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
《2019春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中图版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章末总结提升 [知识网络] 参考答案:①市场 ②气候 ③通信 ④市场 ⑤环境 ⑥商业网点 [触摸高考] 1.(江苏卷)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 下图为汉中、淅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A.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邻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2)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两区域可以看出,两地都地处山间谷地,都处于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区别在淅川附近有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起调节作用,故选D。第(2)题,结合淅川种植区的地形特点,可推测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应位于山谷中且邻近水库,故选A。 答案:(1)D (2)A 主题升华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①自然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2.(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本题以区域资源、人文信息分布图及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及工业对环境的影响。(1)磷酸盐工业属于资金、资源密集型工业,工业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资源等;结合图文信息可分析出答案。(2)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内陆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材料中又告之“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则甲地劳动力缺乏、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恶劣地区必然无良好的工业与基础设施。(3)本题属开放性题目,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可从环境容量、污染的影响程度及治理能力等角度分析甲、乙两地情况。 答案:(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主题升华工业区位的选择方法 1.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确定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特别是从减少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工业布局要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与消费市场,以节省运输费用。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土地(是否平坦广阔,适于建筑)、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燃料(丰富的程度)。 3.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4.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要充分考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从环境效益的要求看,工业生产布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空气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 ①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如某地常年盛行西风,则应布局在城区的东侧,如下图中A处。 ②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地带,如下图从风向玫瑰图知该地区最小风频的风是西风,最大风频的风是东北风,故空气污染企业应布局在A处。 ③布局在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空气污染企业的布局,此类企业可布局在图中A、B两处。 ④在城郊热力环流显著的地区,宜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如下图中的A、B处。 (2)有水体污染的工业部门的布局,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如下图河流由A流向B,在选择时自来水厂宜布局在C处,化工厂宜布局在D处。 (3)地形影响:对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部门要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形区,避免布局在通风效果不理想的山谷与盆地中,以免废气大量聚集而危害人体健康。 3.(课标全国Ⅰ卷)甘德国际机场(下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济 C.位置 D.人口 (2)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从图中分析甘德地处横跨北大西洋航线的中心位置,北大西洋两岸又是经济发达的欧美地区,地区之间联系密切,因此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C项正确。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区位。从材料可知甘德机场是横跨北大西洋航班经停补充燃料所在地,随着飞机制造技术进步,飞机能耗在降低且可装载的燃料越来越多,因此大部分飞机不需要在中途补充燃料,所以也就不需要经停甘德机场,D项正确。 答案:(1)C (2)D 主题升华对交通运输发展区位的分析技巧 某地交通运输发展区位,应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地质条件 地壳构造活跃地区,多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 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 地形条件 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或隧道 气候条件 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 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 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 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 2.资源条件 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有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3.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4.科学技术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春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章末总结提升学案 中图版必修2 2019 高中地理 第三 生产 活动 地域 联系 总结 提升 图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83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