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提升学案.doc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提升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提升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元整合提升 纵向贯通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考题例证1] (2017马鞍山模拟)如下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战后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B.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C.使世界贸易从此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 D.完全是为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事实上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基本过程 时 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雏形 15、16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欧洲商业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初步 形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整体世界的形成,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 科技发展,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机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市场经济体制 [考题例证2] (2017德州模拟)在过去,每个国家的经济体内部都保持相当程度的独立。用一个比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每一桶水的水面有高有低。WTO成立,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劳动力便宜的地方成为生产基地;购买力大的地方,成为消费市场。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这说明了( ) A.全球化下国际分工体系不平等 B.全球化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 C.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 D.全球化扩大了经济运行的规模 解析:根据题目中“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并未牵涉国际分工的不平等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得出:强调的是各国独立到全球性的产销平衡,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牵涉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得出:全球化扩大了经济运行的规模,故D项正确。 答案:D 横向链接 一、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阶 段 表 现 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世纪至1840年)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年)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迅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以来)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题例证3] (2018株洲模拟)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共同走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新主张得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C.改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隶属地位 D.摆脱了全球经济危机痼疾 解析: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材料中“‘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携手发展、合作共赢”有利于打破这种国际经济旧秩序,故A项正确;区域集团,与材料中“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不符,故B项错误;还没有“改变了”,与材料中“合作构想”不符,故C项错误;“摆脱了”,与材料中“合作构想”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机遇: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2.挑战: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相对落后的企业和产品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考题例证4] 有人高度评价某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该事件是中国( ) A.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2001年1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全球史观 概念阐释 “全球史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影响我国史学界的全新的史学理念。“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同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形成。 主要线索 (1)横向看,世界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到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2)纵向看,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 [典例] (2015山东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依据材料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地位”的。 解析:依据材料中“第一编 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可以看出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结合材料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 答案: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备考指导 (1)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 (2)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3)全球史观主张超越国别、民族和地区的界限,以宏观的整体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演进,反对“欧洲中心论”,反对将世界历史当成国别史的汇编,强调世界各地区各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以及世界各地区由分散到聚合的整体化趋势。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市场联系: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并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运行的结果,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重要条件。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的影响 第一,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美国尚无法随意大规模地增发货币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掠夺,成员对美元抱有信心。但这一体系的崩溃,使美元摆脱了黄金的束缚,为美国滥发纸币、转嫁危机、掠夺世界大开方便之门。 第二,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中心地位并未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丧失,事实上仍是通行无阻的世界货币。这说到底是由美国的经济大国地位和值得信赖的实力所决定的……此外,美国面对危机主动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例如,1974年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前往沙特,成功说服费萨尔国王,“达成了一项不可改动的协议:以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及结算货币”,从沙特开始,到欧佩克其他成员,再到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产油国也逐渐接受这一通则,从此,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论亲美反美,只要进口石油,就须拥有美元。美元“绑架”了石油,再次巩固了自己的特权地位,只不过,是由以前的“黄金美元”,变成了“黑金(石油)美元”。 综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动摇,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更加“自由的强化”了。学者谭智元对此有段精彩的叙述: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 二、英国脱欧的历史与现实原因 英国长期对欧陆保持着优越感,一直对欧洲一体化若即若离。英国把自己视为欧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国,认为异于欧洲的独特性是其崛起和强大的原因。虽然逐渐衰弱,优越感依旧强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每遇挫折或危机,英国便疑欧声四起,将问题归于欧共体或欧盟。这一次,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撕裂了英国与欧陆的嫌隙。 英国在欧盟缴纳高昂会费,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英国每年付给欧盟的金额在1.63亿英镑左右,大概平均到英国人身上,每人每年承担的欧盟会员费大约为130英镑。更令英国人不悦的是,金融危机后,一些欧元区国家降低了贡献额,导致英国贡献比例大幅升高。欧盟应对欧债危机的举措让英国人觉得拿着纳税人的钱去救“有问题的国家”。 欧盟法律限制太多,欧盟管理毛巾、面包和牛奶的法律分别有454、1 246、12 653条。欧盟法院上至英国驱逐恐怖分子、下至啤酒售价都要管辖。英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53% 源自欧盟,而英国人对阻止欧盟糟糕的立法几乎无能为力。庞大的欧盟管制体系限制了英国和其他国家如中国、印度、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以及英国行业发展。 欧盟东扩以来,英国净移民数量持续增长。2015年英国净移民人数增至33.3万,其中来自欧盟国家的移民人数为18.4万,创最高纪录。经济萧条下,移民被认为是挤占福利、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罪魁祸首”。主张脱欧的伦敦前市长约翰逊就表示,英国要想控制移民人数,唯一的方法就是脱离欧盟。 欧洲正在面临难民危机,英国不想卷入。去年欧洲闯入数百万难民,130万移民申请在英国避难,其中36.3万人来自叙利亚。接纳这些难民不仅会拖累经济发展,还会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 三、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带动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使经济资源概念的外延不断扩大,不仅自然财富是经济资源,精神财富同样也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源,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日益加深, 就目前而言,西方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渠道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以强大的融合力,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政治制度、有着不同文化根基的国家联系到一起,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如何在融合的趋势中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蚀,如何发扬光大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我们既要敞开国门拥抱世界,吸收世界文化的营养;又要独立自持不丢本色,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从根本上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分析的方法,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对中西文化的分析批判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这不仅对中国的文化建设有意义,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2019 高考 历史 复习 第十一 单元 世界经济 全球化 趋势 整合 提升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89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