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基本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默一默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 (1)多音字注音:赵翼( ) 冀州( ) 风骚( ) 搔首弄姿( ) 涨秋池( ) 涨红了脸( ) (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 ,号 , 代诗人,和 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 , 代诗人,著有《 》等。 二、读一读 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三、想一想 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 2、学习《夜雨寄北》 1).解题。试题中的“寄北”,有的选本作“寄内”。“内”即内人,妻子。你的看法如何? 2).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3、学习《论诗》 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从这两句看,诗人是不是在故意贬损李、杜? 2).“江山代有才人出”中“江山”指什么? 3).“各领风骚数百年”中 “风骚”指什么?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你如何理解诗人的观点? 四、练一练 1.解释下列诗句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1)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 话:__________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对“至今已觉不新鲜”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让人觉得不新鲜了。 B.李杜的诗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俗的、旧的、陈腐的东西了。 C.李杜的诗与现今社会现状不能扣合,缺少时代气息。 D .李杜的诗篇尽管精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也会逐渐不适合后世读者的口味。 4.名句默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江山代有才人出, 。 5、阅读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对赵翼的《论诗》,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是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口传诵,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已觉得不新鲜了。 B.后两句是说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 C.诗人认为李白、杜甫的诗也有其时间的限制,流传一阵后就没有生命力了。 D.“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文学写作的事叫“风骚”。 2).诗中的“风骚”是指什么?联系整首诗的意思来看,作者是要表现什么样的诗歌创作的主张?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 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涨满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引发而来, “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的憧憬。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乐的谈话材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认为它为读者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19 2020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诵读 欣赏 古诗 教学 答案 新版 苏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4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