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专题三 分组实验.doc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专题三 分组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专题三 分组实验.doc(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三分组实验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问 【实验目的】 (1)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 (2)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练习正确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实验器材】 刻度尺、三角板(两块) 、铅笔、作业本、物理课本、硬币、细铜丝(或细铁丝,约 30 cm) 、停表。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①观察你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宽,每项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③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记下密绕圈数为竹,测量出 n 圈 线圈的宽度为 L,则一圈的宽度就是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将细铜丝绕不同的圈数, 测量三次,并记录测量结果。 ④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 1 元硬币的直径。如图所示,在圆周的不同位置处,测量三次, 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 ⑤用测量的数据算出每次测量的平均值。 ⑥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2)用停表测量时间 ①观察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②按动停表上的按钮,同时数出脉搏跳动 10 次,按一下按钮,读出所用的时间,再用停表 测出 1 min 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记录下来。 ③再次按一下接钮,使停表指针回零。 【注意事项】 (1)在使用厚刻度尺时,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度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时, 测量结果要用末端示数减去始端示数得出。 (3)长度的测量值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求平均值的精确度要和测量值的精确度相同。 (4)在测量铜丝的直径时,一定要把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中间不能留空隙,不能重叠, 同时不宜用力拉伸铜丝,以免使铜丝直径发生变化。 (5)使用停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宜过紧,以免损坏发条;不用时应及时将其放回盒内, 并让其继续走动,以放松发条。 实验二:测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或小球) 、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原理】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 t 内通过的路程为 s,那么在这段时间(或这段路程) 内的平均速度 。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通过 的路程 s1和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如图所示。 (2)根据测得的 s1、 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 (3)将金属片移到 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 s2所用的时间 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 (4)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 s3所用的时间 t3,求出平均速度 。 【注意事项】 (1)斜面坡度不可以过小,否则小车做变速运动不明显;坡度也不可以过大,否则,小车 运动太快,时间太短,不便于测量。 (2)测量路程时,不可从斜面顶端量到斜面末端或中点,必须从小车的车头量到车头,或 从车尾量到车尾,否则计算有误。 (3)金属片要跟斜面垂直。 (4)准确测定时间是减小实验误差的关键。 实验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练习估测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 【实验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 【实验步骤】 (1)观察你所用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在烧杯中倒一些热水,估测热水的温度,用温度计测出它的温度。把这次及以后每次 估计值和实测值都及时地记下。 (3)把少许冷水倒入热水中,至把手指伸进去觉得烫酌程度,估计此时水的温度,再用温 度计实际测量。 (4)往热水杯中再倒入一些冷水,到把手指伸进去觉得不冷不热的程度,估计水的温度, 然后再用温度计实际测量。 (5)把手指伸进冷水中,估计冷水的温度,再用温度计实际测量。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仪器,并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之前,先观察量程,待测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量程。 (2)看清楚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能迅速读出温度值。 (3)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 侧壁。 (4)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稍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但要快,否则水温 会下降。 (5)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表面相平。 (6)温度计是测温仪器,尤其是它的玻璃壳易碎,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不能用它搅拌 液体。 实验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认识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2)进一步练习使用温度计测温度。 (3)进一步学习使用图象分析问题的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水、温度计、细线、硬纸片、停表。 【实验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囤下方,将石棉网放在铁圈上,并调整到适当高度,将温 度计悬挂于铁架台的支架上,并调整温度计到适当高度,通过中间有孔的纸板放入水中。 如图所示。 (2)记下水的初温及起始时间,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说出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当水温接近 90℃时每隔 1 min 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现象。在图中作出水沸腾时温度与 时间关系的图象。 【实验结论】 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水在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的沸腾过程 中,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 (1)加热时,应该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柱上表面相平。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底或烧杯壁。 (4)烧杯中的水要适量,水太多,加热时间太长,水太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全部浸入 水中。 (5)实验时不要用手碰烧杯,以免烫伤。 实验五: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发生光的反射现象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 【实验器材】 平面镜、可折转的纸板、激光笔、量角器。 【实验步骤】 (1)把一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将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2)利用激光笔发出的一条光线沿纸板斜射到平面镜上,调整纸板两侧在同一平面上,观 察反射光线的位置,如图所示。 (3)向后折转纸板,观察反射光线情况。 (4)让纸板在同一平面上,光线沿纸板一侧入射,在另一侧纸板上得到反射光线,用笔描 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 (5)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几次。 (6)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实验结论】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意事项】 (1)让光束斜射到平面镜上,适当调节光束照射的角度和位置,使纸板上出现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最好能调节为一个较容易读数的入射角,这样,反射角也容易测量了。 (2)实验时,室内光线稍暗些,以便于观察。 实验六: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 (1)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距离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实验器材】 玻璃板、光屏、白纸、刻度尺、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 平面镜的位置。 (2)在玻璃板的一侧直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 (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4)将相同大小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 合,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5)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6)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与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看它与平面镜的关系。 【实验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注意事项】 (1)蜡烛应选择较粗的,实验时可将烛焰调整小一些,目的是避免因蜡烛燃烧过快使其长 度变化大,影响观察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的效果。 (2)选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或茶色玻璃板效果会更好,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板作为平面 镜。 (3)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本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4)物体移动时,感觉像变化是由于视觉造成的,无论镜面大小如何变化,物体离平面镜 的距离如何变化,平面镜总能成一个与物体等大的像。 实验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1)通过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的关系及成像的特点。 (2)通过探究,发现凸透镜成像中的物、像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焦距已知) 、光屏。 【实验步骤】 (1)选用与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相关的器材,如图所示。 (2)确认凸透镜的焦距、2 倍焦距,以及 1 倍焦距以内、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丙倍 焦距之外。 (3)把蜡烛放在与凸透镜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即 u>2f,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 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改变物距“,重做这一步,如图所示。 (4)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即 u=2f,移动光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如图所示。 (5)把蜡烛再移近凸透镜,让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即 f-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物理 基础知识手册 专题三 分组实验 中考 物理 基础知识 手册 专题 分组 实验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8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