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doc
《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热点题型一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成的关系 例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 【变式探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答案】D 【提分秘籍】内环境组成的几组易混概念 (1)血液≠体液,血浆≠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2)体内液体≠内环境 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3)细胞内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 一切只能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胞内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举一反三】 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③中蛋白质含量最高,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共同组成了内环境;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部分可以被分泌到胞外,如胰岛素、血浆蛋白等,因此体液③中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最少;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热点题型二 外界环境、内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 例2、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各项中,可能引起此人组织水肿的是 (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提分秘籍】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 (2)空气中的O2要经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运输→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才能进入细胞,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代谢废物要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4)不是所有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都是内环境,有的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可以从消化道内获得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5)CO2、O2浓度最高部位分别是组织细胞、肺泡;最低部位相反,沿运输方向浓度依次降低,如血浆中的O2浓度高于组织液,CO2则相反,因为气体通过自由扩散顺浓度差运输。 【特别提醒】(1)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 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的细胞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 (2)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 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而从多细胞动物体的角度看,相对于其外界环境而言则是内环境,即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内液。 (3)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具体确认五种结构可按如下方法进行: 以“循环系统为参照,双向进出——呼吸系统,单向进入——消化系统;单向输出——皮肤;输出后又可重吸收——泌尿系统。 【举一反三】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答案】B 热点题型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内环境稳态 例3.(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A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变式探究】(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②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③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④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④比①量多,在生命活动中④比①更重要 【答案】D 【提分秘籍】 (1)影响血浆渗透压的因素比较 ①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所以营养不良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 ②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对血浆渗透压的影响较大。 (2)内环境稳态并不是其理化性质固定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如血浆pH为7.35~7.45、人的体温为37℃左右、血糖浓度为0.8 g/L~1.2 g/L、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为770 kPa左右等。 【举一反三】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命活动正常对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丙酮酸氧化分解过程是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解析】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均属于外界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淋巴管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A正确。 2.(2018江苏卷,9)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B 3.(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A 【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4.(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答案】B 【解析】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减少,B正确。 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1.(2016浙江卷.4)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 B 【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浓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从细胞内更多地流向细胞外,A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炎症反应引起的肿胀是组织液中的水过多引起的,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反而会导致组织液中的水含量下降,C错误;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增大会导致钾离子外流的量减少,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下降,D错误。 【考点定位】兴奋的传导、内环境稳态、无机盐的作用 1.( 2015课标I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2.(2015江苏卷.5)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 Na+浓度 B. 渗透压 C. K+浓度 D. O2 浓度 【答案】B 【解析】人体组织液中Na+浓度较高,K+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细胞内液中Na+浓度较低,K+浓度较高,O2浓度较低,二者渗透压比较接近,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所以B项正确。 3.(2015海南卷.18)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答案】C 【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 1.(2014新课标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2.(2014新课标Ⅱ,1)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解析】回流的组织液为组织细胞输送氧气,生成的组织液帮助细胞排走二氧化碳,所以生成的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低于回流的组织液中的氧气含量,A错误。 3.(2013海南单科)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答案】B 【解析】糖原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不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B正确。 4.(2013海南单科)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答案】D 5.(2014海南,27)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_________。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________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血浆、________、________。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调节。 【答案】(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调节和激素 【解析】(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 2019 年高 生物 热点 题型 秘籍 专题 26 人体 内环境 稳态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886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