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微专题三 染色体与遗传的解题方法学案 浙科版必修2.doc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微专题三 染色体与遗传的解题方法学案 浙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微专题三 染色体与遗传的解题方法学案 浙科版必修2.doc(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微专题三 染色体与遗传的解题方法 [学习目标] 1.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并能正确识别它们的图像。2.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曲线。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异常的原因。4.遗传定律与伴性遗传。 一、理性思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识别 例1 (2018杭州七校联考)如图①~⑥为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能正确表示同种生物减数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A.②⑤④① B.⑤③①⑥ C.⑤①④⑥ D.①③②⑥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此可判断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⑤③①⑥。 方法总结 依据细胞形状和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所处时期或细胞名称(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变式1 (2017温州中学期中)如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卵巢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图中所示细胞分裂具有连续性,则顺序依次为乙→丙→甲→丁 B.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单体数目依次为0、8、4 C.乙是次级卵母细胞,丙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丁可能为卵细胞 D.甲、乙、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对数依次为4、2、1 答案 B 解析 卵原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题图所示细胞的顺序依次为甲→乙→丙→丁,A错误;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染色单体数目依次为0、8、4,B正确;该动物为雌性动物,因此乙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丁可能为卵细胞或极体,C错误;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 二、模型与建模: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例2 在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甲 10 20 20 10 乙 10 20 20 0 丙 20 40 20 10 丁 20 40 40 0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由“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有40条染色体”可知,该植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应为20条(10对)。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此时的细胞中应含有10条染色体,包括20条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但细胞尚未分裂,此时细胞中应含有20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 方法总结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等数量变化(以二倍体动物为例) 比较项目 分裂时期 染色体数目变化 DNA数目变化 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 减数分裂 间期 2n 2n→4n 0→4n n 第一次分裂 前、中、后期 2n 4n 4n n 末期 2n→n 4n→2n 4n→2n n→0 第二次分裂 前、中期 n 2n 2n 0 后期 2n 2n 0 0 末期 2n→n 2n→n 0 0 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图像,坐标直方图与坐标曲线图的对应关系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受精过程中核DNA和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变式2 (2017浙江宁海一中期中)如图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粒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答案 D 解析 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为CD、GH、IJ、MN段,A错误;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CD、IJ、NO过程中,B错误;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OP段为有丝分裂后期,为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二倍,C错误;MN包括间期、前期和中期,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复制后DNA数是AB段的2倍,D正确。 三、科学探究: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例3 现有翅型为裂翅的果蝇新品系,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杂交实验如下图: P 裂翅♀ 非裂翅♂ ↓ F1 裂翅 非裂翅 (♀102、♂92) (♀98、♂109)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写出一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杂合子 (2)遗传图解: P XAXa裂翅 XaY非裂翅 ↓ F1 XAXa XAY XaXa XaY 裂翅♀ 裂翅♂ 非裂翅♀ 非裂翅♂ 1 ∶ 1 ∶ 1 ∶ 1 (3)非裂翅 裂翅 解析 (1)F1出现了非裂翅,说明亲本的裂翅是杂合子。 (2)见答案中遗传图解。 (3)用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需要常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与伴X染色体遗传的杂交结果不一致才能判断。可选用杂交组合为:裂翅(♂)非裂翅(♀),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子代裂翅有雌性个体也有雄性个体,若是伴X染色体遗传,裂翅只有雌性个体;也可选用组合:裂翅(♀)裂翅(♂),若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非裂翅有雌性个体也有雄性个体,若是伴X染色体遗传,子代非裂翅只有雄性个体。 方法总结 1.利用杂交实验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 (1)正交、反交结果相同 (2)正交、反交结果不同 (3)隐性(♀)显性(♂),后代雄性子代中有显性性状 (4)隐性(♀)显性(♂),雄性子代均为隐性性状 2.根据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判断 变式3 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表现型比例及雄果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 (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果蝇与黑身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X染色体 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一性状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 (2) 1∶5 (3)能。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即直毛雌果蝇分叉毛雄果蝇、分叉毛雌果蝇直毛雄果蝇),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解析 (1)由题图可知,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在子代的雌、雄个体中均存在,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子代中灰身∶黑身=3∶1,所以灰身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为BbBb。又因为直毛在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出现,而分叉毛这一性状只在子代雄果蝇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控制直毛与分叉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依据后代中雌果蝇无分叉毛,说明分叉毛是隐性性状且父本基因型是XFY,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可推出母本基因型是XFXf,由此可推出亲本基因型是BbXFXfBbXFY。 (2)只考虑灰身、黑身的遗传时,亲本BbBb→1BB、2Bb、1bb,其中灰身有BB、Bb,与黑身(bb)杂交形成的后代中黑身(bb)所占比例是=。由于子一代中直毛雌蝇的基因型有XFXF、XFXf,因此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杂合子占,二者比例为1∶5。 (3)只要取直毛雌、雄果蝇与分叉毛雌、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后代性状是否一致即可确定该基因的位置。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不一致,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四、理性思维:伴性遗传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 例4 两个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设眼色基因为A、a,翅长基因为B、b。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性 3 1 0 0 雄性 3 1 3 1 A.BbXAXa BbXAY B.BbAa BbAA C.BbAa BbAa D.BbXAXA BbXAY 答案 A 解析 从题表中看出,在雌性中全为红眼,雄性中既有红眼也有白眼,眼色遗传,伴X染色体遗传,亲本为XAXa和XAY;长翅与残翅无论在雄性还是在雌性中,比例都是3∶1,说明为常染色体遗传,长翅为显性,亲本为Bb和Bb。将两种性状组合在一起,亲本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 方法总结 1.伴性遗传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 ①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 ②有些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像XbY的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 ③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携带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 ④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2.伴性遗传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 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3.图示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下面的示意图中,1、2为一对性染色体,3、4为一对常染色体,则基因A、a、B、b遵循伴性遗传规律,基因A与a、B与b、C与c遵循分离定律,基因A(a)与C(c)、B(b)与C(c)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A(a)与B(b)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在细胞学基础上,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存在交叉互换,但若不出现交叉互换,则基因Ab与aB整体上遵循分离定律)。 变式4 荷斯坦奶牛的白细胞黏附缺陷症与正常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软骨发育不全症与正常性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图为荷斯坦奶牛某家系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10未携带软骨发育不全基因。请回答: (1)根据图中判断:白细胞黏附缺陷症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遗传病;软骨发育不全症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遗传病。 (2)图中Ⅲ16的基因型是________,若Ⅱ10与Ⅱ11再生一头小牛,理论上表现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 (3)若Ⅰ3携带软骨发育不全基因,让Ⅱ8与Ⅲ16交配,生下一头两病都不患的公牛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1)常 隐性 X 隐性 (2) aaXbY (3) 解析 根据Ⅰ2Ⅰ3→Ⅱ9,可以推断白细胞黏附缺陷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0未携带软骨发育不全基因,据Ⅱ10Ⅱ11→Ⅲ16,可推断软骨发育不全症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Ⅱ10基因型为AaXBY、Ⅱ11基因型为AaXBXb,后代正常的概率为=。若Ⅰ3携带软骨发育不全基因,则可据系谱图推断Ⅰ3的基因型为AaXBXb,Ⅱ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其与Ⅲ16(aaXbY)交配生下一头两病都不患的公牛的概率为:=。 1.图A和图B为两种雄性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A为初级精母细胞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细胞B处在四分体时期 D.细胞B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 C 解析 图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图A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图B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四分体。 2.(2017浙江绍兴一中期中)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时期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 B.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图像 C.该时期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D.该图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答案 C 解析 该时期有3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A错误;该时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C正确;该图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 3.(2018杭州萧山三中月考)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F2中( ) A.表现型有4种,基因型有12种 B.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父方 C.雌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为3∶1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杂交后F2表现型有6种,基因型有12种;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的母方;F2雌果蝇中纯合子占(AAXBXB和aaXBXB),杂合子占,故选D。 4.(2018浙江金华、温州、台州联考)如图为某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肯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5号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Ⅱ-6号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D.Ⅰ-1号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为0 答案 B 解析 由未患病的Ⅱ-5和Ⅱ-6生育患病的Ⅲ-11,可确定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根据现有条件无法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A错误;无论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5均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正确;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为0,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Ⅰ-1把致病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为100%,D错误。 5.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黑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条件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 答案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解析 (1)在遗传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本题图中Ⅱ-1和Ⅱ-2不表现该性状,生出Ⅲ-1表现该性状,可推断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性状均随父,雌性皆无该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因为Ⅱ-1不表现该性状,其雄性后代Ⅲ-1应该不表现该性状;Ⅱ-3表现该性状,其雄性后代Ⅲ-4应该表现该性状。