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理(平行班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理(平行班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理(平行班,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用反证法证明某命题时,对结论:“自然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正确的反设为( )
A.,,都是奇数 B.,,都是偶数
C.,,中至少有两个偶数 D.,,中至少有两个偶数或都是奇数
【答案】D
【解析】
结论:“自然数中恰有一个偶数”的反面为恰有两个偶数或恰有三个偶数或恰没有偶数,因此选D.
2.下列导数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求导公式和运算法则,逐一检验即可.
【详解】由求导公式知sinx=cosx 故A错误,3x=3xln3,故C错误,1x=-1x2,故D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函数的求导公式,属于容易题.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3n+42n∈N*时,第一步验证n=1时,左边应取的项是( )
A. 1 B. 1+2 C. 1+2+3 D. 1+2+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给式子可知左边为1+2+…+(1+3),可知正确选项.
【详解】当n=1时,左边应为1+2+…+(1+3),即1+2+3+4,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学归纳法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4.向如下图所示的容器中匀速注水时,容器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因为容器中间凸,所以匀速注水时,开始和结束时水位高度变化快中间时水位高度变化慢,可知选C.
【详解】结合容器的形状,可知一开始注水时,水高度变化较快当水位接近中部时变慢并持续一段时间,接近上部时,水位高度变快,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函数图象的认识,结合生活实践,属于中档题.
5.若双曲线x2a2−y2b2=1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x3+y=0.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103 B. 31010 C. 10 D. 2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条件知,ba=3,所以e=1+(ba)2=1+19=103,所以选C.
考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6.若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分别是a=2,4,−3,b=−1,2,2,则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但不垂直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所给向量可知其数量积为零,故知两向量垂直.
【详解】因为a⋅b=(2,4,−3)⋅(−1,2,2)=0,所以a⊥b,所以两平面垂直.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的法向量,向量的数量积,利用法向量判断平面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
7.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x216+y29=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在边BC上,则△ABC的周长是( )
A. 8 B. 12 C. 83 D. 16
【答案】D
【解析】
△ABC的顶点B,C在椭圆x216+y29=1上,
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一个焦点在BC上,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BC的周长是4a=44=16.
故答案为:C。
8.下列选叙述错误的是( )
A. 命题“若x≠1,则x2−3x+2≠0”的逆否命题是“若x2−3x+2=0,则x=1”
B. 若“p或q”为真命题,则p,q均为真命题
C. “若am2
2”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四种命题的关系及且或命题的真假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
【详解】由逆否命题概念知A选项正确,根据或命题真假可知p,q至少一个命题为真,故p,q均为真命题错误,C选项中,原命题的否命题为“若am2≥bm2,则a>b ”,当m=0时,am2≥bm2成立,推不出a>b,命题不成立,是假命题,D选项中x>2能推出x2-3x+2>0成立,x2-3x+2>0推不出x>2,所以“x>2”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四种命题的关系,含且或命题的真假,及充分必要条件,属于中档题.
9.如图,空间四面体D−ABC的每条边都等于1,点E,F分别是AB,AD的中点,则FE⋅DC等于( )
A. 14 B. −14 C. 34 D. −34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空间四面体D一ABC的每条边都等于1,点E,F分别是AB,AD的中点
∴FE=12DB,|DB|=|DC|=1,∠BDC=π3 ∴FEDC=12DBDC=1211cosπ3=14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10.设F为抛物线C:y2=8x的焦点,过F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C于A、B两点,则AB=( )
A. 323 B. 16 C. 32 D. 4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写出直线方程,联立抛物线方程消元,可根据弦长公式求出弦长.
【详解】由题意知F(2,0),AB所在直线方程为y=tan30(x−2)=33(x−2) ,联立y2=8x消元得y2−83y−16=0,设A(x1,y1),B(x2,y2),则y1+y2=83,y1⋅y2=−16,所以|AB|=1+3643+416=32,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属于中档题.
11.一名法官在审理一起珍宝盗窃案时,四名嫌疑人甲、乙、丙、丁的供词如下,甲说:“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乙说:“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丙说:“甲、乙两人中有一人是小偷”;丁说:“乙说的是事实”。经过调查核实,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人说的是假话,且这四人中只有一人是罪犯,由此可判断罪犯是( )
A. 丁 B. 丙 C. 乙 D. 甲
【答案】C
【解析】
甲
乙
丙
丁
甲
√
√
√
乙
√
丙
√
√
丁
√
√
√
由四个所说,得上面的表,由于是两对两错,如果乙说的是对的,则甲也对丁也对,不符。所以乙说假话,小偷不是丙。同时丙说的也是假话。即甲、丙说的是真话,小偷是乙,选B.
