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六章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六章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六章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一节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及其关系 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都属于重工业部门,是按照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划分的。采掘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煤炭、金矿、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原料工业是值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即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或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的工业,又称制造工业。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原料工业是介于采掘工业和制造工业之间的生产环节,既从采掘工业得到矿产原料,又为制造工业提供原料和动力等。 2.资源型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问题 原因或影响 应对措施 经济结构单一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当地的非可再生资源(当地的主要资源),其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和产业转移。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资源枯竭 随着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失业人员大增 发展科技和教育,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质量下降,而一些技术型的产业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新兴产业不愿进驻,地区的经济活力不足。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用地紧张, 交通拥挤 由于很多资源型企业在此集聚,导致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产业转移、外迁现象。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3.区域能源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能源问题往往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分析某一地区能源问题,主要包括其能源问题的表现、原因、后果及应对措施。 区域能源问题 表现 能源数量方面:短缺 能源利用方面: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能源结构:对某一能源尤其是对煤的消费量过大会带来环境问题,如引起大气污染、酸雨等,而以生物能消费为主则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原因 能源分布:能源贫乏,如日本能源短缺 能源结构:某种能源分布广,如中国煤炭丰富而石油紧缺 能源利用:如我国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能源利用率低 后果 能源短缺会抑制经济发展,使经济缺乏活力;能源利用不合理会带来大气污染、酸雨等环境问题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应对措施 开源:开发新能源;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加强与能源输出国的合作 节流: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 一、自然资源特征 1.常见资源类型及分析内容 土地资源 面积大小、土壤类型及肥力高低、可开垦土地、区位条件等 气候资源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特点及组合状况等 矿产资源 主要矿产资源的类型、富集程度、埋藏条件等 生物资源 主要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特色及分布等 水资源 水资源的储量、时空分布、水质状况等 2.自然资源的共性特征及开发利用要求 二、自然资源分析 1.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1)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降水总量少,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是干旱地区和季风地区缺水的原因。 蒸发量大,下渗多是内流河流经的沙漠气候区缺水的原因。 地形陡峭,河流短促,地表水难以储存是降水量较多的岛屿地区缺水的原因。 下漏严重是喀斯特地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人口众多,工农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是人口众多的地区缺水的原因。 ⑥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弱,主要发生在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 (2)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措 施 目 的 开源 修筑水库 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开渠引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 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下陷 废水处理再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海水淡化 解决沿海城市淡水不足的问题 人工降雨 增加降水量 节流 农业 改进灌溉技术 通过多种措施降低在工农业中对水的浪费与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与使用效率 降低灌水定额 工业 提高用水效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实行污水资源化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问题及对策 (1)特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小且分布不均,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较大,土地资源后备储量不足,土地资源的破坏严重。 (2)存在问题:非农业用地占用耕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3)对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加强建设和保护。 3.主要能源资源的分布 能源 分 布 世 界 中 国 石油、天然气 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俄罗斯、美国、中国、墨西哥、英国等 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煤炭 北半球的亚洲和欧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非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等省区分布较丰富 水能 中国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为俄罗斯、巴西、印尼、美国等国 主要分布在西南、中南和西北黄河上游地区 核能 铀矿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美国核发电量最多,法国核电比重最大 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最著名的是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太阳能 雨日比较少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国的西部沙漠、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地区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西藏南部一线以西、以北地区,是我国太阳能丰富地区 【知识拓展】 (1)新能源优、缺点对比 类型 优点 缺点 风能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蕴藏量大,分布广泛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大 地热能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投资大,受地域限制 生物能 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总量丰富 产量小,利用率低 (2)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有利: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质量好、厚度大、种类多 埋藏浅,露天开采,地质条件好;开采条件好,开采成本低 河流湖泊多,水源丰富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 基础设施完善,开发资金雄厚 专业化程度高开发技术先进 劳动力 政策 不利:开采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破坏生态环境 (3)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储量多少;距消费市场远近;开发难度大小;开发技术高低开发资金和基础设施等。 3.综合开发利用有色金属(**)的措施 利用当地的有色金属矿产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 依托有色金属冶炼,发展硫酸制造、建材等相关产业,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治理环境污染 4.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措施 ①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再利用能力 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发展第三产业(商业、旅游业、服务业) ④实行战略性转移 ⑤美化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地理 第六章 区域资源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节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 高考 地理 复习 区域 第六 资源 能源 开发 利用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90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