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1 氯水的性质探究讲解.doc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1 氯水的性质探究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1 氯水的性质探究讲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21 氯水的性质探究 一、高考题再现 1.(2018北京)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B C D 实验 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A项,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产生白色Fe(OH)2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时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B项,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HClO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项,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项,Cu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NO气体和H2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C项,答案选C。 二、考点突破 氯水的成分:Cl2+H2OHCl+HClO 微粒成分 Cl2 能置换出溴、碘,氧化亚铁离子、亚硫酸根离子 H2O 氯水中加入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 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 Cl- 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HClO 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lO- 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OH- 酸性溶液中浓度很小 典例1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加入有色布条,片刻后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有Cl2存在 B. 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存在 C. 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 氯水放置数天后,pH变大,几乎无漂白性 【答案】B 典例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的是( ) ①氯水 ②溴水 ③碘水 ④氯化钠 ⑤溴化钾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①氯水与KI反应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正确;②溴水与KI反应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正确;③碘水含有碘,可使淀粉变蓝色,正确;④氯化钠与KI不反应,无碘单质生成,所以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错误;⑤溴化钾不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所以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错误。 典例3下列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B. 新制的氯水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 C. 氢氟酸(HF)保存在无色的玻璃瓶中 D.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答案】C 【解析】A. 钠极易与水或氧气反应,实验室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 新制的氯水见光易分解,需要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B正确;C. 氢氟酸(HF)能与二氧化硅反应,需要保存在塑料瓶中,C错误; D. 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较强的硅酸钠溶液,需要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D正确。 典例4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形成均匀的紫色溶液 B. 有紫色沉淀析出 C. 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 D. 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答案】D 典例5根据氯水分别与如图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选择正确的表述 A. 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2Fe2+ +4Br-+3Cl2 =2Fe3+ +2Br2 +6Cl- B. b反应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说明HClO的酸性强于H2CO3 C. c反应的现象中知可以直接利用硝酸银溶液检验Cl- D. d反应的最终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褪色,因为Cl2具有漂白性 【答案】A 【解析】A. 亚铁离子、溴离子均可以被氯气氧化,则a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是:2Fe2+ +4Br-+3Cl2=2Fe3+ +2Br2+6Cl-,A正确;B. 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O的酸性弱于H2CO3,B错误;C.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不一定为氯离子,不能直接检验Cl-,C错误;D. d反应的最终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褪色,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没有漂白性,D错误。 典例6下列有关Cl2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氯水能够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H+和漂白性物质 B. 在加压条件下,氯气转化为液氯,可储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 C. 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将该气体的组成元素命名为氯 D. 氯气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 【答案】C 【解析】A、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前者电离出H+,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者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所以石蕊试液变红后褪色,A正确;B、氯气易液化,在加压下可以转化为液态氯气,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故可储存于钢瓶中,便于运输和使用,B正确;C、舍勒在实验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当时他未确认该气体的组成成分,后经化学家戴维确认该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且命名为氯,C错误;D、Cl2的用途广泛,可用于自来水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领域,D正确。 典例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水能使织物褪色,对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B. 氢氧化铝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 二氧化硅是制造光电池的常用材料 D. 氧化铝熔点很高,可制造高温耐火材料 【答案】C 典例8为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 A. 呈现浅黄绿色,说明氯水含有Cl2 B. 向饱和氯水中加入稀硝酸酸化后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l— C. 向饱和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H+ D. 向饱和氯水中加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Cl2 【答案】D 【解析】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A.只有氯气有颜色,为黄绿色,氯水呈浅黄绿色是由于含有氯气,A正确;B.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B正确;C.向饱和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因此溶液中含有H+,C正确;D.向饱和氯水中加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氯气没有漂白性,D错误。 典例9有关氯气和氯水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B. 饱和氯水久置时Cl-增多、水分子减少,酸性增强 C. 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可生成氯化亚铁 D. 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是因为其中含有的Cl2有漂白性 【答案】B 【解析】氯水中氯气分子把FeCl2氧化为FeCl3,说明氯气分子存在,不能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A错误;饱和氯水中含有HClO,久置时,HClO分解为盐酸和氧气,溶液H+、Cl-数目增多,有少量水挥发,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B正确;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仍然生成氯化铁,因为氯气具有强的氧化性,把铁直接氧化为+3价,C错误;氯水中含有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不是氯气,D错误。 典例10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 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答案】BD 典例11某学生社团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研究:一块下衬白纸的玻璃片上有a、b、c、d四个位置,分别滴加浓度为0.1 mol/L的四种溶液各1滴,每种彼此分开,形成一个个小液滴。在圆心e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然后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并将表面皿盖好。可观察到a、b、c、d、e五个位置均有明显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 (1).e处立即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请配平,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KMnO4+HCl(浓)→KCl+MnCl2+Cl2↑+H2O (2).在元素周期表中Cl、Br、I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 族 ,它们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b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通过此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比较Cl2、FeCl3、KMnO4三种物质氧化性的强弱。若能,则其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向饱和氯水中逐滴滴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①处所示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不止一个 B.由①到②的过程中,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 C.由①到②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弱 D.②处所示溶液中:c(Na+)=c(Cl-) + c(ClO-) 【答案】 ⅦA族 HClO4 由无色变为蓝色 Cl2+2Fe2+→2 Cl-+ 2Fe3+ 能 KMnO4>Cl2>FeCl3 A、D 【解析】(1)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低为+2,得到的电子为(7-2)e-=5e-,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失去的电子为2(1-0)e-=2e-,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KMnO4配上系数2,氯气配上系数5,再通过观察法配平,得: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降低为+2,得到的电子为2(7-2)e-=10e-,Cl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为0,失去的电子为52(1-0)e-=10e-,单线桥标出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2)Cl、Br、I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均位于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ⅦA;HClO4; (3)在圆心e处放置2粒芝麻粒大小的KMnO4晶体,然后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反应放出氯气。b处氯气能置换出碘,2KI+Cl2═2KCl+I2,碘遇淀粉变蓝色,d处发生的反应为:2FeCl2+Cl2═2FeCl3,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 Cl-+2Fe3+,Fe3+和SCN-反应使溶液变红色。e处实验说明氧化性KMnO4>Cl2,d处实验说明氧化性Cl2>FeCl3,因此,三种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Cl2>FeCl3,故答案为:由无色变为蓝色;Cl2+2Fe2+=2 Cl-+2Fe3+;能;KMnO4>Cl2>FeCl3; (4)A.①点时没有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HClO和水的电离平衡,故A正确;B.根据图像,由①到②的过程中,溶液由酸性逐渐减弱,直至中性,没有变成碱性,故B错误;C.①到②溶液c(H+)之间减小,酸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减小,则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故C错误;D.②点时溶液pH=7,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 =c(Cl-)+c(ClO-) +c(OH-),所以c(Na+)=c(Cl-)+c(ClO-),故D正确;故选AD。 典例12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②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③ 淀粉KI试纸变蓝色 氯水中含有Cl2 ④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氯水中含有H+ (1)实验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②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②的 “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_______。 【答案】 氯水中含有Cl- 溶液褪色 有气泡冒出 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 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 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重新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 【解析】(1)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AgCl沉淀,可证明氯水中含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氯水中含有; (4)氯水中含有盐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都可使溶液褪色,则两种可能情况为:a为氯水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b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就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要验证结论的正误,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氯水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就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21 氯水的性质探究讲解 2019 高考 化学 难点 剖析 专题 21 性质 探究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90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