(3)若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未表现该性状的母羊的父、母、子或女中若有一个表现该性状,则该母羊一定是杂合子;由Ⅱ-1不表现该性状、Ⅱ-2为杂合子可推知,Ⅲ-2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综上所述,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Ⅱ-4,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Ⅲ-2。 [对点训练] 题组一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识别 1.如图为某雄性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正常分裂的细胞。这个细胞所处时期为( )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中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答案 C 解析 图示中含有等位基因,并且含有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为性染色体),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符合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 2.(2016浙江4月选考)两种高等生物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如下,其中3个来自同种生物,则来自另一种生物的是( )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中染色体的形态,其中A、B、C三图染色体形态间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知A、B、C三图可来自一个个体,D选项中染色体形态明显不同于其他三图,因此最可能来自另一种生物。 题组二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3.(2018浙江绍兴高考模拟)对果蝇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多少将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下表所示: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目(个) 4 8 16 细胞数目(%) 30 55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细胞的出现与减数分裂有关 B.乙组细胞暂时没有进行分裂 C.只有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 D.三组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和一条Y 答案 A 解析 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n,即丙组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则甲组染色体数为n,只能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A正确;乙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B错误;乙组细胞中也有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C错误;甲组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一条X或一条Y,乙组细胞中可能是一条X和一条Y或两条X或两条Y,丙组细胞中为2条X和2条Y,D错误。 4.(2018浙江金华十校联考)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某植株体细胞分裂,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DNA数目加倍 B.图②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减数分裂,此细胞产生Aa精子的概率是0 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一定代表的是卵细胞 D.图②、③所示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分别对应于图④的BC、DE段 答案 D 解析 图①细胞是处于分裂中期,下一个时期为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而DNA数目不变,A错误;图②细胞有同源染色体,而且是着丝粒位于赤道面中央,为有丝分裂图像,B错误;图③可能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C错误;图④的BC段表示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DE段表示细胞中无染色单体,D正确。 题组三 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5.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果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黑身白眼占 答案 C 解析 根据实验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的后代只出现灰身红眼,说明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A正确;由于组合②的后代中,雌性个体只有红眼,雄性个体只有白眼,因此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设灰身与黑身相关基因为A、a,红眼与白眼基因为B、b,组合①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C错误;组合②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黑身白眼占=,D正确。 6.(2018杭州模拟)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色盲症。已知Ⅱ8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 B.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7号和8号,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 C.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概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概率小 D.Ⅱ7和Ⅱ8生出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和两病兼患女孩的概率不一样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色盲,A正确;Ⅲ13个体的基因型为XeXe,其致病基因来自7号和8号,由于7号的X染色体来自于2号,所以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B正确;由于10号患甲病,5号、6号正常,所以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概率为,7号患乙病,所以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因此,11号携带甲致病基因的概率比12号携带乙致病基因的概率小,C正确;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由题图可知其携带的是乙病致病基因,即Ⅱ8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因此其子代不可能患甲病,所以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为0,D错误。 7.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根据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1:阔叶♀窄叶♂→阔叶♀∶阔叶♂=1∶1 实验2:窄叶♀阔叶♂→阔叶♀∶窄叶♂=1∶1 A.仅根据实验2也能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会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D.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答案 C 解析 分析实验2可知,叶型是伴X染色体遗传,后代的雌性个体,分别从母本获得一个窄叶基因,从父本获得一个阔叶基因,而表现为阔叶,因此阔叶是显性性状,A正确;分析实验2可知,窄叶♀阔叶♂→阔叶♀∶窄叶♂=1∶1,叶型在性别之间有差异,说明是伴性遗传,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根据以上信息,实验1亲本基因型(设基因为A、a)为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Xa、XAY,因此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C错误;分析实验1、2可知,实验1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是杂合子,实验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也是杂合子,所以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正确。 8.