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0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解.doc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0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0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解.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50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一、高考题再现 1.(2018北京)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 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 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 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答案】D 2.(2017课标Ⅰ)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柱,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 二、考点突破 1、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典例1江苏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防腐蚀是海上风电的突出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的pH一般在8.0~8.5,对风电钢铁支架的腐蚀主要是析氢腐蚀 B. 腐蚀总反应为4Fe+3O2 +2xH2O=2[Fe2O3xH2O](铁锈)的ΔH <0,ΔS<0 C. 钢部件镀锌前,可用碱液洗去表面的铁锈 D. 热喷涂锌铝合金,可以减缓管道的腐蚀 【答案】BD 【解析】A项,海水的pH一般在8.0~8.5,海水呈弱碱性,对钢铁支架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A错误;B项,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接着发生的反应有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腐蚀的总反应为4Fe+3O2+2xH2O=2[Fe2O3x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S<0,B正确;C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xH2O,碱液与铁锈不反应,不能洗去钢部件表面的铁锈,C错误;D项,锌铝合金比Fe活泼,锌铝合金为负极,钢铁为正极被保护,减缓管道的腐蚀,此保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2、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典例2(2018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我国多条高压直流电线路的瓷绝缘子出现铁帽腐蚀现象,在铁帽上加锌环能有效防止铁帽的腐蚀,防护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电时,锌环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B. 通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 C. 断电时,锌环上的电极反应为Zn2++2e-=Zn D. 断电时,仍能防止铁帽被腐蚀 【答案】C 3、化学腐蚀 典例3(2018届四川省资阳市高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 用樟脑丸驱除衣柜里的蟑螂,是由于樟脑丸的分解产物能杀灭蟑螂 B. 氨气液化以及液氨气化均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气常作制冷剂 C. 纯银制品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D. 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物质,肥皂水等碱性物质有利其水解而解毒 【答案】D 【解析】A,用樟脑丸驱除衣柜里的蟑螂,是由于樟脑丸的主要成分萘酚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挥发产生的气体能杀灭蟑螂,A错误;B,氨气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B错误;C项,纯银制品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化学腐蚀,C错误;D,有机磷农药多为磷酸酯或硫代磷酸酯类物质,肥皂水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盐,由于高级脂肪酸根的水解,肥皂水呈碱性,酯类物质能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而解毒,D正确。 4、钢铁的析氢腐蚀 典例4(2018届安徽省六安市皖西省示范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操作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B.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C. 观察铁的析氢腐蚀 D. 快速制备和收集一定量的氨气 【答案】B 5、钢铁的吸氧腐蚀 典例5(2018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三模)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称取2.0gNaOH固体 先在托盘上各放1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后倒入蒸馏水 C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 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D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NH4+ 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答案】D 【解析】A项,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滤纸称量NaOH固体,应用玻璃器皿(如烧杯等)称量NaOH固体,A错误;B项,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得多,直接将水加入浓硫酸会使水浮在浓硫酸表面,大量放热而使酸液沸腾溅出造成事故,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B错误;C项,钢铁在中性或酸性很弱的溶液中发生吸氧腐蚀,盐酸具有强酸性,用盐酸浸没铁钉验证铁的析氢腐蚀,C错误;D项,检验NH4+的原理是NH4++OH-≜NH3↑+H2O,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检验NH4+的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若试纸变蓝,则原试液中含NH4+,D正确。 6、探究题 典例6(2018届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检验)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分别进行的操作 现象 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i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化学用语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滴管 试管 现象 0.5 molL-1K3[Fe(CN)6]溶液 iii. 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iv. 1.0 molL-1NaCl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v. 0.5 molL-1 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a. 以上实验表明:在条件下____________,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实验 试剂 现象 A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B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C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D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答案】 碳棒附近溶液变红 O2 + 4e- + 2H2O = 4OH- 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Cl-存在 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AC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②a.由实验iii.蒸馏水,无明显变化;iv.1.0mol•L-1NaCl溶液,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v.0.5mol•L-1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可知在Cl-存在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故答案为:Cl-存在; b.由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的实验可分析是Cl-破坏了铁表面的氧化膜,故答案为:Cl-破坏了铁表面的氧化膜;-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高考化学 难点剖析 专题50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讲解 2019 高考 化学 难点 剖析 专题 50 金属 腐蚀 防护 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902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