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六)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学案.doc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六)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六)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二十六)土地利用图的判读 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2007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2007-2015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公顷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 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 [图形解码] 答案:(1)B (2)D 判读技巧 第一步:抓关键,找依据。 通过读图名、坐标、图例,了解图中反映的主要信息。 第二步:比信息,找规律。 通过比较,找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区分布、面积大小、比重及变化规律。 第三步:判问题,析原因。 根据图中各种土地结构的比重、变化情况,推断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017南京模拟)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下图是苏北某乡镇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该图将该区域划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分别代表1980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其中数字“1”“2”“3”“4”分别表示湖泊、居民点用地、耕地、经营用地(如农家乐等)。读下图,完成1~2题。 3→2 2→2 3→3 3→3 3→3 2→2 3→2 1→1 1→3 2→2 3→3 3→3 1→1 1→1 2→2 1→3 3→3 1→4 1→3 3→3 1→1 1→2 1→2 3→2 1→3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区域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①降水量增多 ②气温年较差变大 ③PM2.5下降 ④湖泊水质变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保护湿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②全面恢复原有湖泊,发展淡水养殖业 ③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 ④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湖泊湿地面积大量减少,居民点用地大量增加,耕地和经营用地略有增加,造成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该地降水变率增大,气温年较差变大;湖泊水域面积减小,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湖泊水质会变差,故答案选D。第2题,为了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应保护该地原有的湖泊湿地,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以“农家乐”为平台,适度发展旅游业,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故答案选B。 答案:1.D 2.B-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四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六土地利用图的判读学案 2019 高考 地理 一轮 复习 第三 部分 第十四 单元 区域 生态环境 建设 图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90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