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眼基因 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答案 D 解析 根据正反交结果不同,并且与性别相关联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暗红眼为显性;正交实验中,F1雌性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AY。反交实验中,F1雌性的基因型是XAXa,雄性的基因型是XaY;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雄性中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是1∶1,故D错误。 题组四 伴性遗传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之间的关系 9.家猫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染色体上,有A时为白毛,基因型为aa时毛色则受B和b控制;B和b分别控制黑毛、黄毛,同时有B、b的个体有黑黄相间的花斑猫。现有一只花斑猫和一只白猫生下了3只小猫,其中1只为黄毛雌猫。则关于另外2只小猫的推理不成立的是( ) A.分别为黄毛雄猫、白毛雌猫 B.分别为黑毛雄猫、白毛雄猫 C.分别为白毛雄猫、黑毛雌猫 D.分别为白毛雌猫、花斑雌猫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花斑猫基因型为aaXBXb,其和一只白猫(A_X-Y)生下了一只黄色雌猫(aaXbXb)则亲代白猫基因型为AaXbY,两者生育的后代雄性猫的颜色为黑色(aaXBY)、黄色(aaXbY)及白色(AaXBY、AaXbY),雌性猫的颜色为白色(AaXBXb、AaXbXb)、花斑色(aaXBXb)和黄色(aaXbXb)。 10.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Ⅰ-1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D.Ⅱ-5不可能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中Ⅰ-3和Ⅰ-4生育Ⅱ-8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甲、乙两种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若用B、b表示甲病,A、a表示乙病,则根据图示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AaXBXb,其可产生AXB、AXb、aXB、aXb四种卵细胞,C正确;Ⅰ-2为甲病的患者,其一定会将Xb染色体遗传给女儿,故Ⅱ-5为甲病基因的携带者,D错误。 11.(2017浙江绍兴一中期中)已知血友病和红绿色盲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下面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图中h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生的孩子要么两病皆患,要么完全正常,与题意不符,A错误;B图可以解释“3个患有血友病,另外3个患有红绿色盲”,另外一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HE的配子,B正确;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该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H和h是等位基因,应该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综合强化] 12.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过程。 (4)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哪些时期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________(填编号)。 答案 (1)a 甲 (2)乙 (3)DNA复制 丙→乙 (4)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Ⅲ和Ⅳ 解析 (1)图1是减数分裂,b从无到有再到无,表示染色单体;a发生减半,表示染色体;c加倍(复制),再两次减半,表示DNA。图2中甲是有丝分裂中期,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图1中Ⅲ染色体已减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对应图2中的乙。(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是间期DNA的复制。由Ⅱ变化为Ⅲ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4)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表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或结束后的细胞,所以图1中Ⅲ和Ⅳ所对应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13.(2016浙江10月选考)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体色的深度,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 果蝇 灰身 黑身 深黑身 雌果蝇(只) 151 49 — 雄果蝇(只) 148 26 28 请回答: (1)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的体色加深的是______。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3)F2中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答案 (1)灰身 r (2)BBXrY (3) (4)如图所示 解析 (1)根据表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灰身∶黑身≈3∶1),可确定灰身为显性性状。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2雌、雄个体性状存在差异,说明一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通过F2的表现型,可确定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R、r位于X染色体上,且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体色的深度。(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F2灰身雌果蝇是杂合子的比例=1-()=。(3)F2中灰身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BBXRXr,BbXRXR,BbXRXr,深黑身雄果蝇基因型为bbXrY,随机交配,两者产生配子如下图所示: 雄配子 雌配子 bXr bY BXR √ BXr √ bXR bXr 故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4)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基因型为bbXRXr,深黑身雄果蝇基因型为bbXrY,遗传图解书写过程中注意表现型、基因型、符号、配子类型及比例,具体见答案。 14.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Ⅱ、Ⅲ、Ⅳ、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依据图中所示,果蝇体细胞中共有______对染色体。 (2)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A、a在X染色体上,红眼、白眼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__________。 (3)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________,该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________种配子。 (4)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则F1长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答案 (1)4 (2)伴性遗传 (3)DdXaY 4 (4)ddXaXa或ddXaY 解析 (1)依据图中所示,雄性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Y;雌性果蝇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即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X和X。(2)控制红眼、白眼的基因A、a在X染色体上,红眼、白眼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类性状的遗传被称为伴性遗传。(3)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该雄果蝇经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种配子,即DXa、dY、DY、dXa。(4)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雌果蝇的基因型是DdXAXa,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ddXaXa或ddXaY;若仅考虑果蝇的翅型遗传,则F1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DD和Dd,比例为1∶2,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微专题三 染色体与遗传的解题方法学案 浙科版必修2 2018 2019 学年 高中生物 第二 染色体 遗传 专题 解题 法学 浙科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9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