12.如图,在△ABC中,∠CAB=∠CBA=30∘,AC、BC边上的高分别为BD、AE,则以A、B为焦点,且过D、E的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倒数和为( )
A. 3 B. 1 C. 23 D. 2
【答案】A
【解析】
若是椭圆,则|DA|+|DB|=2a,|AC|=2c ,|DA|=3|DB|,|AB|=2|DB| ,而椭圆的离心率e1=ca=|AB||DA|+|DB|=2|DB|3|DB|+|DB|=3−1 ,若是双曲线,则|DA|−|DB|=2a,e2=ca=|AB||DA|−|DB|=2|DB|3|DB|−|DB|=3+1,所以1e1+1e2=13−1+13+1=3+12+3−12=3,故选A.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向量a=−1,x,3,b=2,−4,y,且a∥b,那么x+y等于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平行,可求出x,y,即可求解.
【详解】∵ a//b
∴ a=λb ,即−1=2λx=−4λ3=λy ,解得x=2y=−6 ,∴ x+y=−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平行及向量的坐标运算,属于中档题.
14.平面内动点P到点F0,2的距离和到直线:y=−2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x2=8y
【解析】
【分析】
根据抛物线定义知,动点轨迹为抛物线,焦点F,准线为y=−2,p=4,即可写出抛物线方程.
【详解】由题意知,该点轨迹是以F(0,2)为焦点,y=−2为准线的抛物线,其中p=4,所以方程为x2=8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属于中档题.
15.四个小动物换座位,开始是鼠、猴、兔、猫分别坐在编号为1,2,3,4的4个位子上(如图),第一次前后排动物互换座位,第二次左右列动物互换座位,…,这样交替进行下去,那么第xx次互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对应的编号为____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交换的规律是先前后再左右,由图可以看出,此交换的周期是4,由此规律即可求解.
【详解】由图,经过4次交换后,每个小动物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故此变换的规律是周期为4,因为2018=4504+2,所以经过xx次互换座位后,小兔对应的是编号2的位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归纳推理,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前几个变换方式归纳出周期为4的规律,归纳推理的特征是由一些特例得出猜想,由猜想对事物作出判断.
16.已知椭圆C:x24+y2=1,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P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则PF1⋅PF2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答案】−2,1
【解析】
【详解】由题意,得x24+y2=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3,0),F2(3,0),设P(2cosθ,sinθ),则PF1=(-3-2cosθ,-sinθ)⋅PF2=(3-2cosθ,-sinθ),PF1⋅PF2=(-3-2cosθ)(3-2cosθ)+sin2θ=sin2θ+4cos2θ-3=3cos2θ-2;又因为0≤cos2θ≤1,所以-2≤3cos2θ-2≤1,即PF1⋅PF2 范围为[-2,1].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70分)
17.设命题p:方程x2a+6+y2a−7=1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的双曲线;
命题q:存在x∈R,使得x2−4x+a<0
(1)写出命题q的否定q;
(2)若“p且q”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q:对任意的x∈R,x2−4x+a≥0;(2)4,7
【解析】
【分析】
(1)根据命题否定特征即可写出(2)由题意知p真q假,分别得出相应条件求交集即可.
【详解】(1)q:对任意的x∈R,x2-4x+a≥0
(2)因为“p且q”为真
所以p真,q真
又p真时,a+6a-7<0 得-60,用综合法证明:a3+b3≥a2b+ab2;
(2)用分析法证明:6+7>22+5.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可采用作差法求证(2)用分析法,采用平方的方法可证明
【详解】(1)∵ a3+b3−(a2b+ab2)=a2(a−b)+b2(b−a)
=(a−b)(a2−b2)=(a−b)2(a+b)
而(a−b)2≥0 ,a+b>0
∴ a3+b3−(a2b+ab2)≥0
∴ a3+b3≥a2b+ab2
(2)要证6+7>22+5,只需证(6+7)2>(22+5)2,
即证42>210,只需证(42)2>(210)2,即42>40,而42>40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证明方法中的综合法及分析法,属于中档题.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注意证明的格式,是从结论出发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
19.如图,EA⊥面ABC,BD⊥面ABC,AC⊥BC,AC=BC=BD=2AE=2,M是AB的中点,
(1)求直线EM与CD所成角的大小;
(2)求直线EM与平面BCD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90(2)63
【解析】
【分析】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夹角计算即可(2)利用直线上的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即可得出.
