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docx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docx(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一、选择题 1.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解析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诸侯国内部出现了大夫夺权的现象,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均与题干不符。 答案A 2.(2017年12月贵州学业水平测试)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下列史料中,对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最有说服力的是( ) A.《春秋》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述 D.秦简的记述 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秦简的记述属于第一手资料,是最有说服力的,故选D项。《春秋》不可能记载秦朝历史,A项排除,B、C两项属于第二手资料。 答案D 3.(2017年1月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制度形成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B 4.(2017年6月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 A.建立了皇帝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修筑了万里长城 解析秦始皇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此后数千年中国历史的基本版图,故选B项。 答案B 5.(2017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解析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实现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故选A项。 答案A 6.(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是( )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中书令 解析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故选B项。 答案B 7.(2016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解析柳宗元认为,只有反叛的王国,没有反叛的郡县,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节选)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n)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根据材料,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焦点:在地方管理上,是实行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 措施: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晋之宗家祁傒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晋国已经被六卿所灭 B.郡县制已经取代分封制 C.政治和血缘纽带加强 D.宗法制在晋国受到挑战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可知B项不正确,因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在秦统一后。材料中“尽灭其族”中的“其”指的是祁傒孙、叔向子,并不是晋国,故A项不正确。晋之宗室被灭,说明政治和血缘关系不是加强,而是削弱,故C项不正确。选D项。 答案D 2.《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 ( ) 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周郑交恶。诸侯不服从周王,并打败周王,反映的是王室衰微,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周朝建立的问题,故A项不正确。也没有反映都城的变化,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而不是诸侯之间的关系,故D项不正确。 答案C 3.通常意义上讲,“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解析秦朝通过灭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并加强对周边控制,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导学号28604006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 ) A.察访推荐 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 D.相权调整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为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 答案C 5.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 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 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解析太尉掌管军事,秦始皇为了让自己掌握军权,这一职位并未实授,B项正确。秦朝“焚书坑儒”烧毁的是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记录秦的历史的史书未遭焚毁,A项错误;根据史书记载,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这并非后世的猜测,C项错误;秦始皇没有任命太尉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秦朝统治时间短,而是为了让自己掌握军权,D项错误。 答案B 6.“秦始皇……从根本上改变了间接统治的传统,采用官僚制度,建立起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材料中的“改变”是指( ) A.推行了郡县制度 B.强化了丞相的权力 C.创立了皇帝制度 D.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解析“间接统治的传统”指的是西周以来的分封制,而“直接统治”指的是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官员的郡县制,故A项正确。 答案A 7.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解析材料信息强调紫禁城尤其是太和殿的特殊地位,这是国家重大活动举行的地方。以建筑的优越位置、高大、雄伟来彰显皇帝的独尊,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观念。故选C项。 答案C 8.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一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项正确。 答案C 9.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解析“方国联盟”是商朝统治的特点,商王对于地方方国而言具有盟主的性质;“封邦建国”是周朝统治的特点,周王成为天下共主;郡县制度是秦朝以后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10.“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宗法分封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 解析材料意思是,国家要建立,(一定要)根本强大,末梢弱小,这样才能巩固……治理天下就应该像运用身体使唤手臂,运用手臂使唤手指,从大到小管理,大小适称不违背常理。可知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确。 答案B 11.秦朝修建咸阳城,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城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传之万世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解析咸阳宫是秦始皇执政的地方,“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说明咸阳城的修建突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 答案C 1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解析“秦,虽死犹存”强调的是秦朝的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2 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 (2)结合材料二,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3)结合材料三,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周初实行的分封制。 (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3)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基本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 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编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巩固提升 岳麓版必修1 2018 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 制度 大一统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90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