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古朗月行教案 教科版.doc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古朗月行教案 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古朗月行教案 教科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教案 教学 目标 1、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2、 理解诗中蕴含的政治讽喻意义。 教学 重难点 1、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2、理解诗中蕴含的政治讽喻意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明月诗人”是中国诗人所向往的最高桂冠,中国历史最终馈赠给人类的三大“明月诗人”当中,李白的明月最是雄奇飘逸(苏轼的名誉最富于情思,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的明月则无人企及、无法超越)。 而我们对于李白的的认识最早也是缘于他的明月诗。《静夜思》几乎是我们所有人对唐诗最初最深刻的记忆了。今天我们将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明月诗:《古朗月行》。 二、美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重音和节奏。 2、指明学生朗读,正音正字。 3、听教师示范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歌。 5、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这几遍朗读,同学们了解到诗歌的大意了吗? 明确:诗歌描绘了月由圆到缺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思考:诗中哪些句子描绘了月由圆到缺的变化。 明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2、 诗人是怎样描写圆月的? 3、诗人对于这轮明亮的圆月有着怎样的情感? 明确:惊奇、无比喜爱。在诗人心中,圆月就是光明的象征。 4、请学生朗读1-8句,体会诗人对圆月的喜爱之情。 5、“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描绘了月亮怎样的情形? 明确:描绘了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的情形。 6、这时候诗人的情感又有怎样的变化?诗中是如何描绘的? 7、全班齐读9-14句,体会诗人矛盾重重而又忧心如焚的情感。 四、质疑探究,探究诗歌主旨。 1、学生自读诗歌,找出诗歌中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质疑: 问题预设: (1) 诗中为什么要引入神话传说? (2) 诗中为什么要提到后羿? (3) 诗人这样喜爱圆月,为什么还要写月由圆到蚀呢?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听教师朗读。 学生齐读。 学生讨论明确。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 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讨论明确。 学生讨论明确。 学生朗读。 学生讨论明确。 学生讨论明确。 学生小组讨论,质疑。讨论明确答案。 作业 背诵古诗,准备默写。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 3 页 共 3 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古朗月行教案 教科版 2019 秋季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朗月行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66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