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6.“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孙二娘踩踏 解析: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6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回答7~8题。 7.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8.导致沿岸许多石柱折断倒伏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7.B 8.C 第7题,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是地下岩浆受到压力之后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第8题,由图可知,玄武岩石柱群位于沿海地区,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石柱折断倒伏的现象。 (2019河南南阳八校联考)“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30S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9~10题。 9.“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10.“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9.A 10.D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1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11.D 12.C 第11题,读材料可知,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D。第12题,据材料,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三角洲位于河流的________;冲积扇位于河流的________。 (2)图中显示A、B两点间冲积扇沉积物颗粒自西向东颗粒逐渐________,厚度逐渐________。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第(2)题,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流速的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第(3)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答案:(1)入海口 出山口处 (2)变小 变小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14.(2019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 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如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型谷。第(2)题,越往下游,河流携带物质受到的冲刷和摩擦时间越长,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河流下游,河水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较细;同时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第(3)题,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含解析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课时 跟踪 检测 十五 外力作用 地表 形态 解析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80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