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在共同抵御外侮取得成功之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出现了不和谐的因素。廉颇为争个人名位,意气用事,口出恶言,炫耀自己战功赫赫,还鄙视蔺相如出身卑贱。按照常理,蔺相如理当针锋相对,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退避三舍,避免与之争锋,可谓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面对门客的愤愤不平,蔺相如道出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内心苦衷,从而赢得了门客的理解和敬佩。最终廉颇也幡然悔悟,立即肉袒负荆,向蔺相如请罪,二人言归于好。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专门的蚂蚁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经》 2.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伊索 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4.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团结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歌德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肉袒( ) 赦臣( ) 甚倨( ) 睨柱( ) 渑池( ) 酒酣( ) 鼓瑟( ) 盆缻( ) 不怿( ) 避匿( ) 鄙贱( ) 刎颈( ) 【答案】 tǎn sh j n miǎn hān s fǒu y n bǐ wěn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可予不( ) (2)拜送书于庭( ) (3)召有司案图( )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 (5)设九宾于廷( )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8)请奏盆缻秦王( ) (9)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 【答案】 (1)“不”同“否” (2)“庭”同“廷”,朝堂 (3)“案”同“按” (4)“详”同“佯”,假装 (5)“宾”同“傧” (6)“缪”同“穆” (7)“孰”同“熟”,仔细 (8)“缻”同“缶” (9)“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遗 (2)引 (3)徒 (4)因 (5)负 (6)幸 (7)顾 (8)使 (9)以 (10)于 (11)乃 【答案】 (1)动词,送,读wi/动词,忽略,遗漏,读y/动词,死人遗留下来的,读y,特指义/动词,遗失 (2)动词,宴请/动词,拉/动词,调转 (3)副词,白白地/副词,只,仅仅/名词,这类人 (4)副词,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通过 (5)动词,倚仗/动词,辜负,对不起/动词,违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动词,背着 (6)副词,幸而,侥幸/动词,宠幸/动词,皇帝到某处 (7)动词,回头/动词,往旁边看/动词,探望,拜访/副词,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8)动词,派/动词,出使/动词,让/名词,使臣 (9)介词,凭,凭借/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连词,因为 (10)介词,在/介词,跟/介词,在 (11)副词,却,竟然/副词,于是/副词,才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而相如廷叱之( )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 (3)怒发上冲冠( ) (4)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 (5)舍相如广成传( ) (6)左右欲刃相如( ) (7)乃使其从者衣褐( ) (8)蔺相如前曰( ) (9)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10)臣乃敢上璧( ) (1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 (12)赵王鼓瑟( ) (13)为刎颈之交( ) (14)宁许以负秦曲( ) (15)毕礼而归之( ) (16)秦王恐其破璧(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18)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19)臣请完璧归赵( ) (20)大王必欲急臣( ) (21)且庸人尚羞之( ) (2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2)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3)名词作状语,向上 (4)名词作状语,向西 (5)名词作动词,安置 (6)名词作动词,杀 (7)名词作动词,穿 (8)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9)名词作动词,献礼祝寿 (10)名词作状语,献上 (11)名词作状语,怀里藏着 (12)名词作动词,弹奏 (13)动词作名词,朋友 (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1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 (17)形容词作动词,尊重,敬畏 (18)形容词作动词,宽容,宽待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整 (20)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其势必不敢留君 古义: 今义:副词,根据形势推测必然会怎样。 (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义: 今义:两个方位名词。 (3)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4)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古义: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5)得璧,传之美人 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 (6)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 今义:限制。 (7)不如因而厚遇之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结果。 (8)明年,复攻赵 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9)于是相如前进缻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 (10)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 今义:卑鄙下贱。 【答案】 (1)形势一定。 (2)代指秦王身边的人。 (3)指给……看。 (4)平民。 (5)指秦王的姬妾。 (6)信约。 (7)趁着(机会)。 (8)第二年。 (9)上前进献。 (10)扬言,到处说。 (1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12)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译文: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译文: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译文: (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译文: (5)不若也。( ) 译文: (6)而君幸于赵王。( ) 译文: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译文: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译文: (9)拜送书于庭。( ) 译文: (10)会于西河外渑池。( ) 译文: (11)求人可使报秦者。