙、丙三种物质可能为( ) 图8-4-1 A.Cu、Ca(OH)2、CaCO3 B.Mg、CaCO3、NaHCO3 C.Fe、CuO、Cu(OH)2 D.Zn、Fe2O3、NaNO3 3.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HNO3和FeCl3 B.NaOH和HCl 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4.xx宿迁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Mg2+、NO3-、OH- B.H+、SO42-、CO32-、Ba2+ C.K+、NO3-、Cl-、Na+ D.H+、NO3-、Ca2+、 OH- 5.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 ) A.MgCl2溶液 B.KNO3溶液 C.Na2CO3溶液 D.NaOH溶液 6.xx天水 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的是( ) A. Ca(NO3)2、BaCl2、AgNO3 B.MgCl2、KOH、NaCl C.K2CO3、CuSO4、KCl D.CuSO4、Ba(OH)2、Cu(NO3)2 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Fe→Cu B.KNO3→NaNO3 C.Mg→MgO D.H2SO4→HCl 8.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图8-4-2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4-2 A. ②中溶液为无色 B.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2种情况 C.③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只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 D.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3种 9.某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Cl-、Ca2+、Ba2+、SO42-、CO32-。现取两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一定存在Cl- B.一定存在CO32-,可能存在Ba2+ C.一定存在Na+ D.一定存在SO42-,可能存在Ca2+ 10.某同学为了绘制“叶脉书签”,用A、B两种固体(一种是盐,另一种是碱)配制了浸泡树叶的混合溶液,A、B的溶液以及它们的混合溶液存在如图8-4-3所示关系: 图8-4-3 (1)反应③中的白色沉淀是CaCO3,则反应①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小组为了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选用了下列部分药品进行实验。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硫酸铜溶液 ③稀盐酸 ④硝酸钾溶液 (1)为了验证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某同学选择了①和③。你认为除上述四种药品外,还需增加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 (2)选择________(填序号)两种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反应中,能验证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锌与稀硫酸反应 B.天然气燃烧 C.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D.过氧化氢分解 12.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蒸馏水 溶液呈无色 ② 取①所得溶液少量,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③ 在②所得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 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气体 由此可以判断: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俗名为苏打的碳酸钠后,得知它还有一个俗名为小苏打的“兄弟”,这个“兄弟”的性质是否和它相似?它们之间能发生转化吗? 小明查阅了资料,将相关信息整理如下表: 俗名 苏打(纯碱) 小苏打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构成微粒 Na+、CO32- Na+、HCO3- 溶解度(常温) 21.5 g 9.6 g 二者的转化 Na2CO3+CO2+H2O===2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下面是小明同学进行的探究: (1)取适量NaHCO3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此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Na2CO3与NaHCO3的转化时,小明觉得Na2CO3转化为NaHCO3的过程中,由于NaHCO3溶于水,整个过程不会有明显现象。老师笑着对小明说:“做实验吧,实验会告诉你答案。”于是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起初无明显现象,继续不断地通入CO2,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这让小明很疑惑:NaHCO3溶于水,为什么还有白色沉淀产生呢?小明经过思考,明白了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明同学的带动下,兴趣小组又对NaHCO3的其他性质进行了探究,发现两“兄弟”既有相似的性质也有不同的个性。从微观角度分析,造成两“兄弟”不同个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不同。 典题讲评与答案详析 答 案 速 查 [核心易错] (1)①Fe+CuSO4===FeSO4+Cu ②不能反应,氯化银不溶 ③不能反应,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④2NaOH+CuSO4===Cu(OH)2↓+Na2SO4 ⑤NaOH+HCl===NaCl+H2O ⑥不能反应,碳酸钙不溶 ⑦Na2CO3+2HCl===2NaCl+H2O+CO2↑ ⑧AgNO3+NaCl===AgCl↓+NaNO3 (2)复分解 沉淀 气体 水 [应考能力提升练] 1.A 2.C 3.B 4.C 5.C 6.D 7.B 8.D 9.C 10.(1)有气泡产生 (2)氢氧化钠 Na2CO3 (3)2NaOH+CuSO4===Cu(OH)2↓+Na2SO4 11.(1)酚酞溶液(或酸碱指示剂或石蕊溶液等) (2)①② CuSO4+2NaOH===Cu(OH)2↓+Na2SO4 (3)C 12.Na2CO3 Na2SO4 [初高衔接拓展练] 13.(1)判断NaHCO3溶液是否呈碱性 (2)碳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所以出现了白色沉淀 (3)阴离子(或酸根离子) 典 题 讲 评 [应考能力提升练] 1.[解析] 碳酸钠是盐。 2.[解析] A中Cu不能与稀盐酸反应;B中CaCO3、NaHCO3都属于盐;D中NaNO3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3.[解析] FeCl3溶液是黄色的;BaCl2和Na2SO4反应有白色沉淀BaSO4生成;KOH和CuSO4反应有蓝色沉淀Cu(OH)2生成。 4.[解析] A中Cu2+、Mg2+和OH-分别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中H+和CO32-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SO42-和Ba2+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中K+、NO3-、Cl-、Na+彼此不形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D中H+和 O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能共存,即各离子之间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5.[解析] MgCl2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KNO3溶液与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不反应,故可以鉴别;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与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 6.[解析] 各组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A组中AgNO3与BaCl2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B组中MgCl2与KOH反应生成Mg(OH)2白色沉淀,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C组中K2CO3与CuSO4反应生成CuCO3沉淀,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D组中Ba(OH)2与CuSO4、Cu(NO3)2反应,生成BaSO4、Cu(OH)2两种沉淀,在滤纸上可留下两种不溶物质。 7.[解析] Fe与CuSO4溶液反应可生成Cu;Mg在O2中燃烧生成MgO;H2SO4和BaCl2溶液反应可生成HCl。 8.[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因此②中溶液为红色;根据石灰水是否过量,分析出③中溶液的溶质组成有3种情况;③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观察到沉淀消失,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为无色;④中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氢。 两种物质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有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只有生成物;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过量。 9.[解析] 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可能有Cl-或CO32-;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有CO32-和SO42-,则一定没有Ba2+和Ca2+;因为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Na+;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Cl-。 氯化银、硫酸钡是两种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银、碳酸钡是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初高衔接拓展练] 13.[解析]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判断碳酸氢钠溶液是否同样显碱性。根据题给信息,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明显小于碳酸钠,当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小的碳酸氢钠,溶液中会出现结晶现象,所以溶液中出现了白色沉淀。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原理可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所以有不同的个性,主要原因是构成它们的阴离子(或酸根离子)不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4 第2课时 盐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 新版粤教版 2018 2019 学年 九年级 化学 下册 第八 常见 课时 化学性质 同步 练习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2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