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基础题: 1.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 A.第一部成文宪法 B.多党制的议会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政体 2.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公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 3.右图是2007年6月12日,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新任驻英大使傅莹到英国赴任。请问她所携带的国书应该递交英国的( ) A.首相 B.内阁 C.外交大臣 D.女王陛下 4.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其背景是( ) 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 B. 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C. 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力 D.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5.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有( ) 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 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④内阁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对国王负责,由国王任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提高题: 6.《权利法案》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以权威废除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国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可见该法案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①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②司法独立于王权 ③议会权力高于国王 ④君主统而不治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7.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化史》),它说明( )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8. 18世纪上半期,英国艾格蒙特勋爵的日记中曾载,“……罗伯特沃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其目的是想影响议院来帮助布列列顿……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由上述材料引发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指责沃波尔利用卑鄙手段,操纵选举,盘踞首相职务 B.表明英国内阁中首相的职位在18世纪上半期已确立 C.“首相”职位虽还处于发展中,但其职能已完全定型 D.“首相”一词最初是用来讽刺沃波尔的,带有贬义 9. 右图分别为英国议会和首相官邸,两者之间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①英国议会选举结果决定英国首相人选 ②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③以首相为首的内阁是英国的权力中心 ④英国首相有权否决议会的不信任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0.“光荣革命以后,国王经常召集重要大臣一起开会,以征求他们对一些政治问题的意见。当时,因为这种会议在一个小房间(cabinet)中举行,所以人们就称这个会议为内阁会议。……汉诺威王朝时期,国王中很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于是有的重要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这样,他的位置就日益突山,慢慢成为后来人们所称的首相。”由此形成并完善起来的责任内阁制( ) ①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 ②阁员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 ③内阁首脑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④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控制权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第9课 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基础题: 1.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制约权力”与他观点一致的是( )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路易十六 D.麦迪逊 2.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 A.确立现代政党制度 B.确立近代法治原则 C.确立议会主权原则 D.开创现代共和政体 3.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4.“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和议员都由民选产生”,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5. 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不同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 D.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提高题: 6.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华盛顿此语主要是针对什么?( ) A. 各邦联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 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 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少控制力 D. 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 7.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宪法只是一个契约,即大家在没有政府这样一套机构管理就可能陷于混乱,人们做出一个决定:组成政府。在这个约定中,人民以契约的方式把权力交给大家选出来的国家管理人员。因此,这些掌握权力的人必须按照让渡权力者的意愿行事。这体现了美国宪法制定者怎样的理念( ) ①社会契约 ②人民主权 ③宪政 ④民主选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9.两千多年前雅典就产生了“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形式: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使相应权力的机构是( ) A.总统、国会、最高法院 B.国会、总统、最高法院 C.议会、首相、上议院 D.首相、议会、上议院 10.右图是表现美国大选的政治漫画。美国的两党选举尽管异常激烈,但受人操纵的驴象之战并没有造成美国的政局动荡,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进行文官制度改变 C.两党相互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第10课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基础题: 1.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大,议会权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3.法国近代政体的确立经历诸多曲折。其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 A.颁布1791年宪法 B.颁布《人权宣言》 C.颁布1787年宪法 D.颁布l875年宪法 移运用 4.概括的说,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 ) A.皇帝成为国家象征 B.皇帝实际掌握国家的主要权力 C.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5.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被称为“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依据是( ) A.完成了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帝国通过普法战争击败了强敌法国 C.建立的君主专制未推动德意志发展 D.帝国延续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提高题: 6.法国一议员认为:我们应该由最好的人来统治,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十分关心法律的维持。如今这样的人只有在财产所有者中才能找到,因为财产所有人热爱他们的国家,热爱保护其财产的法律,热爱使其财产得以保存的社会安宁。这说明( ) A.违背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B.符合《人权宣言》的原则 C.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D.找到了最好的统治方式。 7.下图是法国大革命前至1875年的政体变化示意图。假定起点a为君主制,b为共和制,那么c、e应为( )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帝制 8.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事实恰恰相反,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下面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门面”是指( )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C.军国主义浓厚 D.议会拥有立法权 10. 从政治经济结构来看,德意志帝国(1871—1919)呈现的是“经济巨人、政治跛子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以下能支撑这一观点的史实不包括( ) A. 德意志工业化进程加快 B. 皇帝拥有主宰议会、创制法律等权力 C. 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 D. 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过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为证明其统治的合法性,旧势力再煽动民族情绪,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一一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1870 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 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据材料二,“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 这种“错位”给世界造成什么影响? (3)到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法、德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1)问,考查法国现代化经历了从暴力到妥协的过程;(2)问,考查德国现代化的模式及其弊端,回答问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注意各种模式的差异。(3)问,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两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1)通过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根源: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容克地主贵族掌握了德意志现代化的领导权;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之一。 (3)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繁荣。-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中山市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 广东省 中山市 高中历史 第三 单元 近代 西方 资本主义 政体 课一练 岳麓版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392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