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湖北武汉模拟)南海诸岛,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右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 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答案B 解析南海诸岛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故A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雨量丰沛,淋溶作用强,使岛上土壤含盐量降低,故B正确;植被主要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对盐度的影响作用较小,故C错误;南海诸岛面积小,所以岛上各地距海比较近,故D错误,所以选B。 (2019湖南永州一模)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2~3题。 2.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3.科考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了成片的阔叶林,它们可能是( ) A.桦树林 B.胡杨林 C.樟树林 D.桑树林 答案2.A 3.A 解析第2题,读图可知,在该时间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土壤中含水量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植被覆盖率上升,A对、D错。降水增加,气温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降水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年降水量是波动上升的,所以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错。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年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应位于我国北方半湿润区,代表植被为桦树,A对。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B错。樟树及桑树一般分布在湿润区,C、D错。 (2018浙江温州期末)随着气温的下降,美国森林中的树叶会变幻出多彩的颜色,展示出多姿多彩的秋天颜色,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图是美国本土赏秋地图。据此,完成4~5题。 4.美国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了( ) ①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②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③垂直分异规律 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造成图中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低 B.降水较多 C.降温较慢 D.植被较密 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美国本土不同地区赏秋时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西方向上的不同。东部地区由北向南越来越晚,这是因纬度差异而造成的;而西部山区则随海拔而变,这是因山区海拔不同,水热组合差异造成的垂直分异规律的体现,选B。第5题,A地区赏秋时间晚于B地区必定是A比B降温较慢,这是因为图中A地区东部、北部均有山地阻挡冷空气,且受海洋影响较大,气温较高,入秋较迟;而B地区居于内陆,地形开敞,受冷空气影响大,入秋较早,选C。 (2018山东菏泽一模)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6~7题。 6.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西部 B.东部 C.南部 D.北部 7.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答案6.C 7.A 解析第6题,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第7题,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植被呈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 (2018天津卷,1~2)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完成8~9题。 8.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根据图2的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天山山脉附近。根据图例标注的海拔,甲地位于山地北坡的山麓地带,处于云杉林带以下的山地牧场附近,可观察图1中的山地牧场景观。天山北坡云杉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常作为夏季牧场,云杉林带以下的山麓草原常作为冬季牧场。图中乙位于准噶尔盆地内部;丙地海拔高,位于终年积雪区附近;丁地位于天山山脉的南坡,均观察不到山地牧场景观。故选A项。第9题,天山山脉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深入,天山山脉的北坡为迎风坡,尤其山腰地带,降水较多,生长着云杉林(森林的生长需要较好的水分条件)。故选C项。 (2018山西长治二中、晋城一中联考)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山脉南坡为( ) A.背风坡、阳坡 B.迎风坡、阴坡 C.迎风坡、阳坡 D.背风坡、阴坡 11.该山( ) A.山麓自然植被根系浅,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 B.山麓自然植被在欧洲西部广泛分布 C.山麓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南坡林线上限比北坡高 答案10.C 11.D 解析第10题,据图中气温和降水量分布特点可知,同海拔的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因此南坡为山地迎风坡;同海拔的南坡气温高于北坡,因此南坡为阳坡。第11题,由上题可知,南坡水热条件好于北坡,因此南坡林线上限比北坡高,故D正确。该地的7月气温高于1月。根据1月份山麓最低气温高于0 ℃,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在冬季(1月),说明雨热不同期,因此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根系发达,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故A、C错误。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错误。 二、综合题(2小题,共56分) 12.(2018广西南宁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2分) 太平洋生蚝即太平洋牡蛎,属广温性贝类,主要分布在低潮线至水深20米的浅海区,其生长的适宜水温为8~32 ℃,多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为食。太平洋生蚝产量高,生长快,对海洋环境适应范围广。此类生蚝肉质肥美、营养丰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誉。2017年4月初,太平洋生蚝占据了丹麦西海岸的大片海滩。丹麦驻华大使馆因本国生蚝泛滥成灾在官微发文求助网友,一时间引发中国网友广泛关注。 (1)说出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 (2)分析太平洋生蚝在丹麦西海岸大量繁殖的原因。(8分)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丹麦驻华大使馆在官微发文求助的原因。(6分) (4)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有网友建议丹麦将生蚝出口到中国,你认为此举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10分) 答案(1)特点:曲折破碎。 原因:纬度高,气温低,冰川侵蚀作用强;位于西风带,风浪大,海水侵蚀作用强。 (2)浅海大陆架面积宽广,阳光充足,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流入海口泥沙堆积,饵料丰富;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该地区适宜太平洋生蚝生存;太平洋生蚝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能适应当地海洋环境。 (3)丹麦生蚝泛滥,侵占其他虾蟹、鱼类和贝类的生活空间;使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大量减少,虾蟹、鱼类、贝类食物减少,破坏食物链,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丹麦浅海区生态系统。 (4)方案一:可行。理由:将丹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国和丹麦的贸易发展;减缓太平洋生蚝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生态平衡;增加就业,推动丹麦经济增长;满足中国海鲜市场的需求,缓解部分地区渔业资源紧缺的问题。 方案二:不可行。理由:丹麦当地的太平洋生蚝可能不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难以开拓中国市场;距离较远,运输成本高,导致太平洋生蚝价格偏高;与中国本地生蚝形成竞争,不利于提高本土品牌的竞争力。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海岸轮廓,判断平直还是曲折破碎。形成的自然原因需要考虑地质历史上的冰川侵蚀作用强,还需要考虑西风带的风浪侵蚀。第(2)题,结合太平洋生蚝的生长习性,分析丹麦西海岸所具备的水域、热量、食物等条件。第(3)题,太平洋生蚝泛滥,“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危害其他生物,进而危害整个生态系统。第(4)题,支持观点从经济收入和就业增加,保护生态等角度分析;反对观点从成本、市场等角度分析。 13.(2018山东烟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 注: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森林分布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8分)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4分) (3)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4)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附近的原因。(6分) 答案(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差异: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 主要原因: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相比海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人为破坏较少等。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第(2)题,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可满足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第(3)题,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以及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第(4)题,由图可知,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 000米左右,气温适宜、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质检卷 湘教版 2020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四 自然地理 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单元 质检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8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