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训练06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docx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训练06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训练06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docx(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寒假训练06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2018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所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C.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D.把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2.【2018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氢氧化钠、盐酸分离铁粉和铝粉混合物,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 B.a→b发生的反应为AlO+H++H2O===Al(OH)3↓ C.b→c→Al的反应条件分别为:加热、电解 D.X为NaOH溶液,Y为盐酸 1.【2018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铝胶体可用来对自来水净水和杀菌消毒 B.“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C.BaCO3常用来做胃镜中的“钡餐” D.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用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单质 2.【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题】由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20克,投入过量某稀硫酸中,生成标况下气体11.2L,则两种金属不可能的组成是() A.钠和锌 B.铜和铝 C.铜和镁 D.镁和钠 3.【2018学年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一下学期期末仿真模拟(二)化学试题】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电解法制取铝单质时也可以采用电解氯化铝以降低成本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4.【2018年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化学试题】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反应情况正确的是() A.含0.01mol KOH和0.01mol Ca(OH)2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 B.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C.K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 D.向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5.【2018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NaAl(OH)2CO3。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 C.1mol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3molHF D.该药剂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6.【2018年江苏省沭阳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药物“胃舒平”中含有氢氧化铝,可用来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7.【2018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反应现象都相同的是() A.NaHSO4和Ba(OH)2B.AlCl3和NaOH C.Na2CO3和H2SO4D.NaAlO2和H2SO4 8.【2018年吉林省吉林毓文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下列物质中,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的化合物是( ) ①A1 ②Al2O3③Al(OH)3④NaHCO3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2018学年安徽省阜阳三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H+、Mg2+、Al3+、NH、Cl-、AlO。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Mg2+、Al3+、NH B.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含AlCl3 C.原溶液中Al3+与N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原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Cl-、AlO 10.【2018学年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无水AlCl3易升华,可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等,工业上由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和Fe2O3,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石油焦(主要成分是C)为原料制备无水AlCl3:2Al2O3+6Cl2===4AlCl3+3O2;回答以下问题: (1)Al在元素周期表最中的位置是________。 (2)生产中加入石油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焦炭后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l2O3+C+Cl2AlCl3+X↑,设计实验确定气体X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提纯AlCl3粗产品时,需加入少量铝粉,可使熔点较低的FeCl3转化为熔点较高的FeCl2,从而避免在AlCl3中混入铁的氯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为测定制得的无水AlCl3产品(含FeCl3杂质)的纯度,称取16.25g无水AlCl3样品,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物,沉淀物经洗涤、灼烧、冷却、称重,残留固体质量为0.32g。 ①过程涉及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lCl3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铝土矿为原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纯氧化铝 ①写出滤液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滤液乙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寒假训练06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典题温故 1.