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4 科学测量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4 科学测量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4 科学测量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4节 科学测量 一、填空题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005 km=________m=________mm。 (2)2.78103 μm=________m=________cm。 (3)0.01mm=________nm=________m。 (4)25 cm3=________mL=________m3。 (5)210-4m3=________L=________cm3。 2.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__(填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酒精的体积,该量筒的分度值为________,量程为________,酒精的体积为________。 4.某同学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忘记书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________。 (2)茶杯的高度是10________。 (3)科学书本的宽度是1.68________。 (4)一个中学生的身高是1.67________。 5.指出下图所示测量操作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摄氏温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至______。王楠同学测量体温后,体温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他的体温是________℃。 7.图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__是体温计,其示数是________℃,体温计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在下一次测量前要用力向下甩,其目的是________。另一支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 8.下图是某同学测体温时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_______℃,该同学的体温属于__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范围。现在,英美等国家多用华氏温度计。华氏温度计是荷兰人华伦凯特在1709年用酒精制作的温度计,他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212F,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F,用F代表华氏温度,温度计刻度均匀,每格表示1F,请利用这些知识得出该体温计的读数也可以记作________ F。(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用一支读数为38℃的没有甩过的医用体温计,先后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如果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和38.8℃,那么这支医用体温计上显示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a、b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停止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1.下列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情形正确的是(单位:cm)( ) 12.xx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 ) A.cm B.dm C.mm D.μm 13.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 A.2.5m B.2.5dm C.2.5cm D.2.5mm 14.下列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15.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中最适合选择( ) A.量程为15cm,分度值为0.5mm B.量程为10m,分度值为1dm C.量程为15cm,分度值为1mm D.量程为3m,分度值为1mm 16.在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错误的是( ) A.选用测量范围大于100℃的水银温度计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沸水中 C.读数时应取出温度计 D.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 17.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mm B.1cm C.1dm D.lm 18.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判断出图中留下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19.小明同学想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请你帮他从下面提供的器材中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 A.长为30cm,分度值为1mm的钢尺 B.长为1m,分度值为0.5cm的木尺 C.长为3m,分度值为1cm的钢卷尺 D.长为30m,分度值为1dm的皮卷尺 20.有五把刻度尺:①零刻线已磨损的尺;②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③分度值不是1mm的尺;④比被测长度短的尺;⑤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子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⑤ C.③和④ D.五把都不行 21.下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时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5.50cm B.1cm、8.30cm C.lmm、8.30cm D.lmm、2.80cm 三、综合题 22.估测一高度为h、底部直径为D的啤酒瓶的容积,先将瓶子正立,倒入一些水,用刻度尺量出水面高度为h1,然后用塞子堵住瓶口,将瓶子倒立,再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h2,如图所示,则可得出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 23.下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胶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实际使用时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某同学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同一杯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5 5 000 (2) 2. 7810-3 0.278 (3)104 10-5 (4)25 2.510-5 (5)0.2 200 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要记住各单位间的进率,由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时要乘单位间的进率,由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时要除以单位间的进率,同时要注意使用科学计数法。 2.cm 3.10解析: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由图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O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 10 cm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3. 10 cm。 3.1mL O~l00mL 69mL 4. (1)mm (2) cm (3)dm (4)m 5.(1)没有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2)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3)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4)刻度尺放斜了 6.冰水共存物 沸水 35℃ 42℃ 36.5 7.甲 37 让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36 8. 37.2 正常 99.0 解析:体温计此时的示数为37.2℃,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所以判断该同学的体温是正常的;根据温度计刻度的划分可知,华氏温度的212 F相当于摄氏温度的100℃,同样的华氏温度32 F相当于摄氏温度的O℃,设华氏温度的T对应的摄氏温度为37.2℃,则根据关系可列出,得T=98.96F≈99.0F。 9. 38℃ 38.8℃ 解析:体温计也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体温计原先的示数是38℃,测37.5℃的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水银不能流回玻璃泡内,故示数仍为38℃。而当用其测38.8℃的体温时,水银可以膨胀到38.8℃刻度处,故读数应为38.8℃。 10. b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部 44 11.B 解析:A中厚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跟木块边缘对齐;该刻度尺为厚刻度尺,C中测量时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木块;D中刻度尺没有放正。故选B。 12.D 解析:PM2.5正式被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故A、B、C错误,D正确。 13.C 解析: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为2.5 cm,2.5m、2.5 dm、2.5mm都不符合实际。 14.D 解析:由图知,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C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太少,此方法错误;D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15.D 解析:A、C中尺子的量程是15 cm.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B中尺子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 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D中尺子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高,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 16.C 解析: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否则读数不准确。 17.A 解析: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即1mm。 18.B 解析:脚长读数是0.2510m,所以“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0.25m7=1.75m。 19.D 20.B 解析: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刻度尺无法读数,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测量不准确。 21.D 解析:由图可知,在5~6 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线不是零刻度线,而是5. 50 cm的刻度线,金属片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8. 30 cm,所以金属片的长度即为两刻度值差L=8.30cm-5.50 cm=2.80cm。 22. πD2 (h1+h2)/4 解析:瓶子正立时水的体积为(πD2/4)h1; 当瓶子倒立时水的体积不变,水面以上的容积为(πD2/4)h2, 故瓶子的容积为(πD2/4)h1+(πD2/4)h2=πD2(h1+h2)/4。 23.采用更细的玻璃管(或采用容积更大的瓶子等) 24.不相同 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1.4 科学测量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年级 科学 上册 入门 测量 同步 练习 新版 浙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72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