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1 鲁教版必修1.doc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1 鲁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1 鲁教版必修1.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1 鲁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 自主探究 列表分析 比较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图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提问: 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 2、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提问: 1、阅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结合2-1-1图) 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岩石圈的具体情况。 一、岩石圈 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 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 2、阅读P30知识窗,了解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及地壳的元素组成? (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完成) 3、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 4、P29“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完成P31活动1。 5、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完成P31活动2。 承转:读图2-1-6试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学生对图中的地表形态进行说明并归纳总结)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试解释下列现象: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 思考:沉积岩在形成时一般为水平或接近水平分布,可是为什么在山区常常看到岩层是弯曲的或是断裂错位的? 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填表 地质构造 形成 基本单元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褶皱 断层 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及地貌上有何异同? 图2-1-10与2-1-11中的构造和地貌有何异同?并解释原因? 4、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具体说明。 承转: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坯”,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对“粗毛坯”进行塑造成。那么,外力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认识几种主要的外力并设计前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图? 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锋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 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 外力作用 分布地区 作用形式 地貌类型 典型地貌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 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 阅读P36知识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分布位置。 (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阅读) 外力的来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观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讨论法等地理 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重点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流水与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1 鲁教版必修1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第二 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 地表 形态 教案 鲁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8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