【答案】A 【解析】A.Al2O3熔点 (以刚玉为例,是2054℃)非常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故A正确;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来,因为铝表面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高,故B错误;C.常温下,铝单质与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C错误;D.把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开始氢氧化钠过量,不会产生白色沉淀,随着反应进行,后来有白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A。 2.【答案】A 【解析】A.b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c为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a为偏氯酸钠溶液,只能和酸反应,不能和碱反应,故A错误;B.a为偏氯酸钠溶液,b为氢氧化铝,a→b发生的反应为NaAlO2+HCl+H2O=== Al(OH)3↓+NaCl,离子反应为:AlO+H++H2O===Al(OH)3↓,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b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受热分解2Al(OH)3Al2O3+3H2O,生成氧化铝和水,氧化铝电解2 Al2O34Al+3O2↑,生成铝和氧气,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铁粉和铝粉混合物,加入试剂X,过滤得到铁,试剂X能溶解铝,盐酸和铁、铝都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只和铝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a为偏氯酸钠溶液,偏铝酸钠和适量盐酸反应NaAlO2+HCl+H2O===AL(OH)3↓+NaCl,所以X为NaOH溶液,Y为盐酸,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选A。 二、经典集训 1.【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而净水,但是不能杀菌消毒,杀菌消毒需要强氧化的物质,故A错误;B.透析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技术,人体的血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故B正确;C.用来做胃镜的“钡餐”是硫酸钡,不是碳酸钡,故C错误;D.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但是食盐中加的不是碘单质,而是碘酸钾,故D错误;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假设金属都为+2价,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金属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40。假设金属都为+2价,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二者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40,A不可能;假设金属都为+2价,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视作无穷大,铝的相对原质量为18,二者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介于40之间,B可能;假设金属都为+2价,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视作无穷大,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二者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介于40之间,C可能;假设金属都为+2价,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6,二者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介于40之间,D可能。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由溶液中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氢钠可知,溶液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可能为盐酸,A错误;B.Al2O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得到NaAlO2溶液,Fe2O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则过滤后所得沉淀为Fe2O3,B错误;C.熔融状态下氯化铝不导电,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Al2O3制取铝单质,C错误;D.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溶液为NaAlO2溶液,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D正确;答案选D。 4.【答案】B 【解析】A.CO2首先与Ca(OH)2反应,产生CaCO3沉淀,此时沉淀量逐渐增大,CO2再和KOH反应,此时无沉淀,之后二氧化碳先会和K2CO3反应,生成酸式盐,当反应完全之后再和沉淀CaCO3反应,生成碳酸氢钙,从而沉淀出现溶解现象,所以图像应该是“等腰梯形”的形状,A错误;B.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只产生硫酸钡沉淀,当把硫酸根反应完全,再加氢氧化钡也不产生沉淀,所给图像恰好能表达该反应过程,B正确;C.假设溶液中含1mol KAl(SO4)2,加入1.5mol的Ba(OH)2时生成1.5mol BaSO4和1mol 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最大为2.5mol,再加入0.5mol Ba(OH)2,生成0.5mol BaSO4,溶解1mol Al(OH)3,故沉淀的总物质的量减少,最后只剩下硫酸钡沉淀,C错误;D.含有少量氢氧化钠的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在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此时只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铝沉淀,如果继续加入盐酸,这是沉淀开始溶解,当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达到1∶4时,所产生的氢氧化铝完全溶解,离子方程式如下,H++AlO+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曲线应该是加入1份盐酸时沉淀达到最大,再加入3份盐酸沉底全部消失,与D所给图像不符合,D错误。答案选B。 5.【答案】D 【解析】A.NaAl(OH)2CO3属于盐类,不属于两性氢氧化物,A错误;B.NaAl(OH)2CO3是纯净物,B错误;C.1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4mol HF(分别与2mol氢氧根离子、1mol碳酸根离子反应),C错误;D.NaAl(OH)2CO3与胃中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D正确。答案选D。 6.