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5.doc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5.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复习1、2段中的典故、重点句子。 (2)掌握第三段中的典故。 2、过程和方法:在掌握典故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掌握典故,把握作者的情感。 自主学习: 一、重点词语: 1、逸兴遄飞:遄,急速地。 2、邺水朱华:朱华,原指荷花。这里指邺下的文采。 3、帝阍:朝廷。 4、舛:不顺。 5、屈贾谊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屈,窜,使动用法。 6、所赖君子见机: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7、青云之志:高远的志向。 8、东隅:日出之处,这里引申为青春年少。 9、桑榆:日落之处,这里引申为年老迟暮。 10、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 二、典故理解:(此段十五个典故,参看注释理解其作用及表现意义) 合作探究: 1.本段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①“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 ②“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 ③“马援”(老…穷…)马援过的虽是转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但胸中之志并未稍减。他常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马援列传》)。→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④“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 ⑤“北海”“扶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珍惜时光,追求远大。 ⑥、孟尝、阮籍→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2、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简析:第三段内容: 第一层 1.第一句:过渡,由登览之乐到宴会之乐。 2.第二句:写管弦之盛,歌声之美。 3.第三句:四六句对四六句,铺叙欢饮娱乐的场景,用典故暗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 4.第四句:两个三字句,由喜悦渐生悲慨。 5.第五句:把视野扩展到宴会外——为下面抒情张本。 6.第六句:揭示哲理,一是慨叹宇宙之大,二是感叹人生无常。 7.第七句:是虚写,言言“望”“看”,实际是想。语义双关,由日落,云海想到长安和东北的吴会。 8.第八句:由宇宙的广漠衬托人生之渺小,从而引发感慨。 9.第九句:一问一答,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10.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11.小结:本层集中笔墨,描写和渲染阁中气氛,赞美文人雅士们的气概和风采。 第二层: 1.写冯唐、李广的目的是什么?—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 2.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志。” 3.引用了哪两个典故,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酌贪泉……犹欢。” 4.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反成自己坚定的意志。 5.小结:本层笔锋陡转,由盛赞良辰美景文人墨客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之感慨,为自己也为别的文人被压抑被埋没深鸣不平。 问题: 检测清盘: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 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对下面句中括号内的词的解说错误的是( ) A. (睢园)绿竹 睢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 B.气凌(彭泽)之樽 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 C.邺水(朱华) 朱华:曹丕诗中有“朱华昌绿池”的句子 D.光照(临川之笔) 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 1 答案:C C项中“曹丕”应为“曹植”。 2.指出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 )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控蛮荆而引瓯越 C.天柱高而北辰远 D.蟹六跪而二螯 2答案:A A项中“而”表示承接,连词。B、C、D三项中“而”均表示并列,连词。 3.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3答案: B(无恨主之意。) 4.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4 答案: D(动宾结构。) 5.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5 答案: D(虚实结合。) 二、下面是一副名胜古迹的对联,阅读后回答问题。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1.“一楼何奇”中的“楼”具体指的应该是( ) A.鹳鹊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黄鹤楼 2.“两字关情”中的“两字”指的是 ( ) A.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说到的“千”、“一”。 B.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说到的“老”、“穷”。 C.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说的“忧”、“乐”。 D.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提到的“愁”、“愈”。 3.这副对联的内容丰富,归纳上下联的主要意思正确的应该是 ( ) A.上联写楼的史实,下联写作者的感慨。 B.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 位置。 C.上联写楼的传说,下联写湖光景色。 D.上联写楼的史实和传说,下联写洞庭湖的风景大观和作者的感慨。 答案:1B 2 C 3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心连广宇 16 滕王阁序导学案2 苏教版必修5 2019 高中语文 第四 专题 滕王阁序导学案 苏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84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