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专练十四世界微观区域分析型.doc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专练十四世界微观区域分析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高考选择题专练专练十四世界微观区域分析型.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练十四 世界微观区域分析型 (2018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调研)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图为“非洲肯尼亚山位置图”和“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坡的坡向及降水较多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坡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东南坡 东南信风迎风坡 C.西北坡 东北信风迎风坡 D.西南坡 盛行西风迎风坡 2.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 ) A.高山草甸、灌丛、森林 B.灌丛、高山草甸、森林 C.森林、高山草甸、灌丛 D.高山草甸、森林、灌丛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山脉位于赤道附近,不受盛行西风影响,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基本相同,不是造成降水差异的原因,A、D错误。若甲坡的坡向是东北坡或西北坡,气压带南移时,受东北信风带控制。东北信风来自大陆内部,降水少,不是多雨的原因,C错误。若是东南坡,气压带风带北移时,受东南信风影响,东南信风来自海洋,迎风坡降水多,故选B。第2题,山地垂直自然带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向下做垂线,①②③自然带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在减少。结合选项中植被类型,耗水量由小到大依次是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图中①②③自然带依次是高山草甸、灌丛、森林,故选A。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据此完成3~5题。 3.由图可知( ) A.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B.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 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4.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高,融冰快 B.近岸有河流注入,导致融冰快 C.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 D.近岸暖流增温作用明显 5.南极“近岸冰间湖”( ) A.使南极沿岸温度升高 B.使海水盐度降低 C.使南极沿岸变得湿润 D.有利于海鸟寻找食物 答案 3.A 4.C 5.D 解析 第3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 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不一致,海冰范围内有冰间湖,无冰覆盖,所以海冰范围不代表海冰覆盖面积。第4题,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低,南极大陆没有河流,沿岸受寒流影响。第5题,南极“近岸冰间湖”受离岸风影响形成,南极大陆寒冷干燥,冰间湖不能使南极沿岸温度升高,水面没有冰,有利于海鸟寻找食物,受离岸风影响,不能使南极沿岸变得湿润,冰间湖属于海水的一部分,不能使海水盐度降低。 读“阿留申群岛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群岛上多参天大树,植被茂盛 B.降水较多 C.无火山活动 D.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大陆东部 7.群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上升流 B.冷暖海水交汇 C.海底藻类茂盛 D.火山灰沉降 8.当阿留申群岛地区气压值达到一年中最低值时,阿留申群岛相比马来群岛 (0附近)( ) A.阿留申群岛黑夜短白昼长 B.马来群岛正午日影朝南 C.两地均为日出东南 D.马来群岛白昼达到最长 答案 6.B 7.B 8.C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9~11题。 9.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 10.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 A.旅游功能突出 B.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 11.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答案 9.B 10.A 11.D 解析 第9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棕榈岛跨度达15公里,增加海岸线720公里,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泊位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故答案选B项。第10题,根据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故A正确;商业功能、高级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故B、D项错误;绿化率没有数据显示,无法确定,故C错误。故答案选A。第11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故D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乙、丙( ) A.地貌分别是峡谷、冲积扇、三角洲 B.地貌分别由流水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C.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 D.地貌特征分别是山高谷深、地形平坦、地势低平 13.制约丁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灌溉水源 B.劳动力 C.热量 D.科技水平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图中甲、乙、丙地貌分别是峡谷、冲积平原、三角洲,A错误;甲、乙、丙地貌分别由流水侵蚀、流水沉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可知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C错误;甲、乙、丙地貌特征分别是山高谷深、地形平坦、地势低平,D正确。第13题,丁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比较高,气温低,制约丁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小麦和青稞,劳动力和科技水平不是主要因素,选择C。 (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图1为“美国波士顿市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分布图”,波士顿(5258′N)城市发展经历过三次转型:贸易港口和渔港→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的制造业中心→微电子、生物技术等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使经济不断腾飞。与此同时,波士顿城市建设也经历了巨大变化,“大开挖”工程将城市中心的高架中央大道拆除,把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改变了地面拥堵现象(图2)。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波士顿不同阶段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正确的是( ) A.早期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成为贸易港 B.第二阶段以资源密集型的工业为主 C.128公路沿线是高科技企业选址的理想地带 D.波士顿的气候比硅谷的气候更温暖湿润 15.“大开挖”工程获得的土地适宜规划的城市功能为( ) ①工业用地 ②居住用地 ③仓储用地 ④生态用地 ⑤商业用地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波士顿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早期依靠便利的水运条件发展成为贸易港,A错。第二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加工制造业为主,B错。128公路沿线是高科技企业选址的理想地带,C对。波士顿的气候比硅谷的气候冷湿,D错。第15题,根据材料,“大开挖”工程将城市中心的高架中央大道拆除,把交通引入地下隧道,即“大开挖”工程位于城市中心,获得的土地适宜规划的城市功能为居住用地,②对。