( ) 译文: (12)君何以知燕王。( ) 译文: 【答案】 (1)判断句 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 (2)判断句 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 (3)判断句 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而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4)省略句 把和氏璧传给宫中妃嫔和左右侍从观看。 (5)省略句 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 (6)被动句 而您被赵王宠爱。 (7)被动句 秦国的十五座城恐怕不能得到,却白白地被欺骗。 (8)被动句 我确实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9)状语后置句 在朝廷上行了叩拜礼。 (10)状语后置句 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会面。 (11)定语后置句 想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12)宾语前置句 你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 史学巨子——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就读于长安,20岁开始漫游,足迹遍及全国。后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腐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强。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然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内部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一语来称道其杰出的文学价值。 本文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中心,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事例,成功地塑造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维护团结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顾全大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歌颂了廉颇勇于改过的高尚品质。 【答案】 ①镇定自若,智勇双全 ②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一、阅读课文第1~7段,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智谋和勇气的一项是( ) ①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②臣愿奉璧往使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⑥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⑦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⑧拜相如为上大夫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⑧ 【解析】 ①是缪贤对蔺相如的评价;⑦是秦王的话;⑧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加官。 【答案】 C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蔺相如出场之前,先借缪贤之口,突出了蔺相如的为人性格和智勇双全,为下文张本。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 D.作者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如蔺相如在秦廷所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有理有据地分析,有时咄咄逼人地斥责。 【解析】 B项,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答案】 B 二、阅读课文第8~10段,回答下面问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蔺相如机智勇敢的一组是( ) ①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②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③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④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⑤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解析】 ①为廉颇的话;④写秦王的表现;⑥表现廉颇所指挥的军事力量。 【答案】 D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国战败,形势严峻;赵王畏惧,不敢赴渑池之会,都从反面衬托出蔺相如的非凡胆识。 B.廉颇诀别赵王的一席话,表明他的忠心和深谋远虑,为后文廉、蔺矛盾的解决做铺垫。 C.第10段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渑池会上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把蔺相如那蔑视强权的凛然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正是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斗争,使得秦国在会上“终不能加胜于赵”,在会后“不敢动”。 【解析】 D项,“在会后‘不敢动’”是由于“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答案】 D 三、阅读课文第11~12段,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句子属于直接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的一项是( )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 ③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④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解析】 ①表明相如功大;⑤是相如舍人的话;⑥侧面表现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忍让。 【答案】 C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1段前几句承上,后一句启下,引出廉、蔺矛盾。 B.作者以廉颇的居功自傲、心胸狭窄,反衬出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C.写相如舍人“请辞去”,既引出相如对自己行为的解释,表现其内心思想,又是对相如的侧面衬托,使行文自然,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D.廉颇因为宾客的劝告到相如家门谢罪,表现出他忠于国家、直率坦白、勇于改错的品质。 【解析】 D项,文中说“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里对“因”理解错误,廉颇是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的。 【答案】 D 话题:本文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人们却对他有着不同的评价,如对其完璧归赵,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赵国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对此,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你是怎样看待蔺相如其人的? 学生甲:王世贞的评价确实有独到的批判成分,但“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的无畏与胆识,以及“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大公无私的胸怀是不能抹杀的。 