【答案】D 【解析】氢氧化铝与胃酸的反应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这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本题选D。 7.【答案】A 【解析】A.无论是前者滴入后者,还是后者滴入前者,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A符合;B.氯化铝滴入氢氧化钠发生反应:Al3++4OH−===AlO+2H2O、Al3++3AlO+6H2O=4Al(OH)3↓,现象是开始无沉淀,一段时间后有沉淀;氢氧化钠滴入氯化铝发生反应:Al3++3OH−===Al(OH)3↓,Al(OH)3+OH−===AlO+2H2O,现象是开始有沉淀,一段时间后无现象,所以二者现象不同,B不选;C.碳酸钠滴入硫酸发生Na2CO3+H2SO4===Na2SO4+CO2 ↑+H2O,现象立刻产生气泡;硫酸滴入碳酸钠发生反应:CO+H+===HCO、HCO+H+=== CO2↑+H2O,现象开始无气泡,一段时间后有气泡,所以二者现象不同,C不选;D.偏铝酸钠滴入硫酸中开始时硫酸过量,不会产生氢氧化铝沉淀,现象为开始无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硫酸滴入偏铝酸钠发生反应:AlO+H++2H2O===Al(OH)3↓、Al(OH)3+3H+===Al3++3H2O,现象开始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二者现象不同,D不选;答案选A。 8.【答案】A 【解析】①金属铝与酸反应生成Al3+和氢气,与碱反应生成AlO和氢气,金属铝是单质,故①不正确;②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Al(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正确;NaHCO3属于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故正确;答案选A。 9.【答案】C 【解析】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先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H+,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不存在AlO,当H+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当沉淀最大时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的物质的量不变,说明NaOH和NH反应,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当NH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逐渐减少最终消失,说明溶液中含有Al3+,不含Mg2+,最终溶液中溶质为NaCl、NH3H2O和NaAlO2;A.通过以上分析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有H+、Al3+、NH,故A错误;B.通过以上分析知,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NH3H2O和NaAlO2,故B错误;C.根据图象知,Al3+、NH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3,根据Al3++3OH−===Al(OH)3↓、NH+OH−===NH3H2O知,原溶液中Al3+与NH4+的物质的量之比1∶3,故C正确;D.通过以上分析知,原来溶液呈酸性,则一定不存在弱酸根离子AlO,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答案】(1)第三周期第IIIA族 (2)碳与O2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3)气体X可能为CO、CO2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生成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粉末,如溶液变浑浊,则X中存在CO2,如黑色CuO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则X中存在CO (4)Al+3FeCl3AlCl3+3FeCl2 (5)①Fe3++3OH−===Fe(OH)3↓ Al3++4OH−===AlO+2H2O ②96% (6)①NaAlO2、Na2SiO3、NaOH ②Al3++3NH3H2O===Al(OH)3+3NH 【解析】(1)Al元素为13号元素,核外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外层3个电子,位于第II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IIIA族;(2)根据反应方程式2Al2O3+6Cl2===4AlCl3+3O2可知,加入石油焦后,碳与O2反应,O2减少,可促进该反应向右进行;故答案为:碳与O2反应,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3)Al2O3+C+Cl2AlCl3+X↑,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为CO、CO2或两者的混合物。确定气体X的成分,就是要检验CO、CO2的存在,可以利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来检验CO,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若氧化铜由黑变红,则证明有CO;要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的存在,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因为CO还原氧化铜会生成CO2。故答案为:气体X可能为CO、CO或两者的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灼热的CuO粉末,如溶液变浑浊,则X中存在CO2,如黑色CuO粉末变成红色粉末,则X中存在CO。(4)铝单质具有还原性,氯化铁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3FeCl3AlCl3+3FeCl2;故答案为:Al+3FeCl3AlCl3+3FeCl2;(5)①该制取过程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有AlCl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和FeCl3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OH−===Fe(OH)3↓;Al3++4OH−===AlO2-+2H2O,故答案为:Fe3++3OH−===Fe(OH)3↓;Al3++4OH−===AlO+2H2O;②过滤后沉淀物为Fe(OH)3,灼烧后分解为Fe2O3和水,即0.32g残留固体质量是Fe2O3,则n(Fe3+)=20.32g160g/mol=0.004mol,m(FeCl3)=162.5gmol−10.004mol=0.65g,混合物中m(AlCl3)=16.25g-0.65g=15.6g,所以AlCl3产品的纯度为:15.6g16.25g100%=96%;故答案为:96%;(6)①铝土的主要成分是Al2O3和Fe2O3,还含有少量SiO2,加入NaOH溶液后,Al2O3、SiO2与NaOH溶液反应,Fe2O3不反应,所以滤液甲中的溶质为:NaAlO2、Na2SiO3、NaOH;故答案为:NaAlO2、Na2SiO3、NaOH;②根据流程可知,滤液乙中含有Al3+,Al3+与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 寒假训练06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2018 2019 学年 高一化学 寒假 训练 06 及其 重要 化合物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86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