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8 化学仪器的使用练习.doc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8 化学仪器的使用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8 化学仪器的使用练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58 化学仪器的使用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甲、乙、丙、丁四种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A. 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 B. 乙装置:橡皮管的作用是能使水顺利流下 C. 丙装置:用图示的方法不能检查此装置的气密性 D. 丁装置:先从①口进气集满二氧化碳,再从②口进气,可收集氢气 【答案】C 2.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图a所示装置干燥SO2气体 B. 用图b所示装置蒸发氯化钠溶液得氯化钠晶体 C. 用图c所示装置分离有机层与水层,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 用图d所示装置测量氨气的体积 【答案】B 【解析】A. 用图a所示装置干燥SO2气体,干燥管在使用时从大口进气,A不正确;B. 用图b所示装置蒸发氯化钠溶液得氯化钠晶体,因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且受热不分解,故B正确;C. 用图c所示装置分离有机层与水层,水层要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C不正确;D. 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D不正确。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镊子夹住pH试纸蘸取NH4Cl溶液测溶液的pH B. 洗涤沉淀时将沉淀转移至烧杯中,进行冲洗后过滤,并重复2-3次 C. 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应缓慢地将碱溶液倒入酸中,防止液体飞溅 D. 使用滴定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不能将滴定管内液体放空 【答案】D 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油分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B. 用浓氨水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C. 配制银氨溶液时,先在试管中加入稀氨水,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 D. 配制Cu(OH)2悬浊液时,在2mL 10% CuSO4溶液中滴入几滴2%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A、蒸馏时温度计的作用是测量蒸馏物蒸气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处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A正确;B、浓氨水与银不反应,应该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B错误;C、配制银氨溶液时应该是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C错误;D、配制Cu(OH)2悬浊液时,应该是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的溶液2mL,滴入2%的硫酸铜溶液4~6滴,D错误。 5.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 KMnO4溶液 在50mL酸式滴定装中装入KMnO4溶液,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KMn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 B 清洗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 先用稀硝酸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100mL1.0molL-1CuSO4溶液 称取CuSO45H2O固体25.0g,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B 【解析】在50mL酸式滴定装中装入KMnO4溶液,调整初始读数为30.00mL后,将剩余KMnO4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液体体积大于20.00 mL,故A错误;银溶于稀硝酸,银镜反应实验后的试管先用稀硝酸清洗,再用水清洗,故B正确;测定醋酸钠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应该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故C错误;配制100mL1.0molL-1CuSO4溶液,不能把固体直接放在容量瓶中溶解,故D错误。 6.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 同位素的性质完全相同 B. H2O分子比较稳定,是因为水分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大 C. 在船身上装锌块来避免船体遭受腐蚀;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配制1L 1mol/L NaCl溶液,可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的NaCl固体 【答案】C 7.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中测定锌粒与1mol/L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只需测定注射器中收集氢气的体积 B. 图B装置中进行50mL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测定,使温度计温度升高的热量就是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的热量 C. 图C酸碱中和滴定中,可以在滴定过程中用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D. 图D滴定管中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26.50mL 【答案】C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25.00mLNa2CO3溶液 B. 用排水法收集NH4Cl 与Ca(OH)2 共热制得的氨气 C.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木炭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中的CO2 D. 向溶有NO2 的黄色浓硝酸中通入足量O2,使其变为无色 【答案】D 【解析】A、量筒只能量取25.0mL溶液,故A错误;B、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故B错误;C、木炭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既有SO2,也有CO2,而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错误;D、NO2 与O2在水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硝酸,所以D正确。 9.一种从含Br-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包括过滤、氧化、正十二烷萃取及蒸馏等步骤。已知: Br2 CCl4 正十二烷 密度/gcm-3 3.119 1.595 0.753 沸点/℃ 58.76 76.8 215~2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装置过滤时,需不断搅拌 B. 用乙装置将Br-氧化为Br2 C. 