我的观点: 【答案】 (示例一)在对待廉颇的态度和做法上,蔺相如确实有投机取巧的嫌疑。蔺相如首先是一位谋士,面对着廉颇的巨大挑衅,他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智取,而非武斗。这正如兵书所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廉颇最后是“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说明蔺相如的策略是成功的。 (示例二)蔺相如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此避让廉颇,理由冠冕堂皇,既挽回了面子,又表明了自己大公无私的伟大胸怀;同时,“徒以吾两人在”之说,过分夸大了个人力量,有些居功自傲的成分。 1.写作特色 语言描写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如在“负荆请罪”中,对话占了很大篇幅。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廉颇在得知蔺相如因功“拜为上卿”,位在自己之上时说的一番话,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 2.写法指导 语言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人物的性格。 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能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物语言克服一般化、雷同化的弊病。 (2)揭示人物的身份与社会地位。 (3)可以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等。 3.迁移应用 生活中,你一定见到过很多精彩的对话场面,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200字左右。 【答案】 (示例)爸爸喜欢抽烟,妈妈为了这件事不知生了多少气。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聚在屋里聊天,爸爸又拿出一支烟,刚要抽,妈妈在一旁瞪了他一眼说:“还抽,还抽,你就不会戒了!”爸爸只是嘻嘻一笑。我趁机插话说:“有抽烟的钱,还不如给我买冰棍吃呢!”妈妈又瞪了我一眼,说:“别胡说!”望着妈妈阴沉的面孔,我吓得直吐舌头。“人家宋大爷原来不是抽烟吗?现在人家戒了,那才叫有志气呢!”妈妈一边低头织着毛衣一边说。“烟草有毒,”我赶快改变了话头,顺着妈妈说,“报纸上常讲,烟草化学成分复杂,含有毒物质二十多种呢!”妈妈听了直点头。接着我和妈妈滔滔不绝,轮番作战。爸爸自己孤立无援,只得把烟放进衣袋里。 1.课内素材 “将相和”成就千古美谈 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同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两大台柱子。但是由于廉颇的缘故,初期二人相处并不融洽。而蔺相如用大道理(即赵国的安危),管住了廉颇的小道理(即个人私怨),廉颇也用大道理(即国家安危),战胜了自己的虚荣心,并当众负荆请罪,矛盾迅速化解,最终两人共同团结在爱国的旗帜下,实现了将相和。 将相和,则国力昌盛。因此有矛盾的时候,处在位置较高的矛盾一方,应高姿态地对待矛盾的另一方,用宽容、谅解的态度,防止正面冲突,努力使矛盾弱化。用“冷处理”代替“热处理”,用理智代替感情,从而化解矛盾。 【应用角度】 “爱国”“宽容”“和谐”“国家与个人”“理智”“冷静”等。 2.精彩应用 比尔盖茨说:“我的最大成功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其实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合作。合作,不是单方面的奉献,而是双方或多方的共同配合、共同努力。荒寂无人的小岛上,你有渔竿,我有鱼食,我们互相合作,才能双双保全性命,渡过难关。天堂中手持长柄勺团团围坐的众人,正是互相合作,把勺中食物喂给对方,才会生活得其乐融融。廉颇与蔺相如捐弃前嫌,文武合作,才使赵国稳如泰山。战国时六国各自的力量并非不强大,而其相继破灭,不仅“弊在赂秦”,更在于六国的不合作。 梨花丛中吊廉颇 ①把梨花与廉颇撮合在一起,似乎有点儿不伦不类。然而,当你漫步在八公山下的梨园,当你在梨花的拂拭下登上廉颇墓顶,再回望山洼里层层叠叠的梨花,你就会发现,梨花的冷艳与廉颜的凄凉,已融为震撼人心的沧桑。 ②阳春三月,寿县朋友相陪,我们西出古城,沿着八公山蜿蜒北去。一路梨花盛开,白如雪,繁似星,染遍了山麓,醉人,醉心。我们穿行在梨花丛中,偶尔也会撞上三两株桃树,与冰清玉洁的梨花相比,桃花艳得俗不可耐。难怪宋代诗人黄庭坚也抑桃扬梨:“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梨花的美,美在骨子里的精神,不献媚,不取宠,不招摇,不轻浮。我们陶醉在梨园,不忍离去。 ③如果说,梨花给足了我视角上的享受,那么,凭吊廉颇大将军,则让我的灵魂经受了一次洗礼。早在九年前,我就到过这里,记得最清楚的是,暮秋时节,枯草飘零,将军墓前只有一块石碑,刚立不久,“赵大将军廉颇之墓”乃寿县人司徒越先生手书。而今,碑还是那座碑,浓绿的字迹淡了,浅褐的碑体黯了,好在春风初度,有桃花和梨花相映,倒也显现几分生机。 ④登到墓顶,我发现一处爆炸后的痕迹,炸点不大,破损也不烈,不知是否有人想盗此墓? 按一般常识,盗墓者追踪之地,必有货真价实的古迹,很多时候,他们比考古学家更敏感,更具有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 ⑤关于廉颇墓,当地有两种传说。一说是,从河南到寿县,沿淮共有十八座廉颇墓,是他的十八位夫人堆的。另一说是,廉颇出殡时共有二十副棺木下葬,只有这个是真墓,其他都是衣冠冢。传说毕竟是传说,无据可考,廉颇流落到楚国,并未得到重用,出殡时哪来那么大的排场啊! 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金银财宝陪葬,何劳十八位夫人兴师动众?传说无非是后人对英雄的追慕而已。 ⑥梨园已在脚下,午后的斜阳射过来,天地之间一片明媚,梨花漫山遍野,像云,又像海。大将军风流一世,负荆之举,天地动容,一出《将相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已经演变为一曲中华民族的“爱国歌”。虽然抱憾而终,但在这风声鹤唳的古战场安眠,与淮南王、春申君为伴,并不孤独,也无愧于后人。 ⑦不搞窝里斗,则战无不胜,这是廉颇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令人遗憾的是,廉颇恰恰就受困于窝里斗,赵国最终也是惨败于窝里斗。当年,秦强赵弱,廉颇率赵国将士屯兵长平,坚守三年之久,秦国徒唤奈何。硬攻不下,秦使反间计,蛊惑赵王乱了心性,弃廉颇而用赵括。结果,错用一将,丧师辱国,面对强大的秦军,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致使45万赵俘尽被秦将白起坑杀。 ⑧长平之战负载着深重的历史,历代文人墨客莫不感慨系之。“世间怪事哪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白骨高于太行雪,血腥并作丹流紫!”(明代王世贞《过长平》)“积雪如山夜唱筹,廉颇为赵破秦谋。将军老去三军散,一夜青山尽白头。”(明李雪山《咏米山》)胜者王侯败者寇,念天地之悠悠,独怜廉颇最可忧。 ⑨假如赵王不信秦国的奸计,假如廉颇不被罢黜,秦国还能兵吞六国吗?历史没有假设,总是在偶然中演变为必然,赵的灭亡,秦的统一,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为,亦是天意。千百年来,为什么世人总是认定,唯有廉颇就能抗秦呢?廉颇不去,赵国真的就不会灭亡了吗?历史从来没有假设,所以,历史也就不可能改写。是人,无论君主与大臣,不管英雄与庶民,都逃不脱历史的宿命。 1.学开头 文章开头照应题目,点出梨花的冷艳和廉颇的凄凉,渲染出一种冷色调,为下文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2.学引用 第②段引用黄庭坚的诗句衬托出梨花的不俗,并且增加了文章的韵味和厚重感。 3.学用词 第④段画线句中“探索”一词褒义词用作贬义词,说明盗墓贼的疯狂。 4.学比喻 第⑥段画线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梨花的色彩之美和动态之美。-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必修3第4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019 2020 年高 语文 必修 单元 廉颇蔺相如 列传 节选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73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