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doc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 内容 3、古诗两首 复备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峨眉山月歌》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望洞庭》,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词语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所描绘地景色。 教学重点:朗读《望洞庭》,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能写出《望洞庭》所描绘地景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解题。 3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 《望洞庭》是诗人秋天行经洞庭湖所作。 三、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学。 要求: (1) 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下列词语:相、和、磨、遥望 (2) 读通课文,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 (2)指名朗读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指导 1.引导理解诗句。(主要针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词句) 理解后同桌练说,指名说。 2.思考讨论。 (1)诗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2)“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3)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3.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挂图。 指名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学生观察书上的图,朗读诗句。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指导停顿方法和重音。 2.教师范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 4.指导背诵。 五、作业 读诗句,解释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湖沟秋月两相和,潭面无见镜未磨。 (1)“相”的意思是 ,“和”的意思是 ,“镜”的意思是 ,在这里指 。 (2)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 的特点。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半轮”的意思是 ,“影”指 。 (2)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 。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教学反思:学习《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思”字,让学生自学古诗,并从古诗的字词入手,深入理解诗意,并抓住文中的两个比喻,做到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古诗内容,感悟情感,读好诗歌,体会秋夜思人的意境,也体会28个字的诗歌包含5个地名的不着痕迹的写法。 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 接着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意。在讨论中老师参与学习小组讨论。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 5 页 共 5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望洞庭 峨眉山月歌 2019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苏教版 2019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峨眉山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652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