生态用地,④对。商业用地,⑤对。市中心不适宜发展工业用地,①错。仓储用地占地面积大,不适宜,③错。B对。 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下图为“中国—缅甸油气管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中缅输气管道在施工难度上被称为“超级工程”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AB段,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B.BC段,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C.CD段,喀斯特地貌区,高温天气多 D.AD段,多地震、泥石流等灾害 17.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有利于(双选)( ) A.拉动珠三角地区重化工业发展 B.石油进口途径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C.促进沿线地区能源结构优化 D.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答案 16.BD 17.BC 解析 第16题,仔细读图,结合中国西南地区地形与东南亚地形,AB段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A错误;CD段位于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洪涝灾害频繁,C错误;BC段处于我国横断山区的南部延伸地带,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崎岖;整个AD段,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附近,多地震、泥石流等灾害,B、D对。故选B、D。第17题,由图可知中缅石油管道向北经云贵高原到达四川盆地的重庆市,有利于拉动我国西南地区重化工业发展,A错误;我国石油进口主要由马六甲海峡通过海陆运输到达,而中缅石油管道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通过陆路运输到达我国境内,实现石油进口途径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而且可以促进沿线地区能源结构优化,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状况,B、C正确,D错误。故选B、C。 (2018苏州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A.位于热带地区,南北距离约4 400千米 B.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水系呈放射状 C.洋流向北流动,流经海域有渔场分布 D.地处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19.与甲地相比较,乙地(双选)( ) A.正午的日影更长 B.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更大 C.日出时间晚于甲地 D.春分日这天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更小 答案 18.BC 19.BD 解析 第18题,根据图中纬度判断图示区域为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经度为12E~20E,因此为非洲西部。结合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地区,南北跨经度约为16,距离大约为1 800 km,A错误;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河流水系呈放射状,B正确;图示西侧为本格拉寒流,洋流向北流动,流经海域易形成渔场,C正确;地处非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D错误。故选B、C。第19题,甲地和乙地的日影长短取决于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因此不知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正午日影的变化,A错误;乙地的纬度比甲地高,因此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更大,B正确;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乙地的昼长大于甲地,昼长越长,日出时间越早,因此乙地的日出时间不一定晚于甲地,C错误;春分日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因此乙地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比甲地小,D正确。故选B、D。 (2018常州市高三模拟)“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医药谷”宜人气候的形成主要受益于(双选)( ) A.纬度位置 B.植被类型 C.洋流影响 D.大气环流 21.此处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是(双选)( ) A.海岸线曲折,多深水良港 B.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 C.该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 答案 20.CD 21.BD 解析 第20题,该地纬度较高,宜人气候指的是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是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及常年受西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不是温暖宜人气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气候决定植被类型。故选C、D。第21题,此处有多所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集聚发展,高技术产业集聚,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是区内拥有航空港,高速公路贯穿,B正确。海岸线曲折,多深水良港对高技术产业影响小,A错误。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高校多,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D正确。故选B、D。 (2018南京市、盐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科特迪瓦地处几内亚湾沿岸,以7N为界,划分为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该国人口2 200多万(2014年普查),其中近1/4为外来人口。 2017年11月,中国承建的苏布雷水电站竣工,其是该国30多年来建设的第一个水电站,也是其能源平衡战略的核心项目。读“科特迪瓦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据材料对科特迪瓦的有关判断,合理的有(双选)( ) A.南部雨林区人口密度小于北部草原区 B.是非洲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C.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河流径流量丰富 D.海岸线平直且漫长,东西长约 5 000 km 23.苏布雷水电站建设对该国的影响,说法合理的有(双选)( ) A.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B.调节吉格洛水库径流,减轻旱涝灾害 C.调蓄水量,缓解下游地区沙漠化压力 D.增加就业,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答案 22.BC 23.AD 解析 第22题,读图可知,科特迪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部雨林区,因此南部雨林区人口密度大于北部草原区,A 错误;从图中可读出海岸线经度跨度约5,东西长约500 km,D错误。根据材料“近1/4为外来人口”可知是非洲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B正确;根据河流流向和热带雨林气候可知该地地势大致北高南低,河流径流量丰富,C正确。故选B、C。第23题,苏布雷水电站建设能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带动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A、D正确。吉格洛水库位于水坝上游,苏布雷水电站不能调节其水量,B错误;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沙漠化压力较小,C错误。故选A、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19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选择题 专练专练 十四 世界 微观 区域分析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39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