丙装置中用正十二烷而不用CCl4,是因为其密度小 D. 可用装置丁进行蒸馏,先收集正十二烷再收集Br2 【答案】B 10.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原理、方法、装置和操作正确的是 A. ①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B. ②干燥Cl2 C. ③检验K2CO3中的K+ D. ④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 【答案】C 【解析】A. 收集氨气时导管口要插到试管底部,A错误;B. 干燥Cl2时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B错误;C. 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C正确;D. 碘易升华,KI固体不能,则利用图中装置分离出碘时,在蒸发皿的上方应利用玻璃片收集碘,D错误,答案选C。 1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原理正确的是 甲 乙丙 丁 A. 实验室用装置甲可制取少量蒸馏水 B. 乙表示配制100 mL 0.10 molL-1 NaCl溶液时转移溶液 C. 丙中操作是通过焰色反应检验样品中是否含有K+ D. 装置丁用于蒸发NH4Cl溶液得到NH4Cl晶体 【答案】B 12.下列实验装置图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答案】C 【解析】A、NO易被氧化为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错误;B、甘油是丙三醇,与水互溶,不能分液,B错误;C、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烧瓶中注水,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烧瓶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C正确;D、定容时应该用胶头滴管,D错误。 13.下列四组实验中,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 收集NH3 B. 固体NaHCO3分解 C. 制备Fe(OH)2沉淀 D. 配制稀硫酸 【答案】A 14.Na2O2具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推测Na2O2与H2能发生反应。为了验证此推测结果,该同学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Ⅰ.实验探究 (1)图中A是制取氢气的装置,从图所示的仪器中选择一部分组装成一套能随开随停的装置,选择的仪器编号是_________。 (2)装置A中用粗锌和稀盐酸制取氢气,B装置中所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入下列步骤的字母)。 A.加热至Na2O2逐渐熔化,反应一段时间 B.用小试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打开K1、K2 通入氢气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关闭K1、K2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由此可推出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数据处理 (5)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欲测定C 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白色固体中未反应完的Na2O2含量。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固定、夹持仪器外,还有电子天平、烧杯、酒精灯、蒸发皿和_________,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偏 大” “偏小”或“不变”)。 【答案】 acde 碱石灰 吸收氢气中的水和氯化氢 CBAD Na2O2+H22NaOH 玻璃棒 蒸发结晶 偏小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淡黄色的粉末慢慢变成白色固体,则氢气与Na2O2发生了反应;无水硫酸铜未变蓝色,则反应没有生成水,根据原子守恒,Na2O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2+H22NaOH。 (5)①由题意结合流程,操作2是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故操作2名称为:蒸发结晶;蒸发操作除用到酒精灯、蒸发皿外,还要用玻璃棒搅拌;②设样品中Na2O2质量为x g、NaOH质量为y g,则x+y=m1,生成NaCl的质量为58.5()=m2,解得:x=39();在转移溶液时,若溶液转移不完全,则测得NaCl的质量(m2)偏小,根据上述Na2O2质量的表达式可得,测得的Na2O2的质量(x)会偏小,所以测得的Na2O2质量分数偏小。 15.实验室用图示装置制备KC1O溶液,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制备髙效净水剂K2FeO4。 <査阅资料>O2与KOH溶液在20℃以下反应生成KC1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1O3;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5℃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得到足量KC1O后,将三颈烧瓶上的导管取下,依次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水浴控制反应温度为25℃,搅拌1.5 h,溶液变为紫红色(含K2Fe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饱和KOH溶液,冷却至0℃~5℃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得到K2FeO4粗产品。 (4)K2FeO4粗产品含有Fe(OH)3、KC1等杂质,其提纯步骤为: ①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KOH溶液中。 ②过滤。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搅拌、静置、过滤,用乙醇洗涤2~3次, 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5)称取提纯后的K2FeO4样品0.2200 g于烧杯中,加入强碱性NaCr(OH)溶液,反应后再加稀H2SO4调节溶液呈强酸性,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放入锥形瓶,用0.01000 mol/L的(NH4)2Fe(SO4)2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30.00 mL。涉及主要反应为: Cr(OH)4-+FeO42- =Fe(OH)3↓+CrO42-+OH- 2CrO42-+2H+Cr2O72-+H2O 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 则该K2FeO4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液漏斗 MnO2+4H++2Cl-Mn2++Cl2↑+2H2O 防止Cl2与KOH反应生成KC1O3 HC1 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3C1O-+2Fe3++10OH-=2FeO42-+3Cl-+5H2O 将滤液置于冰水浴中,向滤液中加入饱和KOH溶液 90.00% (3)足量KClO中依次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K2FeO4、KCl和水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 故答案为:3ClO-+2Fe3++10OH-═2FeO42-+3Cl-+5H2O;-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8 化学仪器的使用练习 2019 高考 化学 难点 剖析 专题 58 仪器 使用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40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