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doc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生物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张本长 成员:苏英、李海 第3、4课时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1.学生准备: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2.教师准备:准备实验用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作出假设:(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黑暗潮湿 5 6 7 8 9 明亮干燥 5 4 3 2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6-10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提出开始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温暖 5 6 6 8 9 冰凉 5 4 4 2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二)学生自学教科书的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的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的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的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中骆驼、骆驼刺和海豹的图文资料,老师提问: ①骆驼和骆驼刺都适于生活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通过分析资料,你认为海豹能够生活在寒冷的海域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上述资料中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 ①骆驼适于生活在炎热缺水的荒漠环境中;是因为骆驼的尿液和汗液都比较少,只有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能够很好地保存体内的水分。骆驼刺的根系特别发达,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而地上部分比较小,散失的水分比较少,有利于体内水分的保存,适于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②海豹的皮下脂肪特别厚,具有很强的保温作用,适于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③所以,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总之,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 (3)教师进一步强调: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所以,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学生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中蚯蚓的图文资料,阐述该资料说明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组内展示,最后达成共识。 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3)教师进一步说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三、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四、深化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本节作业。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态因素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精选word范本!-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 生物 环境 关系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381284.html