【详解】如图,以点C为坐标原点,以CA、CB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过点C与平面ABC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C0,0,0, A2,0,0, B0,2,0, E2,0,1,D0,2,2,M1,1,0
(1)EM=-1,1,-1, CD=0,2,2
所以cosθ=cos=0
所以直线EM与CD所成角的大小为90;
(2)EM=-1,1,-1,平面BCD的法向量可取n=1,0,0
所以sinθ=cos=13=33,∴ cosθ=1−sin2θ=6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的夹角公式,属于中档题题.求线面角时,取斜线上任意一向量,求其与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的绝对值,即为线面角的正弦值.
20.(1)已知曲线y=x3,求曲线在x=1处的切线方程;
(2)已知直线y=kx−1与曲线y=lnx相切,求k的值。
【答案】(1)3x−y−2=0 (2)1
【解析】
【分析】
(1)利用导数几何意义求斜率即可(2)设切点为x0,y0,根据两函数在该点导数相等及该点为公共点列方程组即可求解.
【详解】(1)切点为1,1 又y=3x2 所以k切=3
所以切线方程为:3x-y-2=0
(2)设切点为x0,y0,又y=1x
所以y0=kx0+1k=1x0y0=lnx0⇒x0=1y0=0k=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切线方程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2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4的菱形,∠ABC=60∘,PA⊥面ABCD,PA=4,F是棱PA上一点,且AF=1,E为PD的一个靠近D点的三等分点。
(1)求证:CE∥面BDF
(2)求平面BDF与平面PA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1510
【解析】
【分析】
(1)以AD,A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平面BDF的法向量,可证明与CE垂直,从而得证(2)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其夹角余弦值即可得出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以点A为坐标原点,以AD,A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y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A0,0,0,D0,4,0,P0,0,4,F0,0,1,B23,-2,0,C23,2,0
(1)CE=CD+13DP=-23,23,43
设面BFD的法向量为n=x,y,z,又BD=-23,6,0,DF=0,-4,1
所以-23x+6y=0-4y+z=0 取y=1 得n=3,1,4
所以CE⋅n=-6+23+163=0 即CE⊥n
又CE⊄面BDF 所以CE∥面BDF
(2)由(1)面BFD的法向量为n=3,1,4
又面PAD的法向量可取n1=1,0,0
所以cosθ=cos=33+1+16⋅1=15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利用空间向量求两个平面的二面角,属于中档题.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时,注意法向量的夹角余弦与二面角余弦的关系,可能相等,也可能互为相反数.
22.已知椭圆C以F1−1,0,F21,0为焦点,且离心率e=2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M0,2点斜率为k的直线l1与椭圆C有两个不同交点P、Q,求k的范围;
(3)设椭圆C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的交点分别为A、B,是否存在直线l1,满足(2)中的条件且使得向量OP+OQ与AB垂直?如果存在,写出l1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x22+y2=1;(2)-∞,-22∪22,+∞;(3)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得c,根据离心率可求出,即可写出方程(2)写出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通过判别式大于0求得k的取值范围(3)利用向量的坐标,可计算OP+OQ与AB的数量积为0时,k不满足Δ>0,故不存在.
【详解】(1)设椭圆C的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长分别为、b、
由题设知:c=1
由e=ca=1a=12,得a=2,
则b=1
∴椭圆C的方程为x22+y2=1
(2)过M0,2点斜率为k的直线l1:y-2=kx
即l1:y=kx+2
与椭圆C方程联立消y得2k2+1x2+42x+2=0…“*”
由l1与椭圆C有两个不同交点知
其Δ=32k2-82k2+1>0得k<-22或k>22
∴k的范围是-∞,-22∪22,+∞
(3)设Px1,y1、Qx2,y2,则x1、x2是“*”的二根
则,则
则
由题设知、,∴
若,须
得
∴不存在满足题设条件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方程、离心率,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属于难题.设直线方程时,要考虑斜率存不存在两种情况,最后还要考虑计算出的k是否符合条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461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