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专题训练(三)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专题训练(三)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专题训练(三)练习 (新版)苏科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训练(三) 中点问题常用思路 在解答几何问题时会遇到不少中点问题,解答这类问题通常考虑运用以下四类方法解答: (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解答;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3)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解答; (4)构造三角形中位线解答. ► 类型一 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中点问题 1.如图3-ZT-1,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BC=12,CD=AC=16,M,N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 (1)求证:MN⊥AC; (2)求MN的长. 图3-ZT-1 ► 类型二 与垂直平分线有关的中点问题 2.如图3-ZT-2,在△ABC中,∠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如果AB=AC,求证:BM=MN=NC. 图3-ZT-2 ► 类型三 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有关的中点问题 3.如图3-ZT-3①,在锐角三角形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 (1)求证:MN⊥DE. (2)连接DM,ME,求证:∠DME=180-2∠A. (3)若将锐角三角形ABC变为钝角三角形ABC,如图②,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 图3-ZT-3 ► 类型四 与三角形中位线有关的中点问题 4.如图3-ZT-4,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BC,M,N分别是对角线BD,AC的中点,试探索MN与AD,BC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3-ZT-4 5.xx白银 如图3-ZT-5,已知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 (1)求证:△BGF≌△FHC; (2)设AD=a,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求矩形ABCD的面积. 图3-ZT-5 6.已知M为△ABC的边BC的中点,AB=12,AC=18,BD⊥AD于点D,连接DM. (1)如图3-ZT-6①,若AD为∠BAC的平分线,求MD的长; (2)如图3-ZT-6②,若AD为∠BAC的外角平分线,求MD的长. 图3-ZT-6 7.如图3-ZT-7①,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接FG,延长AF,AG,与直线BC分别相交于点M,N. (1)试说明:FG=(AB+BC+AC); (2)如图②,若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则线段FG与△ABC的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若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则线段FG与△ABC三边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图3-ZT-7 详解详析 专题训练(三) 中点问题常用思路 1.解:(1)证明:如图,连接AM,CM, ∵∠BAD=∠BCD=90,M是BD的中点, ∴AM=CM=BM=DM=BD. 又∵N是AC的中点,∴MN⊥AC. (2)∵∠BCD=90,BC=12,CD=16, ∴BD==20, ∴AM=BD=20=10. ∵AC=16,N是AC的中点, ∴AN=16=8,∴MN==6. 2.证明:如图,连接AM,AN.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 ∴BM=AM,NC=AN, ∴∠MAB=∠B,∠CAN=∠C. ∵∠BAC=120,AB=AC, ∴∠B=∠C=30, ∴∠MAB+∠CAN=60,∠AMN=∠ANM=60, ∴△AMN是等边三角形, ∴AM=AN=MN, ∴BM=MN=NC. 3.解:(1)证明:如图①,连接DM,ME. ∵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是BC的中点, ∴DM=BC,ME=BC,∴DM=ME. 又∵N为DE的中点,∴MN⊥DE. (2)证明:由(1)知DM=ME=BM=MC, ∴∠BMD+∠CME =(180-2∠ABC)+(180-2∠ACB) =360-2(∠ABC+∠ACB) =360-2(180-∠A) =2∠A, ∴∠DME=180-2∠A. (3)(1)中的结论成立;(2)中的结论不成立. 理由如下:如图②,连接DM,ME.在△ABC中,∠ABC+∠ACB=180-∠BAC. ∵DM=ME=BM=MC, ∴∠BME+∠CMD=2∠ACB+2∠ABC =2(180-∠BAC) =360-2∠BAC, ∴∠DME=180-(360-2∠BAC) =2∠BAC-180. 4.解:MN∥AD∥BC,MN=(BC-AD). 理由如下:连接AM并延长交BC于点H,如图所示. ∵AD∥BC,∴∠ADB=∠HBD. 在△AMD和△HMB中, ∴△AMD≌△HMB,∴AM=MH,AD=BH. ∵AM=MH,AN=NC, ∴MN∥HC,MN=HC, ∴MN∥BC∥AD,MN=(BC-AD). 5.解:(1)证明:∵F,G,H分别是BC,BE,CE的中点, ∴FH∥BE,FH=BE=BG, ∴∠CFH=∠CBG. 又∵BF=CF,∴△BGF≌△FHC. (2)连接EF,GH.当四边形EGFH是正方形时,可得EF⊥GH且EF=GH. ∵在△BEC中,G,H分别是BE,CE的中点, ∴GH=BC=AD=a,且GH∥BC, ∴EF⊥BC. ∵AD∥BC,AB⊥BC, ∴AB=EF=GH=a, ∴矩形ABCD的面积=ABAD=aa=a2. 6.解:(1)如图①,延长BD交AC于点E, ∵AD为∠BAC的平分线,BD⊥AD, ∴BD=DE,AE=AB=12, ∴CE=AC-AE=18-12=6.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MD是△BCE的中位线, ∴MD=CE=6=3. (2)如图②,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 ∵AD为∠BAE的平分线,BD⊥AD, ∴BD=DE,AE=AB=12, ∴CE=AC+AE=18+12=30. 又∵M为△ABC的边BC的中点, ∴MD是△BCE的中位线, ∴MD=CE=30=15. 7.解:(1)∵BD⊥AF, ∴∠AFB=∠MFB=90. 在△ABF和△MBF中, ∴△ABF≌△MBF, ∴MB=AB,AF=MF. 同理:CN=AC,AG=NG, ∴FG是△AMN的中位线, ∴FG=MN =(MB+BC+CN) =(AB+BC+AC). (2)FG=(AB+AC-BC). 理由:如图①,延长AF,AG,与直线BC分别相交于点M,N, ∵AF⊥BD, ∴∠AFB=∠MFB=90. 在△ABF和△MBF中, ∴△ABF≌△MBF, ∴MB=AB,AF=MF. 同理:CN=AC,AG=NG, ∴FG=MN =(MB+CN-BC) =(AB+AC-BC). (3)FG=(AC+BC-AB). 理由:如图②,延长AF,AG,与直线BC分别相交于点M,N. ∵AF⊥BD, ∴∠AFB=∠MFB=90. 在△ABF和△MBF中, ∴△ABF≌△MBF, ∴MB=AB,AF=MF. 同理:CN=AC,AG=NG, ∴FG=MN =(CN+BC-MB) =(AC+BC-AB).-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9章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 专题训练三练习 新版苏科版 2019 年春八 年级 数学 下册 中心对称 图形 平行四边形 专题 训练 练习 新版 苏科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71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